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

上海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本文已影響 6.78W人 

篇一:上海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上海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崇明島,那裏遠離喧囂的大都市,自然有着不同的風土人情。其中一個就是與衆不同的過年習俗——蒸崇明糕。

傳說,蒸糕的由來是在戰國時期伍子胥預料到吳國將有大難,讓家人在大年三十蒸了糕埋在地下,待饑荒時可以取出來食用,人們紛紛效仿,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美食——崇明糕。

崇明糕不同於其它年糕,它的重量、配料、做法與其它的有很大不同。做糕時,先將三十斤左右的糯米淘好,滴乾水,再磨成粉,便形成了它的原料——糯米粉,再將白糖、紅棗、葡萄乾、核桃等十幾種配料剝殼、去核,再按比例配好,接着將它們倒入一個大盆中混合。由於糕太大了,無法用煤氣竈來蒸,必須用土竈,在下面燒火,上面是一口大鐵鍋。蒸糕前,先在上面燒開小半鍋水,再放上鋪了一層布的糕籠,在裏面均勻的倒上一層原料,接着將剩下的原料不斷填平籠中的凹陷,於是糕便節節“生長”起來了,然而,在撒麪粉時也必須時刻注意着火候,以免受熱不均,這可是技術活呢,等麪粉用盡,且最上層的糕已經蒸熟時,便蒸好了。然而,下一個步驟卻是最難的,在不損壞糕的情況下,抱着三十斤重的糕到桌上,再將它拍落,將糕籠取走纔算真正完成了。

崇明糕還有不少寓意呢,圓形的糕,象徵着團團圓圓,做糕時慢慢漲高和糕的諧音都象徵着人們步步高昇……

隨着時間的推移,家鄉的這些風俗慢慢被我們所遺忘,因此,我們更應該傳承這些風俗,因爲這是中國的文化。

篇二:上海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民族衆多。過年過節,不同地區、民族,風俗也不盡相同。我的家鄉——崇明,每逢年前,家家戶戶都會蒸上幾籠崇明糕,成爲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點心。

崇明糕與衆不同,似甜糯的發糕,糕中又綴滿蜜棗、核桃、葡萄乾等乾果,美味可口。臘八過後,大家就陸續蒸崇明糕了。首先,把提前備好的蜜棗去核切碎,洗乾淨葡萄乾。一大早,早早將糯米浸上,浸泡兩小時後,瀝乾打粉。一切準備就緒,就可以開始蒸糕了。把糯米粉、糖、各類乾果,加水攪拌,攪拌均勻後放入圓形蒸籠內。竈臺的大鍋裏放上水,鍋上架上蒸籠。竈膛裏柴火噼裏啪啦,燒得正旺;鍋裏水咕嚕咕嚕冒泡沸騰着;蒸籠裏的糕也在漸漸成型。僅僅十幾、二十分鐘,就有誘人的香味溢出,糕蒸好了。打開蒸籠,倒出糕時,香氣撲鼻,令人食慾大增。

蒸好的糕放在通風處晾乾,切成一片片,收藏食用。當然,切片時,也是我們孩子最開心之時,圍在桌邊,切糕落下的糕皮可以提前大塊朵頤,一飽口福了!

過年了,一家人穿着新衣,吃着豐盛的新年大餐,看着電視,放着鞭炮和煙花。香甜可口的崇明糕放在桌上,隨時可以叼上一塊,邊玩邊吃,開心過年!

篇三:上海家鄉的風俗作文600字

一鄉一風俗,每個地方的人對於傳統節日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我的家鄉在上海,別看它是一座國際化的大都市,它也有着對春節獨有的表達方式,從祖輩開始,一直傳承至今。

上海的春節是從農曆12月23日進入“過年”,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南方城市比北方城市晚一天“祭竈”。這天夜裏,每家每戶或祀竈神於堂,更多是在貼着竈神像的廚房竈臺上,供酒、果、還必供荸薺、茨菰以及好魚好肉。有竹枝詞這麼說:“名利亨通少是非,全叼神佑默相依。今朝酌獻無他物,魚買新鮮肉買肥。”送竈時人們還要供上糖元寶,據說是爲了讓竈神不說人間的壞話。

臘月二十五,按傳統,各家各戶裏裏外外,撣塵掃除,清除一年的積灰,清理平時亂堆的雜物等。也從此日起,家家戶戶開始忙着過年的各種張羅。首先要購買備足食品,其次是準備新衣,再次是貼春聯、年畫。除夕夜人們就在一起吃年夜飯、守歲。

我覺得有趣的是元宵節,年幼的時候爸爸每年都會給我買個兔子燈,聽爸爸講在他小的時候可都是自己做的。在元宵節這天,包湯圓是我家的重頭戲。每年奶奶都會早早的準備好包湯圓的各種材料,我們全家就會圍坐在一起包湯圓。在雪白的水磨粉中加入熱水,揉捏出軟糯的麪糰,把甜甜蜜蜜的豆沙包入和好的麪糰中,希望新一年生活美滿,團團圓圓。

過了元宵節,春節差不多就結束了。春節悄悄地到來,又隨着我們的歡聲笑語悄悄地溜走。春節,承載着我們的期望與歡笑。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