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

碎片化,從一次講座講起作文1000字

本文已影響 8.71W人 

上週五,一位來自首都大學的著名教授來到我們學校開講座。結尾之時,教授把所講的科學主題昇華到哲學的高度,結果意外導致提問環節變成了某些突發奇想的學生的“表演”,原定一個小時出頭的講座拖到兩個多小時才結束,留給聆聽者各種失望與不滿。

碎片化,從一次講座講起作文1000字

如果把同學的突發奇想看做“碎片化的靈感”,“碎片化”就可被視爲一種區別於平常的追求。在一個人的茫茫人生中,大多時間都是尋常的,是平淡的,但在“碎片化”的時間裏他卻能追尋自己有感而發的、渴望的東西。在那時,他或許是熱血沸騰的,也許是恍然大悟的。這種狀態能令我們忘卻平常生活中的煩惱,甚至能讓人感覺一念通達,彷彿世間沒有白來一場,來一場暢快淋漓的傾訴。

然而碎片化的講座時間過去後,一切好像都沒能對我們的完整生活做出改變。回家的同學整理書包,趕去上課的同學焦頭爛額,五分鐘前的失望與不滿反成了可有可無的抱怨。我們在迴歸完整生活後輕易忘卻了碎片化時間中的所得,碎片就會在時間的長流中灰飛煙滅。那些在趕路途中閱讀電子書的人們又能憶起多少曾經爲之觸動的好句真章,在碎片化的社交中又有多少能突破那若有若無的隔膜……我們必須提防那些碎片化的東西漸漸失去了在我們生活主旋律中留下的痕跡。

就以碎片化閱讀爲例,人們或許認爲利用一次次碎片的時間讀完一整本書是高功效利用時間的典型。可惜僅僅這些時間讀名著太累太難,讀網絡文學華而不實,真正篇幅短而精悍的作品寥寥無幾,更容易被萬千碎片淹沒。教授、學者在知識層次上能夠更上一層,因爲他們在自己專門的領域外還會涉獵更多感興趣的領域,可一位嚴謹的學者不會在講座上用自己的業餘當作主題,這是一樣的道理。讓人與人產生距離感的東西,往往不曾在碎片化的積累中誕生,儘管從一塊碎片中取出的東西能在一些人中間引起軒然大波。那只是精神生活貧者的慰藉,是精神生活富者的消遣。

如果你還在爲碎片化時間作上簡單的累加來爲此證明它是改變人生的途徑的話,不過是在爲一樣因故遠離你完整時間的事物作辯護。說到底,對於誤用碎片化的人,碎片化是你爲了在現實生活中逃避一件事而找到最高尚的理由——你不在生活中持之以恆,而是用碎片來敷衍,之後讓他與你漸行漸離。

只有哪一天,你真正在時間上把碎片連成一片,在精神上把他歸爲自己的尋常生活應做之事,你纔在這個方面真正地有所建樹。盡人事,有專攻,我們離大師纔不會越來越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