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一

心之隱逸作文

本文已影響 7.78W人 

爲了“逃離城市”,追求寧靜與自然,一羣企業高管前往青海攀登崗神卡雪峯,這本是極富詩意與自然之美的舉動,但讓人大失所望的是這些聲稱厭倦都市的高管們在雪域風光面前沒有欣賞美景與享受安寧,而是一個個低頭看自己的手機。

心之隱逸

面對這種現象,我們不禁思考,這樣的逃離真的是逃離,這樣的隱逸真的是隱逸嗎?爲什麼他們遠離了都市卻仍無寧靜之感 ,爲什麼他們在隱逸之所卻仍無隱者風範呢?

其實,他們並沒有逃離。

一直以來,我們說逃離,說隱逸,說湖光山色,說秀麗江山,歸根結底都是肉體的遁世,而隱逸的本意是一種安寧的心態。以淡泊對浮華,以靜默對喧囂,不失本心,堅守內心,方得隱逸。

《道德經》裏說:“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世,大隱隱於朝。”

我們不妨把它看作是人生的三種境界。第一重境界,爲世俗所迫,無法遣懷,所以寄情山水,沉湎於世外桃源;第二重境界,不能出世,卻又不願入世,所以與時俯仰,匿於市井之中;第三重境界,身處時政喧囂,卻能大智若愚,淡然處之。

我們中的大多數能做到第一重境界,少數勉力能達到第二重境界,而達到第三重境界的卻是鳳毛麟角,但被稱爲真正的隱者的卻是第三種人。

正如阿多尼斯所說:“隱身於世界,才能感受到世界的存在。”外部的條件從來都不是隱者的必需品,真正的隱者只有一顆深潭般的心,或許風吹雨打會使潭面微漾,但他的內心深處卻紋絲不動。他從不會讓環境遷就自己,而是讓自己融於環境、淡於環境。

博學鴻儒錢鍾書先生一生都處於鬧市,面對席捲而來的榮耀、讚譽、貶斥、謾罵,他始終不違其性、不背其行,心如止水。“書囊應滿三千卷,人品當居第一流。”他做學問做到極致,虛譽浮名也淡泊到極致。當他以隱者的姿態立於塵世,便是“文化崑崙”的巍峨。

在當代,越來越多的競爭充斥人們的生活,高壓使人們身心俱疲。當浮躁成爲一種新常態時,追求心之隱逸便成爲一種不可或缺的需要,而且也唯有放逐內心纔是安身立命、謀求發展的良方。

學會隱逸內心,你就有了笑看潮起潮落的勇氣;學會隱逸內心,你就有了靈魂的歸宿;學會隱逸內心,你便不懼流年。

隱逸是一種心態,心之隱逸更應是我們屹立於塵世的不朽姿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