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

次北固山下教案(精選9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8.71W人 

篇一:次北固山下教案

次北固山下教案(精選9篇)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的內容並背誦全詩。

2.品位詩歌意境,領悟詩歌主題。

3.感受中國詩歌的思鄉旋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而聞名於天下。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進士,以後曾往來於吳、楚間,終洛陽尉。這首詩是他在吳、楚期間寫的。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北,三面環江,爲名勝之地。王灣是一個生卒年不詳的唐朝詩人,今天我們還記得他的名字,就是因爲他寫下了這首千古傳頌的詩歌,這印證了“人以詩傳”的道理。

(二)朗讀明義

1.學生自由朗讀。

2.聽老師範讀。

3.作朗讀指導並齊讀。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4.參照註釋,同桌互譯詩句。

串講:

①客路,當指驛道,是旅客來往所走的道路。鎮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舟行”相對應。

②潮平,指潮與岸齊,因而兩岸顯得寬闊,這是春潮初升時的景象。

③風正,指順風,且風力不大,所以帆是懸掛之形。

④殘夜,夜將盡時分,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因鎮江跟東海相距不遠,故稱海日。

⑤舊年,相對於新年而言,舊年未盡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謂“江春入舊年”。

⑥鄉書即家書,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舊謂鴻雁可以傳遞書信,故詩人有託書于歸雁之意。按:鴻雁傳書,實無其事。《漢書•蘇武傳》載:蘇武被匈奴扣留19年,漢使求蘇武,單于謊稱武已死,後漢使得密報,知武在某澤中,於是也謊稱漢天子在上林苑射落一隻大雁,腳上捆着蘇武從某澤中寄來的信,單于無可奈何,只好放還蘇武。

5.請一位學生講述詩歌內容。

一條彎曲幽深小路伸向青山外邊,山前澄清碧水中泛着一隻小船。

潮水洶涌平漫顯得兩岸更加闊寬,輕風吹動的水面上蕩着一片孤帆。

海上朝日刺破殘夜吐出霞光萬道,江南春早已經進入了寒冷的舊年。

寫好的書信如何才能寄回到家鄉?急切地拜託這些北飛洛陽的歸雁。

[譯文]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伸展。江上碧波盪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漲,與岸齊平,江面變得開闊無邊。和風吹拂,風向不偏,一葉白帆好像懸掛在高遠江天。

紅日從東海上誕生了,衝破殘夜,驅盡大地的黑暗。大江瀰漫着溫煦的氣息,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

我多麼思念親愛的故鄉,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掠過晴空的北歸鴻雁啊,拜託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三)感悟抒情

1.氛圍創設: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同學們能例舉一些學過的寫鄉愁的詩歌嗎?

(如李白的《靜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

2.《次北固山下》這首詩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屬於寫景?能說出來這是什麼寫作手法嗎?

明確:第四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屬於寫景。先寫景,再抒情,景爲情設,情因景生,這是詩歌裏常用的情景交融寫作手法。

3、把握。問:詩人此刻在船上,而“客路”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見的,爲什麼詩一開頭就提到“客路”呢?(這是詩人的想象,很明顯,船到鎮江後,他要上岸再乘驛車轉往別的地方去。)“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詩人在何時何地見到的景象?(在天將明未明之時,在船接近目的地即北固山的長江之中)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圖景嗎?(自由發言)爲什麼要特地提到“潮平”?(爲下句“江春人舊年”張本)這個“舊年”指的是一年中哪一段時間?(殘冬臘月)爲什麼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由於新年將到,這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他卻不能回家,自然要寫一封平安家書,更何況他此刻看見了北歸的雁,必定要路經洛陽的——洛陽在鎮江西北方。)

4、四聯各寫了什麼內容?四聯之間有怎樣的關係?

首聯: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江後,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

頷聯:船上所見景色。“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纔有懸空的態勢。“潮平”又爲“江春”作鋪墊。

頸聯:既寫景又點明瞭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已來,少有此句。

尾聯: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之間,相爲因果,渾然一體。

5、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

尾聯直接表達思鄉之情。全詩籠罩着一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6、研讀與賞析

學生自主探究想像“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你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討論明確:

“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一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着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爲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一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可見寫景極爲傳神。全詩和諧優美。

4、現在我們可以總結一下詩人產生濃重鄉愁的原因。(略)

名句分析。“海日”兩句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的作用,這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愁有關,這樣說有根據嗎?先說這兩句所寫的景象。(學生憑想象自由發言。)這兩種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嗎?(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舊年的交替——如此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年一年地過去,而詩人依舊在外奔波,不得回鄉,怎能不產生鄉愁呢?)但這種鄉愁並不使人感到低沉,例如跟“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就顯得開朗一些,是嗎?說說道理。(殘夜未盡,而旭日已升;舊歲未除,而江上春潮已至——不正是包含着新的希望嗎?)

5、前面三句寫景,各有特色,請問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你的感受和理由?

設想:分小組交流各自的感受與觀點,然後請幾位同學登臺講述。以鼓勵爲主,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世界、多元理解和獨特感受。

參考理解: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青山”指北固山,綠水指長江。此處加了“外”“前”兩字,將北固山的位置,確定得不能用於別處,見得旅程介於水陸之間,因此和下聯“兩岸”“一帆”描寫水陸發生密切關係。詩人以平實之筆開篇,猶如畫家作畫以前在紙上鋪設的底色,爲抒情言志創設出收縮自如的揮灑空間。詩人一落筆寫自己岸上的旅途在望不到的青山之外,顯然這裏是詩人的想象,這就隱含了詩人並沒有到達終點,可見旅途是艱辛的,而走得越遠,離家鄉也就越遠,鄉愁也就越濃,這爲下面的抒情交待了緣由。此外,這裏首句對仗工整,超出了一般律詩的要求,也是詩人的匠心獨運,把“青山”和“綠水”分別鑲嵌在詩句中,更顯得色彩明亮,意境優美。

②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完全是寫景,其中“平”“闊”“正”“懸”都是詩眼。潮平兩岸即闊,風正一帆正掛着,表明積雪已慢慢融化,因彙集了千山萬壑雪化之水,長江的水量逐漸大了起來,江面因之愈發寬廣,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掛起,第二參照物的切入,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漸漸上漲的江水與恰到好處的正風吹拂二者相合,纔有這“風正一帆懸”,句內的因果呼應,一是勾勒出壯美的大江行船圖,二是承接首聯、引發下聯的巧妙過渡。江春悄悄闖入舊年,山纔會青,水纔會綠,纔會有“潮平兩岸闊。”這兩句以白描的手法寫出了江面的景象,構圖精美,意境開闊,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陸地風光有異曲同工之妙

③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海日”兩句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一聯的作用,這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愁有關。“生”和“入”的選用的第一妙處,在於詩人把個晝夜更替的壯觀景象與新舊相接的時光荏苒描繪的傳神入化,給人開闢出自由想象的無限空間。“生”和“入”二字的第二妙處,又在於詩人把“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與“一江春水向東流”相關聯,道出流年似水、歲月暗換的人生感悟。“生”和“入”二字的第三妙處,又在於詩人把思歸盼歸的鄉情暗暗融入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晝夜更替、新舊相接之時萌發思歸盼歸的鄉情是自然而然。“生”和“入”二字的第四妙處,還在於詩人借物言志:“海日”能衝破黎明前的黑暗噴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塹奮力北上,人也應順應天時在一元復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爲,只有如此,思歸盼歸鄉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價值。這兩句找到了更高層次的交匯點、碰撞點:天人兩合,物我一理。整首詩才渾然一體,讓人感到此二聯去掉那一個,便都找不到最能都負載詩人此時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這一聯在此詩中起轉折作用,詩題爲“次北固山下”,“次”當“停駐、停泊”講,此聯剛好寫第二日早上又早起趕路,“海日”承上聯“潮平兩岸闊”而來,“生殘夜”從將盡未盡的夜色中升起,“江春入舊年”一句寫作者情緒陡轉,眼前景色使作者鄉情陡生,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無奈情緒便很自然的產生。

4.最後一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點名了詩的主題,你是怎麼理解這種鄉愁的?

(古代交通的限制,運用了雁的意象,鄉愁人人有,人的情感歸宿)

(四)拓展達理

1.思鄉是中國文學的主題之一,無數的鄉愁陪伴着無數的詩人,同時無數的詩人創造了無數的鄉愁詩。鄉愁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鄉愁詩豐富了我們的文學世界。思鄉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個“結”,一個套在炎黃子孫身上的“結”。在我們語文七年級下冊裏,還推薦了這樣一首詩,是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大詩人筆下的鄉愁吧。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

李白這首詩寫的是聞笛,但它的意義不限於描寫音樂,還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這纔是它感人的地方。

2.當歷史的車輪轉到了今天之後,我們有了火車、飛機,有了電話、網絡,我們的神州五號也順利“上天”了,地球已經變成地球村了,同學們有沒有想過,我們的思鄉情感又怎樣呢?有還是沒有?多還是少?淡還是濃?

現在我想讓大家先欣賞一首著名詩人於光中先生寫的現代詩,題目叫做《鄉愁》

鄉愁

於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呵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呵在裏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作者巧妙地借用“距離”讓讀者由遠而近,再由近及遠,遠近間鄉愁畢現,遠近間體味出鄉愁的無奈,遠近間主題實現,遠近間才真正品味出鄉愁的內在。因爲本詩真正要表現的不是纏綿悱惻,也不是兒女情長,而是作者一腔的悲壯愛國情懷。

如果沒有四個精練的物象,我們難以感受到鄉愁的存在;如果沒有“距離”我們便無法體味到“鄉愁”的真諦。

《鄉愁》詩美,《鄉愁》中的“距離”使得“鄉愁”更美。

討論:信息社會中的我們還擁有鄉愁嗎?

教師的理解:熱愛故鄉是一種崇高的感情,放大一點,它同愛國主義是相通的,再放大一點,它同人類的家園也是相通的。自己從小生於斯、長於斯的故鄉,作爲祖國的一部分,作爲地球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難以忘懷。

鄉愁依然存在我們現代人的心中,只不過不像古代那樣,由於條件的限制,而變得單純、狹窄和濃厚,作爲現代信息社會中的一員,我覺得應該要樹立“大家鄉”意識,樹立全球意識,樹立人類意識,甚至樹立宇宙意識,讓鄉愁變得更加美麗,更加博大,更加宏偉。

教師小結:

我們讀古詩,既要認真領會詩人的本意,又要善用自己的眼光去發現某些新的東西。例如“海日”兩句就可以使我們產生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並且相信它會突破一切阻力出現在我們眼前,這樣才能把古詩讀“活”。

(五)背誦體味

自由朗讀背誦。

(六)拓展作業

到圖書館找一首表現思鄉主題的詩,並把它背下來。

浣溪沙

晏殊(991—1055),字同叔,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北宋詞人。他一生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官至宰相,喜好文學,一生富足,死後諡元獻,世稱晏元獻。

體會《浣溪沙》這首詞的藝術魅力。

這首詞用語清新,明白如話,音律和諧。詞意極爲深廣,從極爲平常的時序轉換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啓迪。末句“小園香徑獨徘徊”以平淡的語言傳達了深深的惆悵,體現了作者性格內斂含蓄的一面,也使全詞更顯意猶未盡的魅力。

名句鑑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這兩句是傳誦千古的佳句,被譽爲“天然奇偶”。其對仗工整而不露痕跡,句中夾雜着無限的眷戀、悵惘、恬淡、幽婉,具有很強的藝術概括力。

篇二: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古代詩歌的朗讀技巧,背誦詩歌。

2、理解並掌握詩歌中字詞的釋義。

3、品味鑑賞詩歌。.感受古代詩詞的藝術魅力,培養學生鑑賞詩詞的能力。

4、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詩詞中雋永的意蘊。教學重點、難點:

1、初步掌握古代詩歌的朗讀技巧,背誦詩歌。

2、通過反覆誦讀,體會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詩詞中雋永的意蘊。教學時間: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詩歌小常識

1、按內容:

送別詩、抒情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物詩、戰爭詩、敘事詩

2、按形式:

.①古體詩,包括古詩(唐以前的詩歌)、楚辭、樂府詩。古體詩不講對仗,押韻較自由。

②近體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格律詩分爲絕句(每首四句)和律詩(每首八句),字數有五言和七言。律詩注重格律,對偶工整。每一首分爲首聯、頷聯、頸聯和尾聯四部分。

③詞

④曲

二、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王灣:唐代詩人。生卒年、字號均不詳。洛陽(今屬河南)人。現存詩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這首詩是他這次途徑北固山去遊吳中,“江春入舊年”,快到除夕的時節,雖然江南山水如畫,但時近年關,遠離家親人,旅次北固山下,船下江水東逝,頭頂南雁北歸,不能不催人鄉關何處之思,於是寫下了這首傳世佳作。這首詩格調壯美,意境開闊,預示了盛唐詩歌健康發展的前景。

三、朗讀:停頓按意義單位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四、理解詩詞大意

首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遊客在青山之外,航船在綠水中前行。

頷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潮水平緩,兩岸之間江面寬闊,風平浪靜,一片白帆高高懸掛

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褪去,江面上已散發出春天的氣息。

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家鄉的音訊什麼時候能到達呢?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陽。

五、簡要概括詩中四句話的內容。

1、首聯寫旅途所見的大江兩岸的景色。

2、頷聯寫春潮涌張、江水浩渺,波平浪靜、視野開闊的景色。

3、頸聯寫在江上行舟即天亮時的景色。

4、尾聯用“鴻雁傳書”集中表達作者思鄉之情。

六、描繪: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湖水平緩,兩岸之間江面寬闊,風平浪靜,一片白帆高高懸掛。(寫景名句,以大景傳小景之神。)

賞析:"平”、“闊”、“正”、“懸”四個字用得好,“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纔有懸空的態勢。這四個字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景物闊大和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七、“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歷來被人稱道。請選擇一角度,作簡要賞析。

1、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着一種時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2、表現了時光匆匆、光陰荏苒,身在他鄉的遊子頓生思鄉之情。

3、把“日”、“春”作爲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徵,表現了作者積極、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

4、“生”“入”用了擬人的手法,富有情趣。

5、兩句詩對偶工整,形象生動。

八、用自己的話描述“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所展現的畫面。

在殘夜將盡未盡之際,一輪紅日已經從海上冉冉升起,舊年還未過去,江面上春天已悄然而至。

九、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兩句詩句集中表達了這種感情?

明確:思念故鄉之情。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十、請從內容和感情的角度,談談你對“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理解。

詩人希望北歸的大雁捎一封家書到洛陽,表達了濃濃的鄉愁。

十一、主旨

本詩寫詩人泊船北固山下時所見江南的景色及感受,抒發了詩人思鄉之情。

十二、寫作手法

1、寓情於景,即景生情。詩人善於借用景物特徵表達情思。如“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中的“闊”字,抓住了江湖這一景物特徵;“生殘夜“入舊年”中的“生”與“入”,寫拂曉日出,突出表現江南早春的特徵,表現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寫法生動、傳神。

2、景中出情,景中出理。“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中“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但“日”“春”卻具有新生美好事物的品質。作者本意說理,但寫景抒情的句子裏卻蘊含理趣,妙不可言。

3、語言清新,意境開闊。詩人用淡雅的文字描述了途中大江兩岸的青山綠水,爲讀者勾畫出一幅江南舟行圖,表現出江南風光壯美的一面。

十二、作業。

十三、板書設計:

首聯:青山綠水難掩旅途的抑鬱之情

頷聯:寫景名句,以大景傳小景之神。

頸聯:哲理名句,時序變遷,季節更替

尾聯:主旨句,思鄉之情

篇三:次北固山下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詩是盛唐詩人王灣的代表作,詩中通過環境的描寫逐層把情感推向高潮,其對時間流逝,新舊交替的感慨,頗具盛唐詩歌特色,意境開闊,眼界獨大,充滿生機。另外,“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句歷來爲世人所推許,殘夜孕育着朝陽,江春的新氣象闖入舊年,其中的“生”和“入”兩個字特別能體現唐詩煉字的特點,氣勢雄渾,也是本詩的重點,值得學生們體會。

二、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正式接觸詩歌還不久,瞭解尚不多,以對詩歌的整體感知爲主,細節研究爲輔,通過對“生”和“入”的具體講解,初步體會唐詩景和情的聯繫及其煉字的特點,再加以適當講解詩歌常識及詩人生平,對學習本詩會有較大幫助。

三、教學設想

(一)教學目標

1.掌握詩詞中煉字的表達效果。

2.掌握詩歌中壯麗景物所隱含的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3.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二)教學重點

作者所描繪的壯麗景物所蘊含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三)教學難點

體會煉字的表達效果。

(四)方式方法

文本研讀法、朗讀法、提問法。

(五)課時安排

安排一個課時。

四、教學過程(45分鐘)

第一環節:導入

直接導入。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五言律詩,一起念課題“次北固山下王灣”。

第二環節:介紹詩歌的四聯及五言律詩。

(明確:詩歌四聯:即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律詩爲八句,絕句爲四句。)(這個環節可以略講點到即可)

整體感知階段

第三環節:朗讀全詩。

聽老師示範朗讀,請同學們標好注音。同學自由朗讀詩歌。齊讀。

第四環節:初讀詩歌。

這首詩要表達詩人怎樣的情感呢?說說你的理解。(指導學生抓住詩句中的關鍵性字詞去準確把握詩人的情感——次,客路,鄉書,歸雁,指導學生按思路回答:1.這個字的意思;2.分析所在句的表達效果;3.表達的思想感情。其中,歸雁也是作者自比。)

重點研讀階段

第五環節:描繪畫面。

詩詞中一個字詞,有着豐富的含義,言簡意賅,卻飽含深意,所以我們在學習時,要運用想象和聯想,站在作者的立場來品味詩歌。運用想象和聯想描繪以下兩聯詩句所展現的畫面。(提示:從景物的特點,色彩的變化,遠近的角度,創設情境,運用修辭等方面入手。)學生分兩個部分,南面兩組寫首聯,北面兩組寫頷聯,動筆寫。

第六環節:體會關鍵詞的情境和心境。

如果你站在船頭,你會感到________?

杜甫晚年流落江湖,國破家亡,一個人行船在浩瀚的江面上,倍感孤獨淒涼,寫下了“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的千古名句,似乎自己就是天地中形單影隻的一隻沙鷗。蘇軾大半生貶謫在外,一身才華,無處施展,來到赤壁之下,行舟江上,想要羽化登仙逃離現實。但是王灣是怎樣的呢?抓住“闊”字,“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面對如此壯麗的景色,作者心胸也爲之開闊。所以一個“闊”字,一語雙關,那老師說把“闊”字改成“失”字,行不行?不行,沒有寫出作者的內心的感受,所以詩詞中的某個字是否用的好,不僅要生動形象的寫出當時的情景,也要契合作者內心的情感體驗。

第七環節:再讀詩歌,讀出豪邁。

第八環節:體會煉字的效果。

請一位同學來說說頸聯的意思,那是否可以換成“海日升殘夜,江春換舊年。”(明確:生:孕育。入:闖入。黑暗的殘夜孕育着紅日,紅日將驅散黑暗。蕭索的舊年被新春闖入,新春將趕走寒冬。這兩句將“海日”、“江春”擬人化,凸顯出初春早晨所象徵的新生命的力量。)

這是一句寫景的名句,卻被一位宰相掛在堂中。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詩人已來少有此句。張燕公(張說)(唐玄宗時宰相)手題政事堂,每示能文,令爲楷式。”

——殷璠《河嶽英靈集》

新興事物不可阻擋的力量,恰好反應了盛唐之時氣概豪邁,社會普遍渴望建功立業的願望。

盛唐氣象

第九環節:體會思鄉感情。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也暗寫了時間流逝,新的一天到來,新的一年到來,而詩人卻仍然漂泊在外。心中不免升起思鄉之情。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淡淡的思鄉。

第十環節:總結。

區別這首思鄉與其他思鄉詩歌。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總結全文內容:《次北固山下》以準確精練的語言描寫了冬末春初時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時所見到青山綠水、潮平岸闊等壯麗之景,給人積極向上的感染力,抒發了作者的思鄉之情。

總結煉字手法:

(1)解釋該字在句中的含義;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點出該字構成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或有怎樣的表達效果(點出表現手法)。

五、作業鞏固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悅”和“空”好在哪裏?

“悅”是使……愉悅,“空”是使……消除,

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

秀美的山中景色使鳥的性情愉悅,潭水清澈,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淨盡。

體現了作者從山水中感到的歡欣,心中雜念全消的精神狀態。

篇四:次北固山下教案

課題: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次北固山下》

執教者:獨山第二中學羅紹坤

班級:七年級(2)班

時間:2016年9月23日

《次北固山下》——王灣(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學習,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並背誦詩歌。

2、通過學習,能體會詩歌流露出的詩人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釋疑解難。

2、通過對比閱讀,體會詩歌的情感,學會鑑賞簡單的詩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小組合作與交流,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2、通過學習,感受詩歌的魅力,增強對祖國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1、通過小組合作與交流,釋疑解難;

2、體會詩歌的意境與詩人的情感。

[教學難點]

1、通過對比閱讀,體會詩歌的情感;

2、學會鑑賞簡單的詩歌。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工具]多媒體教學平臺

[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是剛從小升初的過渡階段,這個銜接階段真的是很難適應的,初中的知識鏈接,教法的改變,讓很多學生一時間轉不過彎來,特別是古詩的知識深度,教法、學法,讓學生無所適從,特別是本地貧困山區的孩子們,語言的感悟能力不是很高的情況下,即便是理解詩的內容了,卻很難去把握詩歌的寫作特點,體會詩的意境,感悟詩的情感,需要教師從詩題,到作者生平,從詩的創作背景到詩的內容,從詩的意境到詩的感情,從詩的主題到詩的寫作特點上下功夫,引導學生把握詩的學法,那要循序漸進的。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

1、“詩以言志,歌從心起。”在古代,文人墨客都喜歡用詩歌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我們學過很多絕句,如《春曉》、《靜夜思》等,也學了《觀滄海》這首樂府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律詩,那什麼是律詩呢?(介紹律詩小知識)

2、律詩發源於南北朝時期,至初唐正式定型,成熟於盛唐時期。律詩要求詩句字數整齊劃一,有五律、六律、七律。

3、通常的律詩每首8句,每2句爲一聯,分別爲首聯、頷聯、頸聯、尾聯。頷聯和頸聯上下句必須是對偶,律詩還要求二、四、六、八句必須押韻。

4、詩的特點:語言精練,飽含感情,富於想象。

二、學習目標:

1、瞭解律詩相關知識,瞭解有關王灣的文學常識。

2、理解詩句的含義,進而理解詩歌的主題思想。

3、通過比較閱讀,培養鑑賞詩歌的能力。

4、有感情朗讀詩歌,並背誦。

三、作者簡介:

四、朗讀明義,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把握。

1.學生自由朗讀。

2.聽老師範讀。

3.作朗讀指導並齊讀。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五、自主把握,合作交流。

1、參照註釋,同桌互譯詩句。(老師巡視,幫助學生解決疑難)

投影:

⑴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暫時停宿。

⑵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下臨長江。

⑶客路,當指驛道,是旅客來往所走的道路。鎮江是當時水陸交通的樞紐,故以“客路”與“舟行”相對應。

⑷青山:指北固山。

⑸行舟:乘船前行。

⑹綠水:長江。

⑺前:向前航行。

⑻潮平:指潮與岸齊,因而兩岸顯得寬闊,這是春潮初升時的景象。

⑼風正:指順風,且風力不大,所以帆是懸掛之形。

⑽殘夜:夜色已殘,指天將破曉。夜將盡而未盡的時候。夜將盡時分,太陽從東方升起,又因鎮江跟東海相距不遠,故稱海日。

⑾舊年:未盡的一年。相對於新年而言,舊年未盡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謂“江春入舊年”。

⑿歸雁:大雁每年秋天飛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傳遞書信的傳說。

⒀鄉書:家書(家信),指詩人寄給洛陽家中的信。詩人有託書于歸雁之意。

2、請一位學生講述詩歌內容。(原意保持不變,但允許想象加工)

六、師生互動,感悟詩情。

1.氛圍創設: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一個重要主題。同學們能列舉一些學過的寫鄉愁的詩歌嗎?

2.《次北固山下》這首詩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屬於寫景?能說出來這是什麼寫作手法嗎?

明確:第四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屬於寫景。先寫景,再抒情,景爲情設,情因景生,這是詩歌裏常用的情景交融寫作手法。

3.前面三句寫景,各有特色,請問你最喜歡哪一句?說說你的感受和理由?

設想:分小組交流各自的感受與觀點,然後請幾位同學登臺講述。以鼓勵爲主,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世界、多元理解和獨特感受。

4.最後一句“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點名了詩的主題,你是怎麼理解這種鄉愁的?

(學生各抒己見,自由作答,參考理解要點:古代交通的限制,運用了雁的意象,鄉愁人人有,人的情感歸宿)

七、問題探究:出示詩句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一)合作交流。你從詩歌當中看到了什麼?(每人寫一到兩個,把答案交小組長,由小組長回答。)

▲參考答案:

(1)我看到了山,河岸兩邊連綿的青山。

(2)我看到了水,在山和草的映襯下有些發綠的水。

(3)我看到了船,帆高高懸掛着的船。

(4)我看到了江,看不到兩岸的江。

(5)我看到了風,輕輕吹着的風。

(6)我看到了天開始亮了,太陽剛剛露出來。

(7)我看到了大雁,正在往洛陽方向飛。

(8)我看到一個詩人,站在船上,看着大雁飛往洛陽,他想念家鄉。

注意:注意“客路”一詞,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江後,還要從陸路別的地方去,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二)(自主思考)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爲什麼詩人突然想到要寄一封家書呢?

參考:古代交通不發達,船行緩慢,又由於新年將到,這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自己旅食他鄉,久不得歸,自然想到要借大雁給他傳遞家書

(三)(自主思考)那些詩句是寫景?那些詩句是抒情?

明確:前三聯寫景,後一聯抒情。簡單介紹詩歌的“情景交融”。

(四)(自主思考)名句賞析,體會詩情。

1、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你能想象出船行的圖景嗎?請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獨立思考。)

參考:春潮上漲,放眼望去,江面顯得很開闊,似乎與兩岸平了;和風順暢,船帆高高直起,彷彿懸掛在半空。

2、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a)這兩種景象有相同的地方嗎?(小組討論)

提示:黑夜未盡,太陽已從海平面露出半個頭,時令還是冬天,已經能看到春天的綠色了。(都描寫了時序交替中的景物。)

(b)這兩種景物跟詩人的鄉愁有關嗎?(小組討論)

提示:白日和黑夜的交替,新年和舊年的交替——一天一天過去了,一年也將過去了,很快就到春節,而詩人依舊在外奔波,不得回家,怎能不產生淡淡的鄉愁呢?

(五)(合作交流)

從《次北固山下》過渡到對比閱讀。

詩人在隆冬臘月的時令看到江南的春景,感嘆時間的流逝,自己卻久不能歸,引發了他淡淡的思鄉之情,下面,我們來讀讀這首詩,你能體會當中的情感嗎?

八、能力提升。

對比閱讀:

1、出示王灣《江南意》,朗讀《江南意》——王灣

江南新意多,東行伺早天。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來觀氣象,惟向此中偏。

2、簡單解釋個別詞語。

伺:趁着。從來:向來。惟:只有。偏:獨特。

(3)介紹背景知識

這兩首詩寫於不用的時期。開元二年(即公元714年),王灣在高陵縣做官,年底得到機會漫遊江南。他長期生活在洛陽等地,早就希望能到南方一遊。隆冬臘月,洛陽一帶一片蕭條,可江南卻是另一番景象,《江南意》正是寫於王灣第一次遊江南途中。可是第二年,王灣又一次來到江南,這次可能是有事,逗留的

1.思鄉是中國文學的主題之一,無數的鄉愁陪伴着無數的詩人,同時無數的詩人創造了無數的鄉愁詩。鄉愁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鄉愁詩豐富了我們的文學世界。思鄉實際上已經成了一個“結”,一個套在炎黃子孫身上的“結”。本冊書還選錄了這樣一首詩,是王建的《十五夜望月》,讓我們來感受一下詩人筆下的鄉愁吧。

九、作業:

課後練習:

1、第三、第五題。

2、默寫古詩。

篇五:次北固山下教案

課題:次北固山下

教學目標:1,瞭解作者王灣的生平、創作與文學史地位。

2,掌握北詩的字詞句的讀音、解釋與讀法。

3,體會詩中蘊含的感情與思想內容。

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海日生殘月、江春入舊年”的哲理性。

教學難點:讓學生充分領會詩歌中情景交融的意境,由景生情,領會詩歌中表現的主題。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作者簡介。王灣,河南洛陽人,唐代詩人。早有文名,往來於吳楚之間,《全唐詩》中保留了他的十首詩。

二,課題解釋。《次北固山下》一作江南意,是王灣最著名的作品,次,是駐留、停歇的意思,這裏指船隻停泊,北固山,在江蘇省鎮江市北,三面臨長江。這首詩寫詩人沿長江往東,泊船北固山下。見江南殘冬風光而產生了相思,寫景如畫,意境開闊。

三,學法指導:這首詩既寫了作者客遊他鄉的羈旅之情,又寫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博大胸襟。重點理解第三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中的哲理性。在詩人的筆下,自然界新舊事物的交替是這樣進行的:所謂生,指的是舊的軀體中孕育了新的生命,所謂入,指的是新春的氣息已潛入江南,景中寓理,景中關情,引人作美的遐想。

四,賞析評點。前兩句寫旅途所見大江兩岸景色。青山綠水互文見義。開筆清新自然,寓情於景,細寫江上景色。此聯氣象開闊,頗能小中見大,春潮涌漲,潮水漲滿,好風相送,正宜揚帆遠行。此聯在描述自然時序的交替中蘊含哲理。生說明舊事物中孕育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則是殘冬中涌入春的氣息,景中出情,思鄉而不低沉,引導人們產生對於未來美的遐想。寫泊船之後的思鄉感受,遙應首聯。

五,詩歌內容翻譯現代文。蜿蜒的道路環繞着青山,輕快的航船追逐着碧波;潮水上漲,使江面顯得更加開闊,江風順吹,鼓滿了高懸的船帆。夜幕還沒不退盡,旭日已在江面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家信什麼時候才能送到啊,煩請北歸的大雁去趟家鄉洛陽吧。

六,字詞精講。1客路,指在外遊歷時所走的道路。青山,指北固山,也指長江岸邊的青山。潮平,指江水上涌,水面淹沒兩岸。兩岸闊,指江水漲潮,江面變得開闊。風正,指風從正面吹來,即順江風吹來。帆,船帆。懸,高掛。

七,本詩寫作特點指要。1,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寓情於景,景中含理,是這首詩的主要特點。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兩句被詩評家稱爲形容景物,妙絕千古。2,生和入是擬人的手法,詩中的說理揭示了普遍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力量。可謂景中含情,景中說理。

八,課後作業。1,全面理解詩歌內容,並背誦詩歌。2,翻譯詩歌內容。3訓練默寫詩歌。

篇六: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的內容並背誦全詩。

2.品位詩歌意境,領悟詩歌主題。

3.感受中國詩歌的思鄉旋律。

重難點分析:

1、頸聯中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本詩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與手段:創設情境詩詞美讀

教學設想: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語:同學們,誰知道在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有哪種文學體裁發展得最有成就?(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發端,優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秒。今天我們就學習一首唐詩《次北固山下》(板書、明確學習目標)

資料助讀

1、詩歌知識

通常所說的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唐代以前出現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龜雖壽》。而把唐朝新出現的律詩、絕句叫近體詩。如《錢塘湖春行》就是律詩,《登鸛雀樓》就是絕句。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規定有:“八句可分爲四聯,中間兩聯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首聯叫頷聯,第二聯叫頷聯,第三聯叫頸聯,第四聯叫尾聯。每聯的最後一個字爲韻腳,它們相同的韻母爲所壓的韻。

絕句與律詩的區別:絕句是四句兩聯,律詩是八句四聯。

教學過程: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跟大家一起來學習一首詩《次北固山下》,詩題是什麼意思?

指名學生回答。

提示:次,停泊,詩題的意思是停泊在北固山下,說明這首詩是旅途中所作。

明確:停泊在北固山下。詩題告訴我們,這首詩的內容是寫人在旅途。如果你離開父母,離開家鄉,身在旅途,你會有什麼感受?

請學生談感受。

好在現在交通發達,即便你在天涯海角,飛機也會很快將你送回家。可古時候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那只有任由思鄉之情流淌心間了,許多詩人將思鄉之情傾瀉筆端,留下了流傳千古的佳句。今天所學習的《次北固山下》便是唐代詩人王灣在旅途中表達故園之思的佳作。

走進作者:王灣是洛陽人,生卒年不詳,於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進士。他曾往來於現在的江浙一帶,途經江蘇省鎮江市北固山(北固山,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北,三面環江,爲名勝之地。)時,寫下了這首詩《次北固山下》。該詩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一聯而聞名於天下,今天我們還記得他的名字就是因爲他寫下了這首詩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人以詩傳”呀。

二、朗讀

1.聽錄音範讀。(給發音不準的生字詞註上拼音;把握這首詩的朗讀節奏,找出這首詩的韻腳和所壓的韻。)

明確:韻腳爲“前、懸、年、邊”

所壓的韻爲“an”

2.學生自由朗讀。

3.朗讀展示

次/北固山下

首聯: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頷聯: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頸聯: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尾聯: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三、理解詩句大意

1、對照註釋朗讀或默讀,不懂的地方做記號。

2、集體解疑。

3、同桌互相說一說詩句意思

4、指名學生用現代漢語將這首詩的意思說一遍,語言要優美。

四、理解主題,品味詩歌語言,指導朗讀。

1、理解首聯和頷聯中詩人的感情,品味頷聯。

作者乘着一葉扁舟在綠水中前進,他要駛向青山,而思緒已飄向青山之外遙遠的客路。詩人爲什麼要寫他的道路還在青山之外呢?

提示: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途中天氣如何?你從哪些詩句中知道的?

提示:和風吹拂,春意融融。“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春潮涌漲,江水浩淼,兩岸之間的水面顯得很寬闊。和順的風吹得船帆端端直直地高掛着。清代的王夫之贊這句“以小景傳大景之神”,你覺得它寫出了什麼樣的大景?

提示:平野開闊,大江直流,波平浪靜。

置身在青山綠水中,眼見潮平岸闊,風正帆懸,到處都是春天的氣息,詩人此時該是怎樣的心情?

愉快,舒暢

請帶着愉快的心情,深吸一口氣,擴張心胸,朗誦前四句。

2、品味頸聯

不知不覺,已到殘夜。作者見到了什麼景象?

齊讀,“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有人說這兩句詩“形容景物,妙絕千古”,請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這兩句詩的意境。

當殘夜還未消退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作者在這兩句詩中流露出什麼感情?

提示:感慨時間過得太快,白天和夜晚,舊年和新春,爲何這般匆匆啊?

請帶着無限的感慨朗讀這兩句詩。語調要深沉舒緩。

詩人在這兩句詩中表達的不僅是對時光易逝的感慨,請聽老師讀,注意聲調、重音。強調生,入。爲什麼不用“升”?

使用了什麼樣的修辭手法?

提示:擬人化的手法賦予海日江春人的意志和情思,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美好的新生的事物必將取代舊的事物,光明必將取代黑暗。

所以,這句詩還流露了詩人什麼樣的情緒?

提示:樂觀積極向上的情緒,朗讀時聲調可高一些。

請用這種情緒朗讀。

男女重讀,女感慨,男樂觀。

你能從這兩句詩中知道這是一年中的什麼日子嗎?知道具體的時間嗎?

提示:歲末臘殘之夜,歲末,正是旅人歸家的時間,夜晚,正是在家中安眠的時候,此時的詩人卻停泊在北固山下,遙望着“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正因爲徹夜未眠呀。

他在想什麼?想像詩人此時的內心活動

請學生回答。

提示:想家中妻兒父母;想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不知何時能回家;想寫信……

請再帶着這種思念朗讀,語調要憂傷一點。

3.品味尾聯:

請北歸的大雁捎個信吧!

齊讀最後兩句詩,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這是多麼無奈的希望啊,這是多麼惆悵的希望啊,請用惆悵而又無奈的語氣朗讀後兩句詩。

大雁飛過,詩人會說些什麼。

提示:詩人傾吐的句句是思念,是鄉愁,是歸意。

帶着這樣的感情朗讀,男女重讀,男略高,女低。

五.小結:整首詩籠罩着淡淡的鄉愁情緒,但哀而不傷,明朗而又深沉。學生齊讀品味。

試背。

在插圖上默寫。

板書:次北固山下(唐王灣)

停泊

首聯:旅途之思

頷聯:以小景傳大景之神風正帆懸,潮平岸闊

頸聯:形容景物,妙絕千古(生,入)

尾聯:思鄉之情

篇七: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學目的:

一、反覆誦讀,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感受中國詩歌中的思鄉旋律,進行人文薰陶和情感教育;

二、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和再創造,再現詩歌中優美和諧的畫面,體會即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

理解全詩意思及詩中透露出來的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深切的思鄉之情。

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2’):

同學們,據我瞭解,我們班不少同學都是來自外地,有的已離別家鄉多年,有的可能是今年纔來到深圳;遠離家鄉的學子們,在夕陽西下的黃昏,在寂靜的長夜裏,你們可有思念家鄉,想念家鄉的親人和朋友?我想不用你們回答,我已經知道答案了。是的,不僅你們,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曾在作客他鄉的日子裏深切地思念着他們的故鄉,並留下了不少千古傳誦的名篇,如我們都學過的李白的《靜夜思》,請同學們齊背一遍。其實,思鄉是中國文學的重要主題之一,無數的鄉愁陪伴着無數的詩人,同時無數的詩人創造了無數的鄉愁詩。鄉愁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鄉愁詩豐富了我們的文學世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在旅途中思念家鄉的名篇——《次北固山下》,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人王灣的深情吟誦能否撥動你內心深處的那一根思鄉之弦。

二、解題及簡單介紹作者。(1’)(次、北固山)作者王灣,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洛陽人,因爲這首詩使我們記住了他的名字。

三、朗讀明義(5’):

1、學生自由朗讀;

2、學生齊讀;

3、學生個別朗讀;

(指導朗讀: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4、教師範讀;

5、參照註釋,同桌互譯詩句。(教師巡視,或參與一組)不能解決的難點在班上提出,由其他學生舉手回答。(全班分成兩組,互相提問,看哪組提的問題多,回答得好)

6、請同學講述詩歌內容。(請一位同學讀一句,同桌講述一句。要求保持原意,允許想象加工)

四、感悟抒情(20’):

1、在理清詩歌思路,把握詩歌大意的基礎上,再次齊讀課文。

2、朗讀指導:把握“詩眼”(如“平”、“闊”、“正”、“懸”等)的重讀和韻腳響亮、悠長(如每句最後一個字);

3、四人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A、你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詩中描繪的景象嗎?

(提示:講你最欣賞的一個畫面。旨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再現詩歌中描繪的優美景象,進行美的薰陶和審美教育。)

B、這首詩哪些句子屬於寫景?哪一句直接抒情?這是一種什麼寫作手法?(提示:前三聯寫景,後一聯直接抒情。即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C、

詩人爲什麼會起思鄉之情?

(提示:1、時間臨近春節;2、看到大雁;3、古代交通不便,久不得歸。)

4、請將這首詩改寫成散文或現代詩,看誰改得好。(要求忠實於詩歌的同時要有自己的想象和特點。)

五、拓展達理(10’):

正如我們開頭所說,思鄉是中國文學的主題之一,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曾留下思鄉名篇。我們來回憶一下,我們還學過哪些思鄉的詩歌?學生髮言,並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我們再來看一些其他的思鄉名句。

1、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陽佳節剛過,我們來感受一下詩人在重陽節的時候的思想之情。

2、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夜裏的春風吹動我歸鄉的夢,夢中的我又隨着春風回到故鄉洛陽。

3、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南岸,明月什麼時候照着我返回家園?

作業:課外蒐集、閱讀其他的思鄉詩歌。

六、背誦體味(5’):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後,主動背誦。

七、結束語(2’):鄉情、鄉愁時時陪伴着遠離故鄉的中國詩人,於是他們很自然地用生花妙筆寫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摯、纏綿悱惻的思鄉詩歌,這些詩歌穿越千年,給我們傳達了一種永恆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憑着它們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構成了中國詩歌史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要去繼承這些優秀的文化遺產,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內涵。我們在一首歌曲中結束這堂課,請聽根據詩人於光中的同名詩歌譜成的歌曲《鄉愁》。

篇八: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學目標:

1、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2、理解詩歌內容,領會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體味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

3、啓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情感,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重點難點:

1、頸聯中所包含的哲理意義。

2、本詩情景交融的寫作特點。

教學方法

1、情境法(直觀畫面,音樂)2、誦讀法(反覆誦讀)

3、討論法(交流體驗)4、競賽法(提高興趣)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以言志”,確實,在春秋戰國時代,不會吟詩,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場合你都無法表達自己的願望,因爲所有的人都必須吟唱《詩經》中的詩句來和對方交流。因此,在詩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詩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國古典詩歌的傳統。在唐朝,這種傳統的表現形式一般以抒發詩人的情感、志向爲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講究理趣的詩歌,所以這種古已有之的傳統就主要體現於詩句所包含的哲理意義上了。

我們小學早已學過的《登鸛雀樓》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燈片1:河、樓、太陽等。文字:《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誰來說說這首詩所包含的哲理含義?

學生髮言,師點撥:這裏蘊含着這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想要看得更遠,那麼他必須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首千古傳頌的蘊含深刻哲理的詩。讓我們合着悠揚的音樂一來朗讀這首詩吧。

二、學習律詩的格律常識

在學習詩歌之前,應先了解有關詩歌的常識。通常所說的詩歌包括古體詩、樂府詩、律詩、絕句、詞、曲等。唐代以前出現的較少格律限制的詩體叫古體詩。如《觀滄海》。而把唐朝新出現的律詩、絕句叫近體詩。如《錢塘湖春行》就是律詩,《登鸛雀樓》就是絕句。

律詩,因格律要求嚴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兩種,;律詩的格律規定有三(《錢塘湖春行》中幻燈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對仗,八句可分爲四聯,中間兩聯必須兩兩對仗,是兩對對偶句。”)以《次北固山下》爲例說明:(幻燈片2重現,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聯:(1)客路青山外,(2)行舟綠水前。

頷聯:(3)潮平兩岸闊,(4)風正一帆懸。——對偶聯

頸聯:(5)海日生殘夜,(6)江春入舊年。——對偶聯

尾聯:(7)鄉書何處達?(8)歸雁洛陽邊。

三、自主學習,鑑賞詩句:

1、同學們先自己將這首詩朗讀幾遍,體會一下詩中包含的情感。然後說一說你的感覺。

2、如果說這首詩寫了羈旅之愁,在首聯中有沒有體現?

3、此聯寫的是什麼?古來很多人稱讚這兩句詩氣勢逼人,意境豪闊,你的感覺怎樣?

4、從字面上看,頷聯所寫之景全是大景緻,似乎表現的是寬闊博大的情感,那麼怎麼理解此聯與首聯的聯繫?

5、最耐人尋味的是頸聯,這一聯詩到底蘊含着怎樣的哲理呢?

6、尾聯是否與思鄉有關?

四、小組交流,討論疑難:

詩句中景物的特點與思想感情

五、展示點撥:

1、同學們先自己將這首詩朗讀幾遍,體會一下詩中包含的情感。然後說一說你的感覺。

學生髮言。教師點撥:這是一首寫景抒情的七言律詩。詩人王灣因長江的風景引起旅途的鄉愁,它既寫了作者客遊他鄉的羈旅之愁,又寫出來作者放眼山川的寬闊和博大的胸襟。

2、如果說這首詩寫了羈旅之愁,在首聯中有沒有體現?

分析:首聯以對偶句發端,寫詩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綠水”前進,駛進“青山”駛向“青山”之外的遙遠的客路。此聯先寫“客路”而後寫“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馳故里的漂泊、羈旅之情,已流露於字裏行間。

3、此聯寫的是什麼?古來很多人稱讚這兩句詩氣勢逼人,意境豪闊,你的感覺怎樣?

分析:此聯寫春潮涌漲,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齊了,船上之人的視野也隨之開闊。“潮平兩岸闊”,這一句寫的恢弘闊大,下一句更是精彩,“懸”是端端正正地高掛着的樣子,可見這是風順且和,這樣一艘小舟在能在大江中平穩航行,也是因爲此地的長江正是平野開闊、大江直流、風平浪靜的時候。

4、從字面上看,頷聯所寫之景全是大景緻,似乎表現的是寬闊博大的情感,那麼怎麼理解此聯與首聯的聯繫?

分析:此聯最妙的地方在於它的構圖,我們用簡單的幾何圖形來表現這一聯詩所寫的景緻,也許你就能理解了。如果我們將這兩句詩所表現的景色看成一幅畫,那麼這副畫的構圖如下:因爲“潮”水漲滿,幾乎平了兩岸,所以其實可以將“潮”與“岸”看成一條水平面,而這就是這副畫中的主體——“面”,它幾乎佔據了畫面的絕大部分;而“帆”其實是一葉扁舟,由於風的順和正,所以帆取直線造型,不過這一條直線在茫茫大江中只能算一個點。同學們可以嘗試想象,詩人正在這艘船上,他倚靠着船欄,極目遠眺,四周全是一片江水,浩浩蕩蕩,茫無際涯,岸在很遠的地方,而家鄉更是杳無音訊,越發覺得自己在這個世間的渺小了,怎能不產生思家戀鄉的漂泊之感呢?

5、最耐人尋味的是頸聯,這一聯詩到底蘊含着怎樣的哲理呢?

分析:此時詩人想起正值歲暮臘殘之時,而連夜行舟,天邊太陽正微露曙光,不由得升起無限感慨。明代胡應麟說“海日”一聯“形容景物,絕妙千古”:當殘夜將盡未盡之時,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當舊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更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這兩句還妙在無意說理,卻在描寫景物、節令之中,蘊含着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

6、尾聯是否與思鄉有關?

分析:此聯既是最後一聯,則必須既總結全詩,呼應開頭,又必須要留有餘地,讓人讀完後浮想聯翩,餘味無窮。此聯正是如此。這裏寫的是一羣大雁正掠過晴空,雁兒正是要經過洛陽的啊!詩人想起了“雁足傳書”的傳說,還是託雁兒捎個信吧:雁兒啊,煩勞你們飛過洛陽的時候,替我問候一下家裏的人吧。這兩句緊承第三聯而來,遙應首聯,使全篇都籠罩在一層淡淡的鄉思的愁緒中。

六、總結

這是一首情景交融,哲理深刻的好詩,在這堂課的最後,讓我們在隕的美妙音樂聲中,背誦這首詩吧!(該課文封面出現,背景音樂是隕的樂曲)

七、當堂訓練:

背誦這首詩,並試默寫。

八、板書設計: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景:(描述畫面)

情:樂觀、積極、向上

理:時序更替,舊事物孕育新事物,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篇九:次北固山下教案

教學目的:

一、反覆誦讀,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感受中國詩歌中的思鄉旋律,進行人文薰陶和情感教育;

二、引導學生通過想象和再創造,再現詩歌中優美和諧的畫面,體會即景抒情的寫法。

教學重點:

理解全詩意思及詩中透露出來的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深切的思鄉之情。

教學方法:誦讀法、討論法

教學課時:1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學過的李白的《靜夜思》,這是一首詩人李白講述思鄉的詩。其實,思鄉是中國文學的重要主題之一,無數的鄉愁陪伴着無數的詩人,同時無數的詩人創造了無數的鄉愁詩。鄉愁豐富了我們的情感世界,鄉愁詩豐富了我們的文學世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在旅途中思念家鄉的名篇——《次北固山下》,我們一起來看看,詩人王灣的深情吟誦能否撥動你內心深處的那一根思鄉之弦。

二、解題及簡單介紹作者。

作者王灣,唐代詩人,生卒年不詳,洛陽人,因爲這首詩使我們記住了他的名字。

三、朗讀明義

1、學生自由朗讀;

2、學生齊讀;

3、學生個別朗讀;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4、教師範讀;

5、參照註釋,同桌互譯詩句。(教師巡視,或參與一組)不能解決的難點在班上提出,由其他學生舉手回答。(小組合作,尋找優勝)

6、請同學講述詩歌內容。(小組合作解析,允許想象加工)

四、感悟抒情

1、在理清詩歌思路,把握詩歌大意的基礎上,再次齊讀課文。

2、朗讀指導:把握“詩眼”(如“平”、“闊”、“正”、“懸”等)的重讀和韻腳響亮、悠長(如每句最後一個字);

3、小組討論下列問題:

A、你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詩中描繪的景象嗎?

(提示:講你最欣賞的一個畫面。旨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再現詩歌中描繪的優美景象,進行美的薰陶和審美教育。)

B、這首詩哪些句子屬於寫景?哪一句直接抒情?這是一種什麼寫作手法?(提示:前三聯寫景,後一聯直接抒情。即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提示:1、時間臨近春節;2、看到大雁;3、古代交通不便,久不得歸。)

五、拓展達理

正如我們開頭所說,思鄉是中國文學的主題之一,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都曾留下思鄉名篇。我們來回憶一下,我們還學過哪些思鄉的詩歌?學生髮言,並談自己的理解和體會。我們再來看一些其他的思鄉名句。

1、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重陽佳節剛過,我們來感受一下詩人在重陽節的時候的思想之情。

2、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夜裏的春風吹動我歸鄉的夢,夢中的我又隨着春風回到故鄉洛陽。

3、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南岸,明月什麼時候照着我返回家園?

作業:課外蒐集、閱讀其他的思鄉詩歌。

六、背誦體味

七、結束語

鄉情、鄉愁時時陪伴着遠離故鄉的中國詩人,於是他們很自然地用生花妙筆寫下了一首首感情真摯、纏綿悱惻的思鄉詩歌,這些詩歌穿越千年,給我們傳達了一種永恆的情感體驗,同時也憑着它們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構成了中國詩歌史上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希望同學們課下多多采擷詩歌的優美的花朵,讓文化的美好粲然綻放。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