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

端午節吃糉子作文六年級

本文已影響 6.84W人 

馬上就要到端午節了,對於端午節的來歷你知道多少呢?估計大多數人都認爲是爲了紀念屈原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端午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據說,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就是爲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

端午節吃糉子作文六年級

相傳,在屈原投江之後,當地百姓們怕江河裏的魚蝦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取來米團投入江中,後來就成了吃糉子的習俗。奶奶告訴我,糉子又叫做“角黍、筒糉”,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節的早晨家家都要吃糉子,一般是在前一天把糉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糉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某些地區也有用竹葉的。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糉,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糉。

最有趣的是,米中摻紅棗的叫棗糉。棗糉的諧音是“早中”,因此吃棗糉的人很多,希望正在讀書的孩子可以早中狀元。在以前,讀書人在科舉考試的當天要吃棗糉,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糉給考生吃,祝願考生考上好的學校。

除了吃甜糉,最近很流行的還有鹹糉子,比如肉糉。蒸好的肉糉香氣四溢。一掀開鍋蓋,熱氣撲面而來,隨着熱氣而來的還有一股糉葉的芬芳。糉葉碧綠碧綠的,色澤十分鮮豔。將糉葉剝開,裏面包着一粒粒晶瑩綿軟的糯米,將整個糉子分成幾塊兒,可以看到噴香細膩的瘦肉與軟糯的肥肉,這些肉經過長時間的蒸煮,其中的油脂融入了糉子裏,搭配起來塞入口中,鮮而不鹹,肥而不膩,讓人感受到糉子的美味。這也是爲什麼糉子流傳至今並做爲端午傳統吃食的原因。—方美食,帶來的不僅是是舌尖的享受,更是內心的愉悅、眼界的開闊與知識的充盈更是端午文化的傳承,無言以表的美好。

我們這的端午節不光有吃糉子的習俗,還賽龍舟、佩香包、懸艾草、拴五色線和點雄黃酒等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我們要將這些風俗習慣傳承並延續下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