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三

“孝”到永遠作文

本文已影響 7.54W人 

俗話說“百善爲先”。孝心、孝敬、孝道,是中華民族對待祖輩的傳統理念。“孝”主要是對待父母,長輩的“孝”,強調長幼有序。孔子首創私學把“孝”放在了教學首位,說“孝”是道德的根本。“孝乃德之本”,人們往往把“孝敬父母”與“報效祖國”分開,認爲“忠孝不能兩全”,甚至貶低前者。這絕對是誤區!其實“孝敬”與“報銷祖國”二者都光榮。二者可以統一,也應該是統一。也就是忠孝可以兩全。

“孝”到永遠

相傳東漢時期,有個人叫董永,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湖北)。在這之後他的父親就去世了,董永賣身到一家富主爲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公路時,他在槐蔭下遇到一名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爲夫婦。女子用一個月的時間織成三百匹布錦緞,爲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走到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爲孝感。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這是一個被追問了數千年的問題。而在當代社會,一個兒子在2004年用身體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在溫暖的謊話裏,母親的生命也許依然脆弱,但是孝子的真誠已經堅如磐石。田世國,讓天下的母親收穫慰藉。

“孝”,單單的一個字,卻影響了歷史,他穿梭在人間真情之間,讓無數人爲之動容。然而如今許多子女虐待老人,不孝順父母,他們又何曾想過,是誰養育着他們,是誰關心着他們,是誰在他們受挫折時始終不離不棄,是他們的父母,是他們現在冷眼相向的人,是即使兒女不孝也沒有一句怨言的人。

既然你寧願被世人辱罵也不知悔改,那你這個人就是真的失去了良知,失去了人性。既然如此,那爲什麼不試着學會“孝”呢?高興,一句短暫的問候,一個匆匆的擁抱,都會讓父母感到高興,我們不需要做的偉大,僅僅這些,足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