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二

我家的窯洞作文

本文已影響 7.39W人 

在黃土高原的這片土地上,分佈着一種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在四五千年之前,炎黃二帝在這裏開創了華夏文明的先河。窯洞便是黃土高原的傳統民居。我家在沒有搬入新農村前,一直在老家住窯洞,常聽父親唸叨,窯洞這裏不好,那裏不好,但是,每逢放假就回老家住窯洞的我,對這裏產生濃烈的依戀,正如媽媽所說,土窯洞是會呼吸的,他的一呼一吸早已融入了我們每日的柴米油鹽,我讚美它!

我家的窯洞

窯洞據說是從祖上太爺爺那一代輩輩傳下來的,爺爺那時還是個小少年,親眼見到了窯洞的建造。黃土高原上土層有直立性,不易崩陷,而且很乾燥,利於挖掘,打通山洞八至九米,鑿出一個半圓柱形山洞,參差不平的土層面都必須用細鏟一點一點磨平,便初具雛形了,再用胡麻和一些糠粒與農村人自制粘膠,攪拌均勻,做一堵寬約20釐米的牆體,分出門和窗,最上頂近圓心的地方,空出來做一扇小窗,多用硬紙板遮擋起來。重頭戲便是土炕了,祖師爺傳的手藝,鋪上羊氈的厚墊子,坐上去穩當平實,在往裏邊便是木櫃子,一整臺竈火裝備,爺爺會把砍的細柴枝和粗木頭分門別類整整齊齊撂在竈後,鼓風是最原始的手掀樣式,古樸硬實,再加兩口鐵質大鍋,生木做的柴火飯是最引人饞的。

窯洞最大的特點便是冬暖夏涼,冬天給炕尾扔一把柴火,熱騰騰吃頓火鍋;夏天把西瓜切成塊,凍在果窖裏,清涼爽口,新鮮味美,實在是冰箱冰櫃也比不得的。

窯洞,伴着我,度過了我的整個懵懂童年,見識過我的驕縱。容忍過我偷偷扔掉的藥液,曾經隨手在後院插的柳枝現已婷婷如蓋了吧,請清風和朗月遙寄我對窯洞的思念,跨千山萬水,帶來一絲花香,一縷杏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