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讀後感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作文

本文已影響 7.67W人 

本想起個合適的主標題,卻沒有找到。書名本身就是最好的——《活出生命的意義》。出版社把這本書的上架建議歸爲“心靈、勵志”。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

朋友送給我這本書之後放置了大概一年的時間,直到前些天才讀它。不免覺得應該早點翻看,可現在依然不晚。這本書至今已被翻譯成24種語言,銷量達到1200萬冊。我讀的這本已是國內2010年第1版的第15次印刷,這些足以證明這本書的價值。寫此篇文字,也是真的想把它再推薦給更多的朋友。一生中,每個人都有黑暗時刻,願我們都能在那時找到一點屬於自己的光亮。

書在開始的時候這樣介紹作者——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納粹時期,作爲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全書只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集中營的經歷,第二部分是作者心理學專業上的“意義療法”,而第一部分的內容佔了全書的70%頁面。在我看來,那70%的經歷本就是一種“心理治療”,第二部分的“方法論”只是讓此書錦上添花。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不禁會思考,苦與樂應該只是相對的。苦,是沒有下限的。你感覺到的苦,都不是最苦的,因爲總有比我們還苦的人,我們自己也總會遇到一次次打破自己極限的苦。書中第一部分快要結束的地方有這樣一個情景,受盡牢獄之災的人們終獲自由,可當有人問他們是否高興的時候,回答是否定的。作者說,他們已經喪失了感受快樂的能力。這是一個痛苦的結束,與另一個痛苦的開始,儘管這個痛苦是在重獲自由之後。而苦的對面,是樂。樂應該是有上限的,或者說,樂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種平靜。就像書中所說:對於回家的犯人們來說,最重要的體驗是在他們經受了那麼多苦難之後,除了上帝,他不再畏懼任何東西,那種體驗有着無與倫比的美妙感覺。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有與別人比較的心理,也經常看到別人身上的比較現象。如果把比較分爲兩種,一種是往上的攀比,另一種是比誰更慘。向上的攀比多爲讓別人認可自己,往下的攀比多爲獲得別人的同情,後一種現象似乎更常見。這讓我想起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的片段,爲了進入華府當傭人比誰更慘。這種比較的結果,往往是感覺自己更慘了,帶着一種悲觀情緒循環往復。如果真的需要比較的話,集中營的那種生活,不,那不應該被稱爲生活,那種狀態應該是人類所經歷的極端之一。而弗蘭克爾用他的方式告訴我們,哪怕在最極端的惡劣處境中,“只要我們擁有自主選擇如何應對處境的自由,我們就不會一無所有。”

我們每個人都將有着屬於自己的人生旅程。路沒有平的,也沒有直的。苦難與幸福交替,人生起起伏伏再正常不過。書中集中營的經歷,其實不過是一段人生縮影。對於承受能力差的人來說,即便是和平年代的小波折,也有可能被壓倒。而這時——“我們要意識到,生命的意義包含着從生到死受苦受難這一更廣闊的循環。”在最絕望的時候,告訴自己,你是不可替代的,你有自己的責任——“意識到自己對所愛的人或未竟的事業的責任書的第二部分講述“意義療法”。意義療法的目的是幫助患者找到他生命的意義,最好的例證就是第一部分的內容。我特意在“生命之意義”那一小節的文章裏做了標記。作者說,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一輩子很長,隨時都是挑戰,每種挑戰都是一個意義,生命的意義實際上不是固定的,而是被不斷顛覆。所以,作者的意義療法認爲,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書中繼續闡述了“愛之意義”、“苦難之意義”、“超級意義”等內容,不再描述。

一本書的價值,不在於它的所有內容都對我們有用。而是某一章節,某一段落,甚至是某一句話,能讓你讀到此處時眼前一亮!最後,還是想分享幾句印象深刻的話語作爲結束: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生什麼,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

“我的初衷很簡單,只是想通過具體的事例向讀者傳遞一種觀點——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爲惡劣的情形下。”

“我們自己必須回答生活向我們提出的那些問題,而要回答那些問題,我們就必須擔負起生活的責任。”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