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三

我身邊的民俗小作文

本文已影響 7.44W人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在我們家鄉也有不同的風俗,如遊神,舞龍等,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就是遊神。

我身邊的民俗

遊神就是擡着神像在村裏巡遊,但裏面的門道還是很多的。

遊神的時間一般在大年初二,聚集地就是村中心的牛公廟,牛公是我們地方上供的神,傳說是隋朝時的一個將軍。遊神的隊伍分爲三隊,走在最前面的一些中年人,他們負責在一些地方點蠟燭,點爆竹和最令我震撼的點土炮,土炮的構造比較簡單,就是一根木棒上套三個炮筒,但是它的聲音卻十分的響,足以讓方圓3公里的人聽到,提醒他們遊神隊伍來了準備好來迎接。

其次就是拿彩旗的和敲鑼吹喇叭的“禮儀隊”。拿彩旗的一般是兒童和少年,我想選這些年齡的人原因有三,第一就是他們是兒童和少年朝氣蓬勃,符合遊神期待來年更好的目的。第二就是希望這些人能傳承這項活動。第三就是讓我們這些人瞭解村裏的鄉土人情。在我們這個彩旗隊裏還分了一下等級。最高的等級是拿將旗的,他是知曉全村地形的中年人,他走哪整個隊伍就得去哪,是領頭人。其次是我們這些兒童和小孩,我們的旗幟是三角形的小旗,旗的顏色除了黃顏色沒有其它色都有,因爲黃顏色是將旗的顏色。在小旗上還寫了信士的名字和天兵天將的名字。而敲鑼吹喇叭的全是老人,因爲他們幹這行且知道遊神該幹嗎。他們一般走在神像隊伍從中。

最後是擡神像的隊伍,擡神像的是健壯的青年人。神像一般有四五個,神像中走在最前的就是牛公,它的左右各一個神像,神像中有那霸王鞭的有拿長槍的還有拿其它武器的,形態各異,富有生機。牛公神像邊上有個募捐袋,專門接受募捐。募捐來的錢一般由牛公廟的理事會保管。理事會專門負責牛公廟的事務,如修復廟,鑄造新的的神像等等。他們也會在遊神結束後給我們這些小孩發紅包,發包子等等。

遊神的路線制定的原則有這一些,如必須繞整個村,到每一戶,到達每一戶中,戶主一般會打爆竹,上香,端水果盤來迎接,有的還會在牛公面前殺雞,往牛公像上倒酒。還有個原則就是不能走走過的路。因爲我們村比較大,且各戶不是集中在一個地方建房子,所以我們一次遊神就要翻幾座山,過幾條河。時間要三四個小時。

現在這項活動還是的到了比較好的發展,因爲比較多的村裏人會主動爲牛公廟捐錢,我想他們這樣做既使爲了求平安,求財運,也是爲了這項活動能傳承下去和下一輩能更好的瞭解我們村的鄉土人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