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

大師人情作文

本文已影響 7.98W人 

閒時讀書,書讀多了,偶然有這樣一個奇妙的發現。

大師人情

那些大師筆下有最有意思的人情,大雜院裏大家搬着板凳圍在樹下談天,小衚衕裏清晨便有人嚷着嗓子問早……這些相處的細節,樸質到偶有一天你打開書頁,會覺得是大師們窺探了你的生活。這些大師無疑是最通人情的生活家。

但在現實中,這些大師很多都會給人留下不通人情的印象。閉門謝客者有之,孤僻乖張者有之,更有誇張的,離羣索居,避免和太多的人交流接觸。

那麼,這些大師究竟通不通人情?

我認爲這裏的人情不是同一種人情。

大師筆下充滿煙火氣息的人情,是小說家的素養。左拉曾經說:“小說家就是用冷峻的眼光觀察每一個時代。”他們必須去觀察,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文學作品是一個時代的反映。他們需要用手中的筆去記錄和描寫人情——人們的生活狀態,交往方式,甚至是衣食住行,然後通過所寫的個體或者羣體去反映時代。

而生活中相處的人情是小我之間的日常交往。寫作者大多需要安靜的生活狀態,喧鬧的環境使人浮躁,而安靜促成理智和思考。梭羅隱居鄉村數年,才寫成了著名的哲學散文集《瓦爾登湖》。我們可以認爲,是安靜成就了他的理智之語。

顯然,能成爲大師者,需要知人情而遠離人情。

楊絳和先生錢鍾書,大門上常年貼有字條“謝絕拜訪”,甚至連逢年過節都不破例。有好友勸她不要過分嚴苛,該通的人情還是要通的。她確實通,通在了別處。他把目光放在了底層的羣衆身上,踩着老舊的人力三輪車給她送雞蛋的老王,一輩子沒離開過所守的三畝農地的農婦。她說:“世態人情,比清風明月更饒有滋味,可當書讀,可作戲看。”

楊絳把此人情與彼人情分得很開。繁雜瑣碎的人情交往客氣而疏離,虛僞奉承的笑臉只是浪費力氣。她關注的,是世態人情,是貧寒人的相互接濟,是苦中求樂的八卦閒聊,是村婦搖不停的蒲扇,是早餐店裏的塵世煙火。

大師們體察的是世態人情,摒棄的是瑣碎的人情交往。如此,才能體悟真正的世間衆生千百相。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