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議論文

利己利他的高中議論文(精選10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8.33W人 

篇一:利己利他的高中議論文

利己利他的高中議論文(精選10篇)

人是利他的還是利己的?

人的本質利他還是利己?在我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人一定是利己的。事實上,利己是世間一切生物的本質。不論是飛禽走獸還是花草樹木,利己是保障種族繁衍的必然條件,用達爾文的觀點來看,生物間充滿了競爭,爲了生存,每個物種的每個個體首要爲自己考慮,或許對於某些動物這種說法並不正確,但是對於人類這樣的社會性動物來說,利己無疑是一個真理。因爲利他一定意味着自己資源的減少,而這在激烈的種間競爭是致命的。

有人會反駁,如果人的本質是利己,那麼我們將無法解釋原始社會種種利他行爲,更無法解釋如今越來越多的志願活動,再有甚至,還無法解釋那些或在電影中或在現實裏的令人感動的爲了他人犧牲自己瞬間。

對於原始社會的利他行爲,更準確的說法是互利行爲。將採摘的果實送給鄰人,也意味着從鄰人那拿到他的果實,這種表面上的利他,其實可以看成早期的無意識的交換行爲,爲的是滿足雙方的需求。即便是單純的贈予,也是爲了在部族中有更好的人緣聲譽,歸根結底都是利己披着利他的外衣罷了。

然而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願意無私地爲他人奉獻自己的力量。就算我再怎麼相信人的本質是利己,也不能否認這種利他行爲的存在。但是請注意,本質是利己,不意味着利他的不存在。我們應該論的是,是什麼讓人克服了利己的本質呢?

我們常說現在的社會充滿了太多誘惑,人們變得越來越勢利,其實,造成人們勢利和如今利他行爲的增加的客觀原因都是一樣的,那便是人類文明的全方位進步。但這怎麼會導致兩種截然相反的現象呢?答案也很簡單:有的人不滿足,他們性格上渴望更多,更好,有的人滿足了他們安於安逸的生活。對於後者而言,可以理解爲對於生物來說一切競爭,威脅都大抵消失時,生物的利己屬性被壓縮到了最小。再加上教育,社會鼓勵或者個人興趣等因素,這些人便成爲了我們的楷模。

我這番自認爲客觀的分析或許還會遭到反駁,事實上,我確實漏了一點那就是人類是一個感情動物,親情、友情、愛情在我們眼中往往重於一切。這種人性的力量也是推動人利他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從不否認存在很多偉大的人,就像列夫托爾斯泰,因爲自己對全人類的愛這樣一種單純的博愛之情,就願意拋棄一切,爲了他人爲奉獻、犧牲。

人的本質是利己或許是無法改變的,但利他的行爲纔是社會所期待和欣賞的。所以何

必糾結於此,不妨我們做一個利他的利己之人!

篇二:利己利他的高中議論文

各位同學:

大家好!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會。

“利己”還是“利他”的問題引起爭論,“利己”與“利他”成爲了對立的問題。然於我看來,如北大教授戴錦華教授所言:“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會。”利己與利他並不矛盾,我們爲自己謀利,亦不忘爲他人着想,以成利己利他之德。

利己亦利他,尋得自我幸福的同時,亦求一份內心的寧靜。

“利己”爲謀求自我利益,追尋自己的如意生活。屠格涅夫曾經說過:“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不是愚人,我要給自己把幸福爭過來。”追求自我利益無可厚非,每個人能尋得自己的幸福亦是我們願意見到的。然而,當這份自我的幸福需要犧牲他人的幸福,“利己”的同時卻不能“利他”,我們真的可以安寧的享受這一份私利嗎?管仲說:“道德當身,不爲物惑。”只看見自己的利益,而忽視甚至損害他人的利益,其道德之缺陷可見一斑。千年前老子所言“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利他的精神存於其中,千百年如水一般潤澤着人們的心靈。當我們能利己亦利他,尋得自我幸福亦成全他人幸福,亦能爲心靈注入一捧清泉,求得內心的寧靜。

利己亦利他並不矛盾,兩者可尋求和諧的統一。

當今社會上出現了一些觀點:利他和利己是對立的,利他就是犧牲自己,利他思維違揹人的本性。可謂荒謬!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賢人的境界是“自利利他,胸懷天下”。利己與利他的和諧共存是人的至高追求,何以有對立之說?再有言“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利他思維又何以違揹人的本性呢?張富清深藏功與名,選擇到邊疆、山區去支援祖國建設,在一生奉獻的大道上尋得內心的安寧;袁隆平求根於土地,研究雜交水稻多年保障糧食供給,一步步攻克世界的飢餓問題。且數盡人物,用奉獻社會詮釋利他,在利他中尋得自我的價值以利己。果戈裏曾經說過:“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對我的公共利益有所貢獻,我就會認爲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將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緊密結合,追求個人幸福之時不忘合理關切他人,利己與利他何不能和諧共存!

我輩青年當深悟“利己亦利他”,書寫自我幸福與奉獻社會的佳話。

柴靜說:“這個世界與我們有關,未來的世界也與我們息息相關。”望前路,有前輩用一生來書寫奉獻二字,將自己的利融入到全社會中;看今朝,我們終將繼承這一份奉獻,追求己利不忘他人,尋得“自利利他,胸懷天下”的境界。於今日生活中不忘關心他人,於明日社會中爲社會奉獻,深悟利己利他之道,尋求自我與社會的和諧統一。

高山蒼蒼,江水茫茫,利己利他之德終是山高水長。且行利己利他之事,尋我輩自我之利,成他人合理需求,鑄社會朗朗正正之風。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篇三:利己利他的高中議論文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曾這樣評價水的“利他”精神。“自利利他”是中華民族代代傳承的優秀文化,然而揆諸當下,卻不乏有人認爲利他與利己不可兼得。但在我看來,利己與利他並不是對立的兩個方面,我們應在合理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不忘向社會伸出利他之手。

追求自我無可厚非,但我們在合理追求個人利益的同時,也需警惕“個人主義”的泛濫。

奧斯特洛夫斯基曾言:“利己的人最先滅亡。”確實,對於正當追求個人利益的行爲,我們不該加以譴責,但那些爲了個人利益而犧牲他人利益的行爲,也需要加以法律制約與處罰。古有奸臣秦檜,爲私權陷岳飛於不忠不義,借皇帝之手除掉了自己的眼中釘;在全民抗疫的當下,“澳籍華人女子返京拒絕隔離外出跑步”此類的新聞也層出不窮,他們所謂的“追求個人利益”、“個人自由”只是爲了滿足一己私慾,卻不惜擾亂社會秩序。這樣“狹隘的利己主義者們”只知利己損人,最終只會獲得社會的鄙夷。

“利他”精神,代表着對社會責任的勇敢承擔,對時代發展的踊躍參與。

人民日報曾評論:“比認識是更重要的是決心,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擔當。”我們的社會一直在呼籲“利他”的行動。在承擔社會責任的道路上,先輩們篳路藍縷、繼往開來。遙想當年,有青蔥少年在學校便立志“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有物候學奠基人指出:“我們人生的目標是在能服務,而不在享受。”縱觀當下,更有“90後”新生代醫護人員支援武漢,接下時代接力棒,在“利他”的道路上大步前行。無論是多年埋頭於雜交水稻研究的“水稻之父”袁隆平,還是連夜坐高鐵進武漢的“逆行者”鍾南山,他們都跳出了狹窄的“自我”之井,真正做到“受光於天下照四方”。倘若沒有這些“利他”之人,我們的社會何以進步我們的國家又何以繁榮昌盛?

利他與利己並非單選題,我們應在利己與利他中找到平衡點,以個人發展推動社會進步,以更好的社會環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泱泱海闊憑魚躍,朗朗天高任鳥飛。”一個良好的社會是由每一個“利他”之人共同創造的,而一個健康向上的社會才能讓更多人得以“利己”。但看清華大學支教團一路西行,堅持支教邊遠山區,在回報了社會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人生閱歷;再看個別借疫情危機倒賣口罩,藉機發財之小人,不僅破壞了社會穩定,最後也落得鋃鐺入獄的下場。“利己”與“利他”從來都是一體的而不可分割的。獨自燃燒的火花終會熄滅,洶涌滂湃的大海方可成就不滅的浪花。

正如北大教授戴錦華所言:“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會。”個人利益應該得到尊重,但“利他”精神更不可忘卻,如此方能不負韶華,譜寫青春之歌。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篇四:利己利他的高中議論文

利他中利己

人於社會之中,人與人的客觀存在,其最簡單的區分是“他與己”的關係,於是我們不可避免地對“人的本質是利他還是利己”展開了思考。對我而言,我認爲人的本質是利己,在利他中實現利己。

人雖存在於社會之中,但不可否認的是,人是社會中獨立的個體。當今社會,我們雖提倡集體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等結伴精神,但就算在集體中,我們的存在形式依舊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集體中活動,我們爲集體爭榮,而我於這一集體中,也就意味着爲自己爭榮。因此,我們提倡集體意識的本質下,還是利己主義的盛行,不過是戴上了爲集體的更爲高尚的帽子。正如現代我們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在以集體之名創造全人類的美好家園,有利於各個個人或得和平安定的生活環境的利己之實。只不過集體凝聚了更大的力量,能夠實現比個體的努力更大的成效。換句話說,我們是在利用集體的力量來實現利己主義,此世人之恆情。因此,人類的本質是利己主義。

也許有人會說,人在社會中,不乏有人爲社會、做了許多犧牲許多貢獻,而他們得到的結局並不完滿。可是,難道他們的犧牲是無謂的、是沒有意義的嗎?當然不是。可以說,他們爲社會做出的貢獻就是最好的證明,他們在勞動與奉獻中,雖奉獻了自己的生命,但他們大無畏的精神,個體的價值都在真善美的發現中逐漸升華,他們的肉體雖已犧牲,但他們的精神常在,他們的奉獻並不會被世人忘記。在貢獻中尋找到個體的價值,這不是更高尚的利己主義嗎?

人們常把利己主義冠之以貶義的色彩,然而並不是這樣的。利己主義只是在社會實踐中,以自我的實現爲根基,以生存之本爲最低目標,以實現自我價值爲最高目標。

然而,社會並不總是這樣的。當今社會,“理性”的高頻使用,其潛臺詞爲正有人走向理性的對立面。在利己主義盛行的時代,還有不少人爲了利己而利己,做出了損人利己的事情。這樣的利己是被扭曲了的利己,刻意的利己帶來的是對他人的傷害。

我們的社會中不僅有我,還有千千萬萬個他。我們應當以奉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爲理念,學會在利己的基礎上利他,那些更爲高尚的利己主義不正是在爲社會做出貢獻,對整個社會的人實現利他的基礎上實現了利己的價值嗎?

利他中利己,他我共發展。

篇五:利己利他的高中議論文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很高興能在班會上與大家進行交流。針對應該選擇“利己”還是“利他”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利己又利他,魚與熊掌可以兼得。

追溯往昔,沉澱了五千年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早已經用實例告訴我們利己又利他的可行性。

古人眼中的利己是修身齊家,利他是治國平天下,於是便有了《孟子》中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有了“自利利他,胸懷天下”的箴言,有了“損人不利己”的俗語警戒。在既培養自身品格又有心憂天下的思想指導下,翩翩君子、文人義士、英才俊傑層出不窮。古代出任地方的官員,若能一心治理,不僅有利於當地百姓的生產生活、社會安定,同時也爲自己贏得了名聲和讚譽,擁有升遷的機會,這樣利己又利他人的事情在史書中常有記載。博古通今,借古覽今,既然當下社會風氣講求利益,那麼爲何不選擇做利己又利他這種雙贏的事情呢?

利己利他非對立,一味只知利己,極有可能利己不成反而損己。

有人認爲利己利他不可同時存在,利他就是犧牲自我,利他思維就是違揹人的本性。這種類似零和博弈的思想實在狹隘至極,忽略了雙方共贏的可能性。再者,人之初,性本善,利他思維正是展現人性美,如何談起違揹人本性呢?德國費爾巴哈曾說:“你越是放棄自我,相應地你也越變得偉大而又真實。”我們不要求放棄自我,只需在利己時想到利他,在利他時實現利己,如此也可以讓自己變得偉大又真實。請大家設想病毒肆虐的時候,如果人人只知保護自己,拒絕治病外出,那麼還會有中國迅速控制疫情,幾天建成醫院的奇蹟嗎?怕是早屍橫遍野,社會動盪。可見,拒絕狹隘的利己思維,樹立利己又利他的思想,纔有未來可談。

選擇利己又利他,帶給別人美好,實現人生價值。

法捷耶夫說:“青年的思想愈被範例所激勵,就愈會發出強烈的光輝。”學習勇敢挺身而出抗疫的人們,爲我們營建安全堡壘,盡職盡責,贏得社會稱讚;學習一心爲國奉獻的科研工作者們,將個人志向融入國家發展潮流,每攻克一道科學難關,自己也欣喜雀躍;學習老子推崇的“利他”精神,像水一樣包容萬物,成爲擁有大格局、大情懷的人。我們時時刻刻從利己利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給予他人一份幫助,讓自我得到一份昇華,實現互利共贏,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爲?

同學們,維護自己利益並沒有錯,但是也不能忘記秉持“利他”精神。利己又利他,讓我們共建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篇六:利己利他的高中議論文

親愛的同學們:

很高興能在班會上發表我對“利己”與“利他”的看法。衆所周知,中國古代中“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利己利他,胸懷天下就是利他精神的體現。但同時,也有人將利己與利他對立起來,認爲利他就是犧牲自己。對此,我想吶喊北大教授戴錦華的一句名言:“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會”。

利己與利他之間不是二元對立關係,社會生活也不是一場簡單的零和博弈。

此前我們一直在討論究竟應該“利己”還是“利他”,很多同學給出要麼利己,要麼利他的答案。但是我認爲這並不是一道單選題,利己和利他不應該一刀兩斷,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以前“人不爲己天誅地滅”的論調已然成爲思想糟粕,中國古代“利己利他,胸懷天下”的格局纔是與時偕行的思想風潮。正如戴春華教授所言:“小時代是一種發展錯覺,你們生逢大時代,要有大時代的格局與擔當。”這個時代不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時代,而是休慼與共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我們必須相信那一句話: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會。

利他亦是利己,亦是爲整個人類大家庭貢獻了一份自己的力量,可敬可親。

曹植有言:“冀以塵霧之微補益山海,螢燭末光曾輝日月。”利他人之心是偉大的,他不僅帶來個人成長,還讓這個世界充滿人性的溫度。鍾南山趕赴武漢一線,冒着生命危險抗擊疫情,他的行爲不正是利國利民嗎?於是,中國的防疫工作才走在世界的前列;大學生村官秦鑰飛重視鄉村振興,竭力推廣“黑土麥田”工程,他的努力不利於鄉村發展嗎?於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紮根在農村,構建中國新農村的創業大潮;戰士宋璽從北大畢業加入蛟龍突擊隊,他的付出不有利於國家嗎?於是,我們看到一個青年從稚嫩的學生到英雄的戰士的華麗轉身……利他利己,溫暖同行,

聯繫生活,讓我們做一個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會的新時代青年,同創時代的和諧之風。

“執火不燔,曏者多焦。導水不溺,涉者多沒”,做一個利他的人,收穫的果實亦有利於自己。所以下一次當你看見路旁散落的垃圾,傾倒的單車,摔倒的老人,你會不會撿起垃圾,扶起單車,攙起老人?你會不會在安靜的圖書館大聲講電話,在古老的文物上亂塗亂畫,在嫩綠的草地上肆意踐踏?“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我們每個人一片利他的赤誠之心,讓我們登上更高的精神境界,共享更美好的社會

“自利利他,胸懷天下。”希望我們不忘古賢的精神境界,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會。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篇七:利己利他的高中議論文

親愛的同學們:

古來賢者便有“自利利他,胸懷天下”的境界,但某些人認爲利他與利己冰火不容。在我看來,利他與利己並不矛盾,唯有利他方可利己。

何謂利他?簡而言之,就是做對他人有益之事。唯有致力於利他,方可收穫幸福,最終利己。

利他,於佛教中指“善待他人”的慈悲之心,簡而言之,即“奉獻社會,利於他人”。利他如參天大樹的綠葉,葉越繁茂,給予世人的廕庇越多,自己收穫的陽光亦越多。《道德經》有言,“聖人處無爲之事,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利他與利己從不矛盾。利他是前進的目標,利己便是跋涉的終點。“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利他能夠營造更好的環境,爲利己提供條件。例如,爲班級打掃衛生是利他,而乾淨的教室環境又爲我們的學習提供了良好氛圍。所以,我認爲利己與利他並不矛盾,利他爲先,利己在後,利他方可利己。

爲何須利他爲先?答曰:利他可使人的內心充滿至深至純的幸福感,進而更好的利己;而過於利己則有可能成爲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走火入魔。

《鄭子推郎中序》有言:“執火不燔,曏者多焦。導水不溺,涉者多沒。”新冠疫情剛剛過去,君可見無數青年醫生致力利他放棄利己,勇做逆行者,奔赴抗疫前線,換取疫情之穩定,也收穫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君亦可見,某些黑心企業利己爲先,銷售僞劣口罩、“跑步女”“喝水男”堅持利己,最終都受到了社會的制裁。立己爲先,容易陷入個人主義的泥潭,而利他爲先,便能發揮個人價值,立足社會,成就大我。所以,大家好纔是真的好,唯有利他才能利己。

如何做到利他爲先,利己在後呢?我想,於吾輩新時代青年,我們應以利他爲先,奉獻爲大,投身祖國建設中,貢獻自我。

亞當·斯密說:“以遵從自己的心做利他的行,是對社會發展最有利的思想和行爲的結合。”斯言不謬。於學校我們能參與班級建設,維護教室內的淨土,遵守學校秩序;步入社會,我們亦可投入社區服務建設,成爲愛心義工;選擇專業,我們可以選擇與5G芯片相關的專業,研究生物工程,爲祖國發展解燃眉之急……一路走來,怎麼開花,怎麼栽,待路上鮮花遍野,自然就能收穫利己果實,水到渠自成。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親愛的同學們,利他與利己從不矛盾,唯有利他方可利己,讓我們以利他爲先,讓利己在後吧!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篇八:利己利他的高中議論文

各位同學:

大家好,很高興能在班會上和大家進行交流和分享。老子曾言:“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他推崇水,是因爲水包含了“利他”精神。而如今社會上某些人卻認爲:利他和利己是相對立的。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我對利己和利他的思考——自我亦社會,利己亦利他。

這是一個開放多元的時代,追求自我無可厚非。作爲青年,讓心中夢想的種子可以生根發芽並沒有錯,但莫讓利己成爲終點。

生存是人類發展的前提,利己是維護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方式。我們並不提倡以犧牲諸多個體的方式構築所謂的理想社會。這是不現實的,更損害了諸多人的利益,讓人們失去了爲這個時代奉獻的動力和勇氣。適當追求自我展示個性,也是這個時代所需。但是,一味追求自我,盲目追求所謂的“個性”,會讓我們陷入“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深淵。同學們是否還記得雷楚年?從小英雄到詐騙犯,虛浮的名譽讓年少的他迷失了心智,走向了不歸路。適當利己,可以,但切莫讓利己作爲自己的奮鬥目標,侷限於自己的一方世界。

因此,我們這個社會需要“利他”,將小我融入大我,爲社會國家發展獻智獻力。

時光荏苒,爲奉獻不變。這種精神汩汩地流淌在爲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做出巨大貢獻的革命先賢的熱血之中,流淌在爲祖國建設放棄優越生活待遇的科學家之中。同學們,當我們想到三顧家門而不入的大禹;當我們回憶起戈壁寒暑成大器於無聲處起驚雷的程開甲;當我們腦海中浮現風雪帶春風,萬里遊路雲和月的其美多吉;我們心中是否會涌起一股深沉的情感,會不由自主的上他們獻上真誠的敬意?我們會的,因爲他們不僅利己,更重於利他。

那麼我們作爲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應該如何在利己和利他之中平衡?以個人之力推動祖國建設駛向遠方,纔是我們真正的奮鬥目標。

利己只是爲了自己的一時享樂,而利他則是爲了社會,爲了後代的長遠歡樂。馬卡連柯曾說:“任何一種不爲集體利益打算的行爲,都對社會有害。”斯言不謬。若我們每個人都侷限在自己的一方小世界,細數着自己世界的光輝和成就,這個社會,這個國家,必定會缺少凝聚力和向心力。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撐得起自己的小家,但難以撐起社會的大家。同學們,我們無需像先輩那樣篳路藍縷,時刻準備拋頭顱灑熱血,但是我們心中必須要有利他之心,爲社會奉獻之心。有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帶着這份精神參加社會實踐,從小事做起,爲他人,爲學校,爲社會,爲國家獻出自己的一份力。

同學們,我們固然要遵從自己的本心,維護自己的利益。但與此同時我們不要忘了,自己還是這個社會這個國家中重要的一員。最後以戴錦華教授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願你們有擔當,首先承擔起自己,進而承擔起時代和社會,願你們做一個好人,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會。”

篇九:利己利他的高中議論文

審視而擇利他或利己

人的本質問題歷經千年,經古今中外衆多思想哲學家的爭辯討論仍無法得出共識,這已然證明人類本質的複雜性與多面性。

就“人的本質是利他還是利己”來說,無法直接作出判斷,因爲二者皆存在於人的本質中,差異在於身處某個特定情境之中,由理性分析與感性感受雙重作用下做出有所側重的抉擇,即偏向於利他或是側重於利己。二者並不矛盾,利他的對立面並不傷害“我”的利益,甚至可以同時達成。

“利他”的含義是在同一事件面前,優先考慮他人的利益,而“利己”便是從自身出發。那麼,當何時我們需要使天秤有所偏差呢?

當天秤中心向“利他”一側轉移時,此時發揮作用的便是我們已形成初步體系的道德標準了。儒家學派曾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爲教育後人的箴言。“勿施於人”便是“利他”的一種實際的可操作性的體現,正符合儒家作爲衡量一切標準的“義”的含義;“己所不欲”說明自身已經親身實踐並證明這件事益處甚少因而善意地規避他人重蹈覆轍。但於我們自身而言,又真的一無所獲嗎?非也,我們得到了一次十分可貴的實踐機會。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何嘗不是受益者呢?道德標準是一個較高的水平,很多特殊職業卻已突破道德標準,以使命爲信念做着“利他”而“少我”的事業,如近幾年在“感動中國”中屢屢出現的扶貧幹部們,這是獨屬於他們對“利他”毫不猶豫地選擇。

而無可厚非地,天秤重心也同樣照顧到“利己”心理。“利己”在衆人眼中總是帶有明確的貶義色彩,將其視之爲自私與冷漠的代名詞。然而“自保”心理人皆有之,這是出於本能性的身體應激行爲,往往當我們身處險境無法脫身時會不自覺地掠過“自保”的想法,我們不應對如此正常的行爲貼上過多不友好的標籤。相反,“利己”心理保留了人們內心真我的性格特點,還原了人們關於抉擇時的苦苦掙扎,這就是人性最鮮活的體現。

然而,過於偏向於其中任何一方所產生的效果多爲負面的。若將“利他主義”行至極端,就會出現藐視自我存在、忽略個人價值的問題;同樣。盲目追求“利己”則是僅僅考慮個人而漠視羣體,結局多是兩敗俱傷,對任何一方都將是沉重打擊。

人的本質應是理性主義與感性主義交織下的產物,而關於“利他”“利己”的抉擇則體現這兩大主義的作用,我們需謹慎審視而擇利他或利己。

篇十:利己利他的高中議論文

各位同學:

大家好。很榮幸能夠在此發言。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自利利人,胸懷天下”乃是賢者最高境界。利他的基因早已刻在了我們的骨血。然而今天的社會上,有人提出質疑,認爲利己利他當是對立關係,服務他人需以犧牲自己爲代價。然筆者認爲,修短隨化,自利利他,方是人生高度所在,此之爲天下式。

利他與人之本性並非對立,於利己亦可無損。

利他的精神令人如同光華灼灼,給他人一片慰藉溫暖,與自己無所虧缺。數萬飄搖光陰以前老子嘆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江河湖海之水滔滔,孕育了天下人,依舊是奔流翻滾,爲人景仰揖清芬。縱觀時間的經緯,廬陵歐陽修樂山水亦樂民,既澤被百姓又爲自己尋得醉翁亭洞天福地;李雲鶴醉心於敦煌畫壁雕塑靈動之美,一生釺錘斧鑿讓歷史暗香涌動;黃旭華致力核潛艇發明,爲國家鑄就水下鋼鐵長城他們讓自己的座標在歷史裏熠熠閃光,也讓社會的獲得生機活力,自利利他一同使價值彰顯,凝成了傳頌的詩行。

利己亦利他,利他更能利己,這是生命最雋永的蘊意。

老子還有一言如此:“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形骸隕落,而神采不朽,利他之後,換來是自己靈魂的萬古長青。君可見伯納斯·李創造了互聯網,在申請專利的誘惑下選擇公開點亮世界的光彩,他的所得遠超預期。君可見街頭巷尾志願者,不求名不求利,疲憊身軀下卻有一顆輕盈飽滿的心。約翰多恩在詩中揮毫寫下:“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里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倘若我們每一個人,從得失的糾紛裏掙開,從“各掃門前雪”的偏僻一隅走出,從各種“精緻利己主義”的泥潭裏逃脫,連成的必是一片“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的大道天下、幸福樂土,衆人各得其所皆有回報。

作爲新時代的青年人,我們誠應守得一片寬廣的心,以臻自身與他人、社會的完美。

魯迅曾用深沉筆觸寫下“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就如同曹原堅定學術理想,爲超導材料研究燃燒青春,就如徐穎,獻身於“北斗”事業,在爲大衆科普的道路上盡展風采。習近平總書記寄語青年人中提到“任何孤芳自賞都會陷入越走越窄的狹小天地”。將個人的志趣與他人的幸福、社會的前途緊密結合,我們的成長才有了旨歸。自利利人,當有責任心使命感,當有“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高度認知,當有起而行之、一往無前的信念,既致力於自身素質全面發展,又投身於社會建設的實踐當中,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自利利人,要成爲我們一生追尋的終極意義。

自利或是利人?二者誠可兼得的也!,願在座各位認清前路,扛起責任,守住貞心,循時代的高標,利己亦利他,自我亦社會!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