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讀後感

克拉拉與太陽讀後感1500字(精選5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7.7W人 

篇一:克拉拉與太陽讀後感1500字

克拉拉與太陽讀後感1500字(精選5篇)

《克拉拉與太陽》一書有着不同尋常的封面設計,正中央一個正方形鏤空形的窗口是最爲吸引人心的,鏤空後露出的封面本色與橘色的封面裝飾紙的顏色相得益彰,藍底的右上角還有一小片弧形檸檬黃。只有剝開硬皮外的這層橘色裝飾紙,才能明白弧形原來是太陽的一部分。

小說一開頭被克拉拉侷限的視野帶入敘述中,讓我們知道她是剛剛陳列出來的AF。

而AF是爲陪伴孩子成長而設計的人工智能。她們能夠按自動編碼器深化學習實現自己的功能,可是關於這個世界,無論是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她們所知有限,懷有孩童般稚嫩的念頭。AF作爲強人工智能,她們只需要知道一件事就好——好好陪伴孩子。

可是總有特例,克拉拉就是AF大家族中的那個特例。她會這樣說:“我一直渴望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看到它全部的細節。克拉拉擁有人類引以爲豪的所有美好品質:她善良,體貼,無私,爲了喬西獻出了她所能獻出的一切,她是一個完全利他的存在。

直到小說的最後篇章,在克拉拉與經理的對話中,我們纔不經意地意識到,整個故事事實上是克拉拉在臨近“生命”終點之時,對自己的一生所作的回顧。

小說中克拉拉的自述“我的職責就是成爲喬西最好的朋友”中得到了完美的詮釋。事實上,人們談起克拉拉時,很少把克拉拉當作克拉拉,而是說:“她是喬西的AF。”

在細碎的生活日常中,克拉拉竭盡全力照顧喬西的情節不勝枚舉。在喬西在小問題來徵詢克拉拉的意見時,克拉拉也是盡己所能去鼓勵喬西。

在一次喬西和裏克兩人幾天相互不理睬的時候,克拉拉看出了喬西的微妙心理:喬西既想聯繫裏克,又出於女孩子的矜持而不願意主動聯繫裏克。克拉拉將喬西微妙的心思看在心裏,於是她就主動代替喬西充當她的信使與裏克和好如初。

但是喬西是怎樣看待克拉拉的呢?喬西將克拉拉視爲一件類似玩偶的物,就像她後來不止一次地對克拉拉所言:“你是我的AF。

雖然克拉拉始終難逃在被創造出來之初就已打上了“人類輔助工具”的標籤,但克拉拉爲了成爲喬西更好的AF,無論是對於喬西還是其相關者,克拉拉從來都是以一顆博愛、理解之心來善待他們,而她也越來越像一個人類。

喬西患有重病但克拉拉不忍心看喬西就這樣死去,克拉拉相信只有太陽給予特殊的滋養,只有太陽才能最終挽救喬西的生命。爲此,她兩次前往太陽可能“休憩”的麥貝恩先生穀倉想懇求太陽憐恤。

雖然有裏克的幫助,但她仍然需要面對路途的巨大不適、恐懼等,不過這些困難在克拉拉拯救喬西的堅強意志面前似乎微不足道。爲了取悅太陽,換取太陽對喬西格外開恩,克拉拉主觀上和太陽達成一個契約。

此後,完成這項使命成了克拉拉最大的心願,爲此她不惜去承受任何痛苦,甚至做好了隨時獻出自己生命的準備。這些全部是她主動選擇的,而非人類的指令。

與少女喬西朝夕相處的機器人克拉拉,真的能夠憑藉着遠超人類的洞察與學習能力,學習喬西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乃至於她的全部內在人格,不是“複製”喬西,而是“成爲”喬西,成爲她在這個世界上的真實延續。而克拉拉無論探訪喬西的內心多少回,總有一個房間是她從未進入過的。所以喬西父母請求克拉拉延續喬西的並非是喬西本人而是她身邊那些愛着她的人。

等到喬西身體康復後,爲學業朋友忙碌,女管家和克拉拉同時變得多餘。她們又落入相似的境地。她們曾經一起照顧喬西,用自己的方式保護喬西,現在需要各自從喬西的生活退出。

女管家被新管家代替,克拉拉就不得不搬進雜物間了,對此喬西是默認的。

喬西在雜物間爲她搭了一個通向高窗的階梯。她知道克拉克喜歡看窗外。現在,克拉克就可以安心待在雜物間了。這裏有她需要的一切。告別的時候,她們彼此對望,面帶和煦的微笑。

可是當喬西問起克拉拉,“這就是你現在待的地方了。一切都還好嗎?”克拉拉答道:“一切都好,謝謝你。”克拉拉不會告訴喬西正是她以犧牲自我的方式換來太陽特殊的滋養而挽救了喬西,她只會默默接受和認可喬西對她所做的一切。而這也揭露了人心。

或許石黑一雄的這本小說爲我們帶來了思考和啓示,或許正像這本書的封面和這本書的書名《克拉拉與太陽》一樣。是的,太陽是仁慈的。“太陽總有辦法照到我們,不管我們在哪裏。”這是一個關於太陽的故事:太陽是仁慈的。那個仁慈的太陽只對她露出了一角。

篇二:克拉拉與太陽讀後感1500字

“你相信有‘人心’這回事嗎?我不僅僅是指哪個器官,當然嘍。我說的是這個詞的文學意義。人心。你相信有這樣東西嗎?某種讓我們每個人成爲獨特個體的東西?”

這句印在本書封底上的問題,直到最後的結尾,作者石黑一雄才借克拉拉之口說出他的答案。而本書的前三分之二,幾乎都在爲喬西的“肖像”、爲這個回答鋪墊。

故事的中心並不是喬西,而正如書名一樣,它所敘述的是克拉拉與太陽的關係。作爲一個AF,克拉拉需要太陽能以維持正常運轉,她因此相信太陽擁有某種神奇的力量。在目睹它“讓”乞丐和狗起死回生、“讓”咖啡杯女士和雨傘男人重逢之後,這種想法更加強烈,就如同一種信仰。

爲了喬西的健康,克拉拉先後兩次穿過長長的田野,來到麥克貝恩先生的穀倉裏向太陽祈禱。出於對太陽的信仰,她姿態謙卑,用詞謹慎而莊重。她確信穀倉中掠過的光線是太陽的一部分,也確信太陽聽到了她的請求,只要她摧毀“庫廷斯”機器,喬西便能好轉。這份“確信”中有如孩童一般的天真,初讀令人啼笑皆非,再讀卻令人深思——克拉拉的信仰,正如孩童的天真一樣珍貴。喬西是否好轉,並不代表着克拉拉是否會成爲“喬西”,而是代表着她這樣一個至善至真的人物對太陽、對善的信仰是否會破滅。正如作者在訪談中所說的:“這個奇蹟是否可信,是否科學,對於我來說並不重要,我要做的只是在呈現哪種情感上做出選擇。”本書正是由無數種選擇所組合構成的一篇小說,無關命運,情節只爲了表達而服務——這一點上,石黑一雄對文字的控制慾展露無遺。

我始終忘不了克拉拉在萬斯先生的小餐館裏,注意到了那個連餐廳經理都忽視掉的女人;忘不了她在初見喬西的時候,對她做出了那個動作——雙手交握,高高舉起,微微晃動——儘管她不明白它的具體含義,卻本能地對他人散發着善意。

她是一個稱職的AF,永遠爲他人考慮,卻不去思考這件事對自己所帶來的影響,就像她在知道要摧毀庫廷斯機器必須要用到她體內的一種溶液時,她所唯一考慮的,僅僅是這是否會對母親的計劃造成影響。她身上所展現出的利他性,讓她在一衆爲生命、未來、愛情所裹挾的人物中顯得格外清醒。她目睹着海倫小姐爲了裏克,低聲下氣地向前男友卑微地乞求,毫不猶豫地貶低自己,試圖換取他一點點的原諒與施捨;她目睹着卡帕爾迪對人心的輕蔑,母親的自欺欺人,父親的猶豫不決;她目睹了一個又一個人的離去,直到只剩下她自己停在原地,被廢棄,留在堆場裏,慢慢梳理她這一生的記憶。

她的善意,沒能改變人們的偏見。或者說,人們對機械的造物有着本能的恐懼,他們製造AI,一邊期待它更加智能,一邊又害怕它太過智能,壓縮人類的生存空間。幾十年來,討論智能生命的小說層出不窮,但在這本書中,這種討論與對劇情的種種猜測顯得毫無意義,我只感到悲哀。

可我又唾棄我的悲哀,因爲克拉拉的身上有一種近乎神性的悲憫,她好像看到了每個人,卻又沒看到任何人;她是歷史的筆者,故事的見證人,她書寫下所見的一切,卻唯獨不談自己的想法。我感到荒謬,因爲我的悲哀限制了她的生命,她不該是能用人性定義的存在,我卻以我的想法,用人類的姿態,自作主張地替她下了判決。我只是在思考,如果我是她,我將爲這樣的一生感到不值。可如果她是我,她就不會向太陽祈求,不會一邊試圖成爲喬西一遍否定這樣的想法,更不會在生命的最後,無比確信地告訴經理:她很高興當初做出了那樣的決定,喬西就是最好的少年。這是一種人的傲慢,而克拉拉永遠明白她想要的,從未後悔,從未動搖過她的信仰,至今終結,都保留了那一份無瑕的天真。

人造的靈魂,卻比人類本身更加悠長。

“卡帕爾迪先生相信喬西的心裏沒有什麼特別的東西是無法延續的。他對母親說,他找啊找,可就是找不到那樣特別的東西。但如今我相信,他是找錯了地方。那裏真有一樣非常特別的東西,但不是在喬西的心裏面,而是在那些愛她的人的心裏面。”

篇三:克拉拉與太陽讀後感1500字

隨着科技的快速發展,人們無法避免去討論人工智能與人類之間的關係。而石黑一雄的《克拉拉與太陽》便發生在近未來,可以說是一個生活中遍及人工智能的時代。但我並不想把它歸入科幻小說的範疇,我認爲它更像是在討論一個古典而雋永的內核:什麼是人心。

“你相信有‘人心’這回事嗎?我不僅僅是指那個器官,當然嘍。我說的是這個詞的文學意義。人心。你相信有這樣東西嗎?某種讓我們每個人成爲獨立個體的東西。”這是《克拉拉與太陽》在書的封底上就拋出的問題。“人心”或者說“人性”,既非完全誠實,也非完全利他。作者更是從一個機器人的角度向我們展現了人的多面性,而正是這豐富的情感才構成了完整且獨一無二的人。

克拉拉是一個太陽能機器人(AF),她有着極高的觀察、推理與共情能力。她被一個單親媽媽克麗西購買用來陪伴家裏的女兒喬西。喬西由於接受了基因改良的提升,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她的姐姐更是死於這種改良。在克拉拉陪伴喬西的這段時間裏,喬西的身體狀況不斷惡化。克麗西就在暗暗觀察克拉拉,終於有一天時機成熟了,她向克拉拉表達了心聲。她害怕再次經歷失去女兒的悲劇,更怕自己沒有力量再撐過去,所以她希望克拉拉能學習並模仿喬西,當喬西去世後能延續喬西,成爲喬西。克拉拉雖然接受了“延續喬西計劃”,但她並沒有放棄拯救喬西。在她兩次向太陽真誠的祈禱下,喬西的身體漸漸康復了。而克拉拉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最終被遺棄在丟棄機器人的堆場。

而這本書便是克拉拉對自己一生所作的回顧。用她自己的話來說,是將她那些堆疊在一起的記憶在時間軸上一一整理歸位。

克拉拉那敏銳的洞察力就如同明鏡一般,映出了每個人的內心。在克拉拉這麼一個秉持着純粹利他主義的機器人的襯托下,人類似乎展現出了無盡的自私,他們彷彿無時無刻不在施行着“自我欺騙”。

青梅竹馬的喬西和裏克曾共同勾畫他們未來的美好藍圖,但他們早就知道,或許那些美好的計劃與憧憬在基因與階級問題面前遲早都會化爲泡影,而在愛情與麪包中選擇後者,也是必然的。裏克的母親海倫小姐爲了讓兒子和其他接受過基因提升的孩子一樣能考上大學,竟願意去求自己多年前嫌棄並傷害過的男人,希望他能不計前嫌,幫助裏克。海倫小姐當真不知道自己是在用聖人的心懷來要求一個血肉之軀的凡人嗎?喬西的父親保羅,曾經的天才工程師,卻被人工智能代替而失去工作。他會真如自己所說的那樣“丟了工作反而找回了自我”嗎,他又能真正放下心中的不甘嗎?他們看似雲淡風輕、滿不在乎,但這,是在生活重壓下的無奈之舉啊!也恰恰是因爲這些“惡”才完整了人類,造就了每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

而最大的自我欺騙無疑是克麗西讓克拉拉延續喬西。看上去人類爲了擺脫孤獨,似乎願意付出任何努力。但克拉拉真的能延續喬西嗎?其實克拉拉自己已經給出了答案。克拉拉不像卡帕迪爾那樣理性,堅信每個人的內心深處並沒有什麼獨一無二、無法復刻的東西;更不像保羅那樣矛盾,認爲人心是一個奇怪的房子,裏面房間套着房間,總有一個是克拉拉無法觸及的。克拉拉擁有人類的智慧和情感,卻並沒有成爲真正社會意義上的人。因爲她清楚的知道,周圍的環境構成了每一個獨立的個體,那些抽象的、看不見的,我們與他人之間的關係,構成了人類本身,人和人之間的愛,讓我們找到了自我,在理智與情感的共同作用下造就了人類這個鮮活的個體。

說到底,人心是脆弱的。這些自我欺騙是我們爲自己築起的一道簡陋的牆,讓自己得以緩衝,它使我們不必承受現實中那些突然的當頭一棒,可以在假以時日漸漸接受現實。

藉由克拉拉這個類似於人類的機器人之口,我們得以對人性進行辯證的剖析:人會撒下善意的謊言,會自我欺騙,會逃避孤獨,是人的卑劣才襯托出這些真善美的可貴,在這些下墜拉扯中,造就了沉浮的人類,這或許便是人之所以爲人的重要原因吧。

篇四:克拉拉與太陽讀後感1500字

書必須是用來鑿破人們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正如弗蘭茲·卡夫卡所說,書是具有力量性,它能帶我們領略不同的視角,體會不同的人生,瞭解別樣的風情,內化爲知識,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而經典更是如此。

讀《簡愛》我們明白了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時要保持理智,不能拋棄自己的原則。讀《活着》我們明白了在面對生活的種種困境時,要坦然接受,樂觀面對,讀《挪威的森林》我們明白了人應該聽從自己內心的意願去過活一生。

經典之所以是經典,不在於其存世時間長短,而在於其表達的內涵深刻,其文字值得反覆研讀。它所反映的內容,道理可以充實我們並讓我們在爲人處世上更加考量。

身處21世紀,科技迅猛發展,生物工程取得長足進步,人工智能話題熱度不減,而在未來,這些技術顯然會變得愈發成熟,在那是人類和人工智能又將如何發展,英籍日裔作家石黑一雄在《克拉拉與太陽》一書中給出了答案。

故事講述的是在未來一個叫克拉拉的機器人被喬西的媽媽所購買目的是爲了在喬西病逝後克拉拉能延續這種“親情”,克拉拉單純,真誠,細膩,她深知治好喬西之後自己的命運,卻依舊爲喬西祈禱,最後喬西恢復健康,而克拉拉也被丟棄。這本書更傾向於探討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爲什麼喬西會病重,因爲當時流行基因編輯,儘管喬西的兩個姐姐因此去世,而她的媽媽爲了所謂的“上流社會”依舊決定爲喬西做基因編輯。喬西的青梅竹馬克裏沒有進行基因編輯,註定會與喬西處於不同的階級,漸行漸遠。喬西的媽媽是一個自私冷血的女人,深知基因編輯可能會對女人造成生命威脅爲了所謂的“上流社會“依舊以身試險,爲了獲得所謂的“親情”讓克拉拉模仿女兒最後又因女人痊癒,爲了減輕自己的罪惡感又將克拉拉丟棄,從始至終她都在爲了滿足自己的私慾,由此不得問自己一句:我們在面對外界巨大的誘惑時,是否能堅守原則與底線。其次,克拉拉爲什麼不能真正的替代喬西,克拉拉儘管有着明銳的觀察力,極高的洞察力,爲什麼卻始終無法替代喬西最終被丟棄,其實在文中喬西的父親給出來答案,“人心”這不是指器官而是文學意義上的人心,喬西活着每個人的心裏,每個人對喬西的感情是獨一無二的,這是克拉拉無法改變的。

作者以機器人的回憶的口吻來寫這片文章,儘管克拉拉最後被丟棄要面臨“死亡”,但她回憶時沒有怨恨,她依舊希望喬西開心幸福,相比之下在科技發達的世界人類又是如何呢,歧視,歧視沒有進行基因編輯的人與機器人。自私,爲了所謂的“上流社會”拿自己孩子的生命去冒險。冷血,通過機器人滿足所謂“親情”的需求而後用不上時毅然丟棄。值得我們深思在未來如何妥善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同樣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還未像文中那樣先進,但終有一天可以與之比肩,我們要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如今,電子科技已經廣泛普及,“低頭族”,“社恐”等活躍在網絡上,其反映的當代青年人越來越“封閉”,沉浸在網絡世界,網絡是快捷,方便,迅速,但面對面的溝通是依舊有存在的必要,網絡只是一個溝通的媒介,在網絡上可以暢所欲言,但有其風險性與不確定性,其次必要的肢體交流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這不是網絡所能替代的。再者,有些科學技術的誕生伴隨着倫理,社會與道德問題,在運用時我們應妥善處理與其關係。

科技的進步,使我們生活更加高效便捷,但也使我們面臨一些困難抉擇,這取決於我們如何使用,不要掉進慾望之網,讓整個社會充斥着名利,冷漠與自私。

讀經典不僅僅是讀故事,而是品語言,悟內涵,內化知識爲自己所用,經典,可以讓我們瞭解自己以前所未接觸到的,所不瞭解的事物品,它能劈開我們心中冰封的大海,讓海水涌流,使我們自由地在書香中遨遊,豐富充實自我。

篇五:克拉拉與太陽讀後感1500字

“你相信有‘人心’這回事嗎?”

我想,我大概是相信的。是啊,“人心“,爲什麼不相信它的存在呢?

“人心。你相信有這樣東西嗎?某種讓我們每個人成爲獨特個體的東西!“

當然,我信!

知道看完正本《卡拉拉與太陽》後,我終於勉強明白了一些東西。比如,或許,這些聞嘆,其實就概括了整本書的全部內容。也就是說,這本書中的故事,給到我們這些聞嘆的答案,而且,包括但不限於這些問題的答案。

還有一些別的東西,至少在我看來是這樣的。

《卡拉拉與太陽》一書,據我所查到的資料來看,和其他同作者的作品一樣具有着濃厚的石黑一雄的寫作風格。這個英籍日裔作家,似乎熱衷於“調查”所謂“人心”。而且,在此書中,還加入了科幻的元素。

用“冰冷無情”的機器來敘述“人心”,似乎並不少見。這時總會出現一些有“自我意識”或者有“溫度”的圖靈。比如,該書中以主角(或主視角)克拉拉爲例的AF(人工朋友)。畢竟這羣“朋友”存在的目的,既是爲了陪伴那些孤獨寂寞沒有朋友的孩子。只不過,這樣的“溫情”,所謂他們“天生的職責……”

似乎,也總不過是,按“程序”設定好的行爲吧。

很多的AF,在陪伴了孩子們一段時日之後,便被嫌厭,或直接被拋棄了。

克拉拉是幸運的。或許是由於她確實有超過其他AF的洞察力、理解力和好奇心,或許是因爲喬西確實非常喜歡她,抑或,她確實可以完成目前“最壞的打算”,在喬西死後“延續喬西”,給母親最後一絲的慰藉。

同時,克拉拉,我想,也是不幸的。她等到了答應買她的喬西,也得到了母親的信任和“愛”,還得到了喬西的“小男朋友”裏克的喜愛,更得到了喬西與母親身邊越來越多人的賞識。但,克拉拉也同時被捲進了一個奇怪且沉痛的計劃。她很可悲,她是有限的,她的“壽命”和能力都是有限的。她曾是有限的。她曾以爲,她或許能夠從她所信奉的、虔誠懇求過的、給她“生命”與“活力”的太陽那裏,爲生病的喬西帶去希望和生機;她曾以爲,或許她能通過摧毀“庫廷斯機器”,以防它再繼續“製造污染”;她也曾以爲,或許她能夠勝任母親和卡帕爾先生的“延續喬西”計劃,在喬西離世後套上與喬西一模一樣的“織物”,並且“復刻”喬西的一切行爲習慣,喬西的思考方式以及喬西的記憶,作爲新的“喬西”陪在母親身邊。

事實上,克拉拉把因自己的執着而出現“醫學奇蹟”的喬西的復甦歸功於她的太陽,獻出了“腦袋”裏250ml寶貴的P-E-G9液體去摧毀“庫廷斯機器”。但是卻發現了製造更多“污染”的機器,以及,克拉拉發現,即使她可以幾乎完全模仿喬西,卻始終無法成爲喬西。

這便是克拉拉的受限。而最後那件事,更是直擊人心的部分。

是哪個直擊“人心”,當然嘍。

就像克拉拉在文中最後所意識到的,母親的自我欺騙,兩個孩子的分別,和“重要的不是那個人,二十那個人身邊的人對那個人的愛,才使得那個人變得鮮活”一樣。

在死亡之上,更可怕的是,被所有人遺忘。

所有人都知道,克拉拉不是喬西,所以克拉拉永遠不會成爲“喬西”。就像一隻陪伴了我很久的玩具熊,即使父母在給我買一隻一模一樣的小熊,我也知道這不是原來那隻。曾經的玩具熊都無法被替代,喬西就更加不能了。

“自我欺騙”是一種“人心”的自我保護方式。但,它也只能做到一時的麻痹罷了。現實會留下永遠的傷痕,疼痛是一定的,自我麻痹是難免的。“人心”就是如此,一邊不願接受真相,一邊又默認着既定的事實。

“太陽總有辦法照到我們,不管我們在哪裏。”或許,有時,就是需要坦然接受一切吧。當然,不必爲自我“自我欺騙”感到悲哀。

也許這就是爲何有時那些再不信生活的人,也會說一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的原因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