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一

美麗的元宵節作文

本文已影響 6.13W人 

今年又是新的一年,告別了“牛”年,又迎來了“虎”年。今天是正月十五,這個重大的日子——元宵節,人們當然是忙得不可開交。忙着搓湯圓,放爆竹。那可真是應了崔液的那一首《上元夜》: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閒坐,何處聞燈不看來。

美麗的元宵節

那就讓我好好向你介紹元宵節的來歷及習俗吧。元宵節也叫“燈節”、“燈夕”,因爲這個節日的主要活動是夜晚放燈,故名。此外,元宵節也叫“上元”、“上元節”,這是從道教借來的說法,並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圓之夜的意思。而且元宵節之所以得名,是因節俗活動在一年的第一個月的十五月夜舉行而來。

元宵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中點燈敬佛,令世族和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敬佛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元宵節的習俗除了要吃元宵外,還有許多傳統風俗和節目如:鬧社火、耍花燈、舞獅子、劃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猜燈謎等。

元宵節放燈起源於古時農家,“照田香”的風俗,所謂照田香,是指元宵之夜,農家在長竹竿上掛一盞燈插在田間,觀察火色以預測一年的水旱情況,以期豐年。後來照田香時的各種彩燈愈做愈精巧,照田香也就失去了本來的意思。演變成了一種鬧花燈的娛樂活動。

元宵節的“耍花燈”也稱“舞龍”也叫“龍燈舞”,它是我國獨具特色的傳統的民間娛樂活動。“耍花燈”在我國漢代民間就已相當普遍了。在藝術創作中,經過民間藝人的不斷加工創造,“耍花燈”已經發展成爲了一種形式完美,具有相當表演技巧和帶有浪漫主義色彩的民間舞蹈藝術,深爲廣大羣衆喜聞樂見。

元宵節自然少不了吃元宵了,元宵也稱“湯圓”、“湯丸”或“圓子”等多種美名。它是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它的餡也有好多種:豆沙、白糖、肉、山楂等。煮、煎、在蒸、炸皆可。而且“元宵”這種食品名稱,據說出現於宋末元初,是因爲人們習慣在上元節之夜吃它的緣故所以才得名。

講到這裏,我們也知道了許多關於“元宵節”的知識,沒錯,“元宵節”是名副其實的“美麗”,各種精彩的節目和多樣的風俗都陪伴着她,裝點着她,難道不是當之無愧的“美麗”嗎?

豐富多彩的元宵節帶給了我們豐富多彩的生活,我們應該保護傳統節日。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