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三

願與土地爲友作文

本文已影響 7.8W人 

歲月更迭,帶走的往往難再回。

願與土地爲友作文

城市化程度的加深帶來了什麼?這已成了一個課題。利處、弊端早已被剖析地乾乾淨淨。土地,日益緊缺。這一點明明白白,因而無論怎麼討論,弊端只能被忽略。

而現在,我想討論的並不是這些。我想分享的是我童年記憶中那片絢麗的土地。

我一低頭,鼻尖彷彿就嗅到了泥土的溼潤的芬芳味道。往昔記憶呼啦一下,迫不及待地颳了過來。我曾歡愉地嬉笑、大笑,在綠海中;我曾黯然,爲一株碧葉菜的枯萎;我曾安然,爲稻間蟲兒悅耳的自然之聲。我的記憶是土地的,我的身心是土地的。

撒着腳丫子的童年,噼裏啪啦的鞭炮聲是一年一度的。青灰色的石板點綴在黃褐色的土間。哥哥們拉我到一處千辛萬苦才尋到的地兒,那是有極好的空隙的地兒,恰好夠塞鷹牌炮。他們細細掰開,用白皙的手指塞進,再收回時沾了黃土,帶着炮竹的硝煙味。呲啦——呯嘭!很多時光就這樣從指間溜走了,安然而讓人懷戀地。我的記憶是土地的,我的身心是土地的。

青蔥歲月,在追憶時總帶着甜蜜的欣悅。那麼土地呢?惆悵而無奈。其實土地本身只是一種資源,平凡而普通。但它承載了太多記憶。大多時候,所不能忘懷的土地即家鄉、故鄉。勞動時的血和淚融進土地,便是故鄉的珍貴之處。這便是土地的特質。

我們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種希望,希望能春種、夏耘、秋收、冬藏,讓這過程無瑕疵。當田野不再,高樓矗立,那麼,改變便產生了。我們依然播種希望,換了一種方式。對於大多數城市人,田野並不那麼重要,不需要背朝天地勞作。然而,我所說的土地並不僅僅只是田地,更是我們腳踩着的地。土地不變,永恆存在;土地在變,填充消逝。不變的是形質,填充的是建築、人口,而記憶不斷消逝又被填充。

所以,若要土地永存,我們就應向記憶之城前進。那些溫暖的家族記憶,那些田地上互助勞作的記憶,那些奮鬥打拼的記憶。紛繁的記憶若不傳承,便會消逝,無法填充。歲月更迭,帶走的往往難再回。

常常有人感慨,這一處田地不再,那一處景緻不再。我曾經也有這樣的現在看來無多大實效的喟嘆。只是田地的過度徵用固然不正確,可作爲我這個身份也改變不了什麼。我能夠做到的,我可以做到的,是在心田裏保留那塊土地。那塊土地上,將有完整的我的整個人生——我人生中的人、事,那裏有低矮的辣椒樹,翠色慾滴的綠葉菜,金黃的稻穀,悅耳的蟲鳴,窗明几淨的教室,歡愉的笑聲,成長的記憶。

所以,若每個人都如此,那麼土地的真諦便會被真正諦聽。我們的記憶是土地的,我們的身心是土地的。土地的變遷,便自然而然真正成爲科學和諧的。城市化的弊端亦會被彌補些許。當這一切實現,便是我們,生活在土地上的人們,心中無量的幸福。

歲月更迭,土地上所粉墨登場的終將鐫刻在時代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