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

小猴燈籠作文

本文已影響 6.77W人 

俗話曾說:“燈籠一樣薄蠟紙,瑩如雲母含清光。”就表明早在古代就已經有了燈籠這一樣物品。早在西元八世紀的唐朝就有記載使用燈籠的起由,中國有燈是秦漢以後的事,有紙燈籠又可能是在東漢紙發明之後,元宵觀燈的習俗起源於漢朝初年,但也有相傳唐明皇於元宵節在上陽宮大陳燈影,是爲了慶祝國泰民安,才紮結花燈的。所以因爲歷史的原因,燈籠的發源我們無法考究,好在製作燈籠的辦法已經流傳了下來,所以有一些人爲了不讓這種習俗失傳,仍然製做着從古流傳至今的燈籠樣式,不過越來越多的新品種開始取代這些老品種,這種古代的樣式已經瀕臨消失的風險。

小猴燈籠

寒假過後沒幾天,老師羣發了寒假作業,我目不轉睛的看着那一堆作業山,特別是做燈籠、寫春聯這幾個字特別“刺眼”。畫個畫還好,但是做手工嘛……我不擅長啦。要是隻有材料沒有設計圖那怎麼辦?雖說我大腦裏一直可以想象出用那些材料製作出來的樣子,不過無奈怎麼拼也拼不出來。只能說明頭腦比四肢發達一些。哎!“杯具,杯具啊!”

好在老媽懂我心思,從淘寶那裏淘到了一個現代創新出來的燈籠和一個古代宮燈,這樣我總算鬆了口氣。

昨天晚上正好有時間,我興沖沖地把還沒做的小猴燈籠的材料拿過來,我按照圖紙,摳了半天那些材料上要去掉的地方,掉得滿桌子都是那些不要的紙片,如果沒弄好,還會把背面弄得坑坑窪窪的,所以我儘量把材料弄得美觀,做得快速一些,仍然耗費不少時間。但是更艱鉅的地方在後面,那就是裝兩腳釘。要把兩腳釘從外面插入,從裏面穿出,然後再把兩隻腳扒開,牢牢的固定在上面。一開始穿一面還容易,但是穿第二面就不行了,因爲兩個面是連在一起的,要把手從旁邊的空隙裏插進去然後只能靠觸覺在裏面一邊摸索一邊將兩腳釘的兩條腿分開,那可又把我寶貴的時間浪費了一大半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眼看已經全部把腦袋那一塊弄好了,當我看到身體應該安到哪裏時瞬間懵了原來是要安在腦袋的下方。我沒辦法,只好把兩腳釘拆開重新裝入身體。哎,真是“好事不敲門,壞事有千里。”啊!

我把提燈裝進去後認爲總算告一段落了,但老天爺仍不放過我。老媽指着放在桌子上的中國結說:“你把那個裝上去啊。”“呃,還有?”我瞧了瞧那個中國結,看上去應該沒什麼難度吧?結果我對着孔插了半天,連毫毛也不見進去一根:“我就不信了,這麼大的孔還插不進去?”我一瞄眼看到桌子上的兩腳釘,靈機一動“有了!把中國結的帶子放在中間,然後把兩腳釘插進去把兩隻腳一扒開,中國結不就固定好了嘛!

皇天不負有心人有心人,小猴燈籠終於做好了,我可以盡情享受完成的喜悅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