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讀後感

《童年》讀後感小作文

本文已影響 8.56W人 

高爾基的《童年》聞名於世。在一個平凡的星期天的下午,我翻開了它,我的心情也隨着書上一行行的黑色宋體字忽起忽落。

《童年》讀後感

阿廖沙自幼喪父,跟隨母親、外祖母到了外祖父家,這便是他噩夢的開始:外祖父家裏充滿了仇恨,大人之間都是以仇恨爲紐帶的,家裏亂得像個戰場,吵鬧、威脅,竊竊私語是這裏的說話方式。外祖父是個吝嗇鬼,經常爲了一點小事毒打阿廖沙。兩個舅舅也爲了錢每天吵得不可開交,甚至大打出手。阿廖沙就是在這樣一個“令人窒息,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裏”度過了童年時光。

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裏,外祖母是唯一疼愛、呵護阿廖沙的人。他用她的勤勞、堅強、善良,以及那偉大的胸懷,潛移默化的告訴阿廖沙不要做一個向醜惡現象屈膝的人。

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高爾基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他的童年生活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着冥冥黑暗中的光明。

阿廖沙的童年是陰暗的,家庭是自私、貪婪的,我想這正是高爾基最迫切想要表達的——俄國政府的腐敗和幾世紀以來形成的小市民習氣,並要其消失。

時代在進步,但有些人們卻越來越貪小便宜,自私:有排隊制度,就有插隊;有紅綠燈,就有人闖紅燈;有了人民幣,就有了假鈔…

但阿廖沙又用他苦難的一生向我們詮釋了一個道理:在人生中總會有一些人或事讓你感到痛苦甚至絕望,但只要不對任何不堪的現實失去信心,黑暗總會過去,曙光總會到來。

讓我們做一個善良、堅強、富有同情心的人,建設一個和諧美滿的社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