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讀後感

人間有味讀後感1000字作文

本文已影響 7.41W人 

寒假,我細細品讀了汪曾祺先生的一本著作《人間有味》。汪曾祺先生似乎對四方美食有一種執念,他對美食的熱愛與追求是令我敬佩的。

人間有味讀後感1000字

其中有一篇文章,是汪曾祺先生爲《學人談吃》作序。學人是會吃且善於談吃的。學人可以是大學教授,生活相當優裕。但他們卻極少吃富油水的食物。教授們有家,有妻兒老小,當然不能這樣的放誕。文中還有一種人,叫“準學人”——學生或助教。這些準學人兩肩擔一口,無牽無掛,有點小錢,他們倒是能偶爾一吃昆明的一些名菜了,如“培養正氣”的汽鍋雞、東月樓的鍋貼烏魚、映時春的油淋雞、新亞飯店的過油肘子、小西門馬家牛肉館的牛肉、甬道街的紅燒雞……

在汪曾祺先生眼裏,學人是無須吃得山珍海味的,但一定是會吃且善品味的。學人所做的菜大多存本味,去增飾,不勾濃芡,少用明油,比較清淡。而我以爲“學人”當以蘇東坡爲最。

蘇東坡好吃,於他詩文中常見美食。他在《初到黃州》中說:“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寫《煮魚法》,細緻入微,先放什麼後放什麼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做《東坡羹賦》《菜羹賦》,強調“不用醯醬,而有自然之味”“不用魚肉無味,而有自然之甘”。用蔓菁、白菜、蘿蔔做的菜粥,能吃出“自然之甘”來;他在《論食》中說:“爛蒸同州羊羔,灌以杏酪,食之以匕不以箸;南郡麥心面,作槐芽溫淘,滲以襄邑抹豬炊、共城香粳,薦以蒸子鵝;吳興庖人斫松江膾。即飽,以廬山康王谷廉泉,烹曾坑鬥品茶。”更是將自己的飲食之樂與美文融爲了一體,讓人讀之就垂涎三尺(其實是我自己)。

其實汪曾祺先生也算得上一位學人,他與蘇東坡先生有太多的相似之處。經過波瀾四起的生活,千山萬水的歷程之後,再吃到童年的那股熟悉的味道,如汪曾祺、蘇東坡這般細膩的人,不知心中泛起怎樣的漣漪。

若將學人說的通俗些,便是吃貨。而吃貨的基本技能,就是什麼都看起來很好吃。有一年,汪曾祺先生去草原林區體驗生活。六月的草原綠油油,開滿了黃色的金蓮花。他很興奮,當即作了首打油詩:“草原的花真好看,好像韭菜炒雞蛋。”而上一個遇到美景卻滿腦子是吃的人,則是蘇東坡。他寫春天是:“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他們吃東西是會思考的,是極富想象力的。

愛吃的人,是對世界充滿好奇的。汪曾祺先生一直念念不忘雲南的菌子。在昆明住了七年,四十多年後仍然忘不了,還能在文章裏一一數遍雞樅的難以比方的味道,白蘑煮成的鮮湯,還有各種長得奇形怪狀的菌子。這樣的“吃貨”使我同感,他不是“酒肉穿腸過,味道全不知”的人。汪曾祺先生的舌尖一定是有記憶的,他會記住那些讓他喜歡、感動的味道,亦使我喜歡、感動。我覺得,這樣的吃貨,才能真正談得上愛美食,懂美食。

所以,當汪曾祺在離鄉幾十年後,在沈從文先生家再一次吃到了茨菇炒肉片後,從此又有了感情。其實,終其一生,汪曾祺先生的味蕾都在追尋兒時的味道。

他只是寫了兩句話:“我很想喝一碗鹹菜茨菇湯。我想念家鄉的雪。”

也許,有一天,我也會讀懂這兩句話。

食道舊尋,尋那兒時的味道。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