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

初中生誠信教育手抄報內容手抄報作文

本文已影響 8.79W人 

誠信是道路,隨着開拓者的腳步延伸;誠信是智慧,隨着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着奮進者的拼搏臨近;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信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下面小編整理《誠信教育》爲主題的手抄報供大家參考學習。

初中生誠信教育手抄報內容手抄報

誠信教育手抄報怎麼畫

實例分解步驟

1、第一步

2、第二步

3、第三步

4、第四步

5、第五步

作文吧手抄報原創,未授權請勿轉載)

誠信教育手抄報內容怎麼寫

一、誠信的歷史小故事

1、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着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生命危險來保護他,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2、立木爲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爲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衆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變法也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

3、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着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着玩的。”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着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於是曾子把豬給殺了。

4、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爲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裏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爲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爲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羣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羣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5、宋濂借書

宋濂是我國明代一個知識淵博的人。他從小喜愛讀書,但家裏很窮,上不起學,也沒錢買書,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書,他都講好期限,按時還書,從不違約。一次,他借到一本書,越讀越愛不釋手,便決定把它抄下來。可是還書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連夜抄書。時值隆冬臘月,滴水成冰。他母親說:“孩子,都半夜了,這麼寒冷,天亮再抄吧。人家又不是等這書看。”宋濂說:“不管人家等不等這本看,到期限就要還,這是個信用問題,也是尊重別人的表現。如果說話做事不講信用,失信於人,怎麼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遠方向一位著名者請教,並約好見面日期,誰知出發那天下起鵝毛雪。當宋濂挑起行李準備上路時,母親驚訝地說:“這樣的天氣怎能出遠門呀?再說,老師那裏早已大雪封山了。你這一件舊棉襖,也抵禦不住深山的嚴寒啊!”宋濂說:“娘,今不出發就會誤了拜師的日子,這就失約了;失約,就是對老師不尊重啊。風雪再大,我都得上路。”當宋濂到達老師家裏時,老師稱讚道:“年輕人,守信好學,將來必有出息!”

二、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部分。《說文解字》中有記載:“誠,信也。信,誠也。”“誠”的本義是誠實、真誠,引申爲真實,強調了誠信的認知成分;“信”的本意是誠實不欺,引申爲真實、不虛僞,對應了誠信的行爲部分。因此,只有做到知行合一才能算作是真正的誠信。

當前中小學生普遍具有對“誠信”的認知,然而,在實際生活中,他們卻依然不時發生不誠信行爲,體現出“嘴上說一套、手頭做一套”的情況,即所謂“言行不一”“知行分離”的現象。知行統一是中國傳統道德教育關注的一個重要課題,是我國傳統道德精神的精髓。歷代先哲都把“知”“行”能否統一看作是做人的根本態度和道德理想加以重視。從心理學的角度看,中小學生誠信出現“知行分離”的現象並非個體品行發展的問題,而是受限於青少年成長中心理髮展的特殊階段性,且受到情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在中小學生誠信品質養中提出知行一致的聯接策略,其意義猶如在學生誠信的知行鴻溝中架起一座橋樑,非常關鍵。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