初中初二

燈盞糕的作文

本文已影響 7.36W人 

在家鄉汀州,客家人逢年過節,你一定會在他們的餐桌上發現一盤熱乎乎、黃亮亮,還飄着油香的圓形糕點。那便是長汀的美食——燈盞糕。

燈盞糕

燈盞糕,顧名思義,因形似古代圓形燈盞而得名。手藝精湛之人所做的燈盞糕,油香四溢,口感膨鬆細膩。而手藝欠佳者所做的糕則油膩硬實,吃兩個下肚就毫無食慾。那麼,爲什麼兩者差別如此之大?原來燈盞糕的製法和炰法中可大有文章呢!

燈盞糕的原料是大米與黃豆。在以前,每逢製作燈盞糕,人們便會用石磨將大米與黃豆細磨成漿。其中黃豆的多少直接影響了糕的香味與膨大程度。磨好的大米與黃豆和以水,再灑些蔥花,一盆白色的燈盞糕原料便完成了!如果你靠近細聞,一股米香雜着豆香就會撲面而來,這是大自然的味道。

隨後,架起一竈火,倒上一鍋油,用大火將油燒熱。在油開之時,拿出圓勺(一種底部爲圓形平面的專門炰燈盞糕的勺)放入油鍋中預熱,再向圓勺中打一些原料,將圓勺左右輕搖,令原料鋪平。這時,快速將其浸入油中,“吱啦吱啦”,油不停翻騰着,叫囂着。輕抖圓勺,糕受熱膨脹,在浮力作用下,“撲哧”一聲從鍋底冒出來,活像一個魚吐了一個大泡泡。漸漸地,初成形的糕癟了下去,可香味卻升了上來,鑽入鼻孔,使胃打起了鼓。

待燈盞糕底面透出金黃,便可用筷子給它翻個身,讓它兩面都炰透。也有隻炰一面的,正面只用勺子澆幾勺熱油。兩者口感有別,各取所需。炰好的糕用筷子夾在一個漏勺裏瀝油。剛出鍋的糕外圍酥脆,中部軟香膨鬆,咬入口腔,清香油溢,那香味在脣齒間間久久不離去。

燈盞糕如此美味,早就收割了長汀人的胃,與其文化交融了。我們這兒就有一首童謠:“燈盞糕,膨膨起,沒銅錢,喉(方言,饞的意思)得死。”表達出一代人對燈盞糕的喜愛之情。

燈盞糕還因形似圓,所以是團圓的象徵,在大年三十年夜飯桌上,這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燈盞糕還因爲中間膨脹,還是一個人事業發達的象徵,早年親朋好友間互贈禮物,燈盞糕也會出現其中。

燈盞糕已作爲一種汀州飲食文化的代表,刻在長汀人的腦海中。在外的遊子,每當看到圓圓的月亮,是否會想起圓圓的燈盞糕,繼而心中涌起一片鄉愁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