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三

儒林外史讀後感800字初三作文

本文已影響 6.96W人 

“功名富貴無憑據,費盡情緒,總把流光誤”。乾隆十四年,由吳敬梓所著的長篇諷刺小說《儒林外史》問世。本書通過對生活在科舉制度下的文人的塑造,以及對吃人的科舉禮教和腐敗事態的生動描繪,爲讀者展現了一副生動的世間百態圖,至今仍具有警示意義。

儒林外史讀後感800字初三

科舉制度是隋唐以來選拔人才的途徑,但到了清朝時期已極度腐敗,成了人們追求功名利祿的工具,扭曲人們靈魂的毒藥。“學而優則仕”,這句話毒害了當時一批又一批的讀書人。爲了財富和地位,他們能廢寢忘食地苦讀,從黑髮垂髫考到白髮蒼蒼:80歲才中了狀元的樑灝,幾十年終於中榜喜極而瘋的范進,死磕科考的哭號童生……在儒林中,爲了求取功名,發家致富的普通百姓數不勝數,他們因愛慕虛榮而丟失了道德底線的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儒林外史》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吝嗇鬼”——嚴監生。他愛財,貪婪,佔盡便宜,心狠手辣。在他的身上,集中了當時剝削階級的特性:陰險狡詐,霸道虛僞。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人:一些官員爲了錢與權力,不顧人民利益,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這些例子都在告訴我們做人要堅守本心,不要被利益矇蔽了雙眼。

當然,儒林中也存在“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渾濁我獨清”的人。王冕家境貧寒,自幼博覽羣書,才氣橫溢。有人提拔他做官,他卻委婉拒絕,隱居深山,不爲功名利祿所惑。正如作者吳敬梓一般,顯赫家境的敗落,讓他窺破了官場的勢力和人心的難測。於是他拒絕了朝廷的仕途道路,將自己的才華與感情投入了《儒林外史》的創作中。

讀儒史,讓我看到了古代封建王朝的頑固害人,但更多的是讓我思考現在的中國。現在的中國早不像以前一般腐朽敗落,現在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以人民爲本的國家;封建王朝的官員大都是爲了自己的私利拼命,現在的中國人民是爲了中華民族崛起而奮鬥,爲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在儒史中,作者的目光如朝陽一般,從封建制度的迷霧中緩緩升起,照耀着書中蠕蠕而動的衆生,照耀着生活在新中國的我們身上。

生活在黨領導的新中國,我們不必因腐朽沒落的封建科舉制度所煩惱,我們享受着祖國爲我們帶來的優質教育,感受着祖國對我們深切的期望;生活在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們也不會被封建統治階級剝削壓迫,我們將用自己的優異成績和思想品德來實現自己人生的價值!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