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讀後感

讀《經典常談》有感800字作文

本文已影響 6.85W人 

說實話,我對朱自清的印象不是很好。

讀《經典常談》有感800字作文

小學死記硬背的《匆匆》《春》,現在又會誦幾句呢?中學理解的《背影》,晦澀程度不亞於魯迅的文章。

如果不是作業所迫,我也不會再翻開《經典常談》。

小學我也曾讀過一次,可覺得索然無味,並無興致,讀一半就丟在一旁,現在也想不起來多少了。

但那一刻,我被吸引了。

“中國文字相傳是黃帝的史官叫倉頡的造的。這倉頡據說……”我和朱自清的次元壁似乎打通了,我覺得自己錯怪了他,他不是一個大家,更是一個說書人。他不以高高在上的面龐示人,而是俯身,像一個父親,耐心地、和藹地講自己對經典的理解。

經典要經常談,經典要以平常的口吻去談。

漸漸的,我迷戀其中,有人叫我關燈,我也不理會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甲、金、小、隸、楷、草、行,古人造字、演變的智慧令我歎爲觀止;“河圖”“洛書”,筮法卜辭,巫術哲學,故人預測未來的方法,智慧的結晶,可惜失傳了;《詩》三百,思無邪,風雅頌,賦比興,以詩歌言志,述愛恨情愁離別緒;法、儒、道、墨、莊,百家齊鳴,古人思想的高潮,拉開序幕……

讀《經典常談》,知經史子集,文字學。如果單讀國學典籍,怕是連他們長篇大論些什麼,也捉摸不透。更別說喜歡讀,鑽研其中。

正如朱自清的自序中說道:“如果讀者能把它當作一隻船,航到經典的海里去,編撰者將自己慶幸,在經典訓練上,進了他做尖兵的一份兒。可是如果讀者唸了這部書,便以爲已經受到了經典訓練,不再想去見識經典,那就是以笙爲魚,未免孤負編撰者的本心了。”

我望向書櫃,書也不少,可大多是今外的名著,中國的古書,卻被落下了。我立馬補了幾本書。

我讀《史記》,折服於《史記·項羽本紀》中“天之之我,我何渡爲!”的英雄氣概;讚歎於《史記·楚世家》中“三年不蜚,蜚將沖天;六年不鳴,鳴將驚人。”的問鼎野心;敬佩於《史記·刺客列傳》中“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大義凜然……

經典是沉默的,詮釋使它開口說話;經典是過去的,詮釋使它“現時化”。

《經典常談》便是媒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