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一

共享生活作文優秀

本文已影響 8.74W人 

晨起,共享的生活便拉開了序幕。街邊,人們熟練地打開手機“掃一掃”使用共享單車,共享圖書館的來往人羣也與日俱增。這樣的生活方式,人們似乎早已習以爲常,而共享的時代也在不斷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

共享生活

清晨,晨露尚未褪盡,面積不大的共享閱覽室早已朝氣蓬勃地準備迎接熟悉與陌生的讀者,而小門前早已有序地排起了長隊。不論老少的讀者熟練地使用磁卡借閱書籍,再把看起來還嶄嶄新的書冊歸還書架。這裏的書籍現有損壞。祖父們捧着古籍,指點牙牙學語小孫子讀小人書的溫馨場景,讓即使身爲旁觀者的我心中也生出幾分欣慰。

熟悉不過的學校。器材室內,大一些的學長正忙不迭地向新近入學的小學弟介紹籃球的借用方式。講者認真,聽者更專心。稚氣未脫的面孔捧着籃球魚貫而出,一屆又一屆,一代接一代。

不知自何時伊始,似乎是一夜之間,共享的時代一下子在我們身邊生根發芽,然後鋪天蓋地地發展起來,融入着生活中的點滴。比我們還要矮半個頭的孩子們,也自然地接過手機,使用各種的共享軟件。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共享單車,在海外的街市上仍佔有一席之地。而歸根結底,是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與人們素質的普遍提高促成了共享時代的迅速開始。共享的物品,是與素未謀面的人所共有的物品。這在如今人情淡漠的社會中,是難得的敞開心扉的分享。在共享的生活中,同時,我們其實也在不知不覺中與他人共享自己的生活。

共享物品深受大家的喜愛與青睞,而且價格也相對低廉合理,甚至免費。通俗一些來說,就是身無分文的乞丐也能夠自由使用。這樣看起來,不同經濟水平與受教育程度的人認同並使用同一種產品,事實上也是默許了他人進入自己的生活。

在人類文明之初,人便是典型的羣居動物,以族羣爲單位生活。其後文明雖有極大的發展,但在各國的傳統文化中,在節日裏朋友鄰里互相串門的也常有發生。但是,到了科技發達的今天,這份人情味反而淡泊了。伴隨着平日裏人們距離的疏遠,共享時代似乎是有一定必然性地出現了。與別人共享的生活,也許早已在我們的本性中根深蒂固。

夕陽靜靜地收起殘存的一絲餘暉。再度閉門的小借閱室,還有架子上重新堆放整齊的籃球,皆染上了一層薄霜。共享的一天落下帷幕,所有人的面龐都還保留些許暖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