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三

無用的美作文

本文已影響 8.72W人 

漫步在蘇州園林的白牆黑瓦中,彷彿是行走在水墨畫中,詩意盎然。

無用的美

遊廊環水而過,曲折蜿蜒,直通向遠方。牆上有小閣,扇形的,圓形的,框出了另一個美輪美奐的世界。若即若離,似近似遠,視覺空間由平面延展到了無限。

這怕是古人最無用也最有用的設計了吧!隔牆框景,牆失去了阻隔的作用,鑿壁卻不設窗,任清風細雨吹過。要牆無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阻而不隔,營造出“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氛圍。

有用無用公道自在人心。看似無用的東西實則也能變成有用。何必讓人生的分秒都精細量化,讓所製造的東西都變得實用具體?讓無用填補些人生的空白,在不經意之間創造成出無限的可能。

先人第一次用動物的骨骸做出樂器,醜陋而無用的棄骨第一次發出明媚而動人的聲響,就像是由野蠻走向文明的標誌。這清脆的樂音在人們心田中引起激盪,幻化出全新的審美意識。

對於他們來說,這樂音是多麼無用。他們遊蕩逐草的生活裏,需要的是宗教般熱情的占卜和祈禱,而非這無用的樂音。但無可否認的是,這份清靈的聲響裏,開創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一份不再拘泥實用,不再沉醉於功利的全新境界

試想,對於功利之外的無用之事都不忍敷衍的人,那該是對生活有多麼的熱愛和耐心啊!在這個快速前進的社會裏,但行耕耘,不問收穫,對每一件事都以平常心對待而不問結果。這該是一種怎樣的心態和美好的心靈啊!

從遠古時期的“可遊、可居”的實用主義走來,混沌變得清明,人們的心靈變得細膩,卻更多地煥發出一種童年的氣質,一種不再計較結果的開明和爽朗。

你看那黑牆淡瓦,不再是中國初期建築的工整華美、平衡對稱,講究一種實用的美。而是由實到虛,更看重意境的美妙和昇華,看似無用,實則是另一番審美的進步啊!

漫步在蘇州園林裏,突然讀懂了那些將日子浸在這裏的文人雅士,用美麗的水墨畫,裝點一個無用卻永恆美麗的夢,何嘗不是有用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