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

三年級下冊古詩三首教學反思(精選5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8.35W人 

篇一:三年級下冊古詩三首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古詩三首教學反思(精選5篇)

《絕句》是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描繪了春日的草堂周圍生機盎然的春色,前兩句朗朗上口,通俗易懂,所以我把本課重點放在欣賞春景,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詩人的喜悅。爲了達成這樣的學習目標,教學中,我在紮紮實實地引導學生讀懂古詩,理解古詩,創作古詩,拓展古詩學習的空間,拓寬美的視野,培養審美情趣,積澱文化底蘊。

首先,整堂課我都努力創設春日的美好氛圍,在課件的製作中,我始終以明麗的色彩爲背景,給學生強烈的視覺衝突,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懷抱,感受春天的美好,進而體會詩人愉悅的心情。

其次,教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邊讀邊想象,在想象中體會春天的美好,體會詩人的快樂。

想象力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思維能力,語文教學有着廣闊的想象空間,小學階段是進行想象力訓練的良好時機。這堂課,我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將古詩的內容再現出來,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的腦海中,那麼如何去展現呢,誦讀是最好的方式,教學生朗讀時抓住重音和停頓,變換聲音的高低強弱、輕重緩急來表現景色的美,在不斷地朗讀中,孩子們還可以進行創造想象。

最後,讓學生看圖聯繫生活創作詩歌,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從而使學生喜歡上古詩。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繼續關注學生的學習動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篇二:三年級下冊古詩三首教學反思

三首古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絕句》詩人以"遲日"領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萬物欣欣向榮的特點,並使詩中描寫的物象有機地組合爲一體,構成一幅明麗和諧的春色圖。《惠崇春江晚景》寫出了早春時節的春江景色,蘇軾以其細緻、敏銳的感受,捕捉住季節轉換時的景物特徵,抒發對早春的喜悅和禮讚之情。《三衢道中》是一首紀行詩,寫詩人行於三衢道中的見聞感受。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光,而且詩人的愉悅情狀也栩栩如生,讓人領略到平的意趣。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詩詞的意思,背誦、默寫詩詞,感受春天的宜人風光,抒發作者春日中的愉悅心情。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我國是詩的國度,詩詞是傳統文化的精粹。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培養孩子們熱愛詩歌就是傳承中華文化的核心了。要讓孩子們喜歡詩,就要讓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因此,我將朗讀作爲落實所有目標的重點目標和前提。我採用教師泛讀、聽讀錄音來實現這個目標,而且逐字逐句,有條不紊。爲了激發孩子們讀詩的熱情和認真,我採取了小組賽讀個人風採讀及男女生賽讀等多種形式。

2.對詩詞的理解上,我採取了每首詩一節課的策略。這樣的考慮是出於孩子們以前背古詩意思絕大多數是死記硬背的考慮。這樣的學違背了詩詞教學,而且既不深刻,有沒有樂趣。《絕句》我採取了詳講的教學方法,但是也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觀察課文插圖,結合課下注釋,說說前兩句寫了哪些景物?請你發揮想象並結合詩意給這些景物加上形容詞,然後再將這些詞語串聯起來,通順地表達詩句的意思。第二首《惠崇春江晚景》採取了半引導半自學的方式教學,第三首《三衢道中》更是要求學生模仿前兩首古詩的教學方式自學,可以先找出前兩句都寫了哪些景物等。這樣做大大凸顯了學生自主學習古詩詞的積極性和獨立性。

3.讀讀寫寫:選擇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或詞,改寫成短文,發揮自己的想象,自由寫故事,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

篇三:三年級下冊古詩三首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第一步:感悟美景,創設情境。

運用多媒體設計精美的深秋圖片,營造出濃郁的深秋氛圍,讓學生感受濃濃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學氣氛。接着設計了問題:自由觀圖,用學過的表達秋天的四字詞語來形容秋天的美景,表達自己的感受。在交流總結時,導入對描寫秋景古詩的瞭解,進而導入課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投入到對古詩的學習中去。

第二步:反覆誦讀,體會詩意。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使學生學習中的合作伙伴。在課堂上教師要爲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研讀古詩,讓他們在自讀自悟,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古詩,初步感知大意。在檢查初讀情況時,可引導學生互相評議,教師鼓勵性總結,讓他們在體驗成功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處:

在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引導學生學會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在理解詩句意思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沒有引導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根據詩句大膽想象,沒有引導學生的思維向更深、更遠處發展。

篇四:三年級下冊古詩三首教學反思

今天學習了第一課的最後一首古詩《三衢道中》。這首古詩對我個人而言是最難的一首,瞭解了這是一首紀行詩,整首詩歌都透露出詩人愉悅的心情和高漲的遊玩興致。說來容易,但古詩只有短短28個字,如何給學生傳遞出來是不容易的。

這一首詩學完,我真是佩服孩子們的高速思維能力,反應快,應變能力強!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以詩人的身份想象“山中景象”,做一回曾幾吟誦這首詩,以其他景物爲內容創造性的改寫最後兩句詩,豐富的教學情境最大限度的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想象“山中景象”爲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那一串串生動美妙的詞彙,那一個個有趣卻不無依據的猜想,把學生帶入了詩中情境,自然而然地體會到詩中的情感。領略到詩文中“空白”的藝術魅力,深層次的誘發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創造性的改寫最兩句詩,既是進行仿寫古詩文訓練,也是對學生前面想象的概括、昇華。有的學生一人改寫出幾句,發散思維也得到了培養。讓學生表演《三衢道中》的故事情節,使學生對全詩又一次加深理解。學生們用他們的動作、神態、表情演繹了一段鮮活的故事,也是在表明自己對這首詩的詮釋,一舉一動皆是創造,一顰一笑皆蘊感情,跨越了遙遠的時空界限,真正做到了讀者與詩人的心靈溝通。學生學得開心、輕鬆,不知不覺中創造性象限得到了發展。之前我還在擔心上這樣的拓展部分,反被冷冷清清的課堂給弄得無計可施。然而今天這節課卻讓我頗有感觸。從學生的回答來看,學生表達得很好。多麼精彩的話語呀。這可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爲什麼這一課能讓孩子們的思維如此活躍呢?在古詩教學中設計拓展環節,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再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重複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問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裏。

課堂上學生們興趣盎然,充分發揮各自的特長,能想的想,能畫的畫,能說的說,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通過這一活動,每位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也得到了培養。同時讓學生把富有詩意的語言摘抄在採蜜本上,目的就是讓孩子有意識的積累,而積累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孩子會運用,會自如的用在平時的語言交流中,運用到平時的寫作中。

篇五:三年級下冊古詩三首教學反思

《惠崇春江晚景》是統編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古詩三首》中的第二首詩是蘇軾的作品,這首詩描寫了北宋名僧惠崇所畫的。春江晚景的景物,表達了詩人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

古詩的教學。吟誦是重點。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朗誦情趣,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把握詩歌的韻律節奏和情感。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就讀,瞭解詩中寫了哪些景物,然後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覺視覺、嗅覺等方面想象景物特點,並在交流中深化自己的認識。大自然的美是多方面的,讚美大自然美景的詩歌。也是層出不窮的,學習這類詩歌。最重要的就是調動多種感官體驗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由此充分感受詩的韻味,理解詩意詩情。

講完《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時,我有以下兩點感悟。

首先,正在講課時,個學生提問:“老師,怎麼不說春江水暖魚先知?怎麼說鴨先知呢?”我當時一怔,有點兒措手不及,不過表揚了他之後,我解釋道:魚在深水中,水裏的溫度變化不大,魚不太敏感,所以還是鴨先知。如果在表揚這位提問的同學時,也提出:對呀,想想春江水暖,到底是魚先知還是鴨先知呢?詩人蘇東坡爲什麼要這樣寫呢?這樣一來,就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從一時一地一節課引入了廣闊的生活時空及網絡天地,從而實現綜合性學習學生的探索意識與質疑精神也會倍加鼓勵,且在年常日久間獲得提升。我看只有開闊視野。纔會讓師生都生成新的發現,生成新的行動。

其次,《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意境悠遠,他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記憶裏,久久不能忘懷。全詩用白描手法簡潔的寫出了最富有特徵的景物,使人入沐春風,如臨其境。我從感性知識入手,通過讀以讀解譯,以讀悟情。結合註釋理解,“三兩枝”“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的意思。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入手,巧妙點撥,橫向遷移,最終化解難點。

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中,體會到了詩的情感,進入了詩的意境。在課堂上,學生們各抒己見,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每堂課只要精心設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就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