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

青山不老教案(精選4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7.17W人 

篇一:青山不老教案

青山不老教案(精選4篇)

教學目標:

1.補認生字“炕、淤、拄”,補寫“番、禁、炕、煮”。

2.默讀課文,說出老人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3.能有感情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爲什麼以“青山不老”爲題目。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談話導入:在祖國的晉西北,有這樣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愛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現在我們跟隨記者樑衡走訪一位晉西北的農民,在課文《青山不老》中瞭解他的故事。

2.揭題,板書課題。

二、整體初讀,概括內容

1.快速瀏覽課文,填寫老人信息卡片。

採訪地點:採訪對象:性別:年齡:

主要外貌特徵:

感人事蹟:

2.綜合卡片信息,梳理主要內容。

(1)預設:課文講述了晉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爲了守住那方水土,植樹造林十五年,創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蹟。

(2)教師小結:本文可以採用“人物+事件”的方式來概括主要內容。

三、結合學習提示,研究“奇蹟”

1.學習課前學習提示,明確學習任務。

(1)學習任務(一):默讀課文,想想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2)學習任務(二):這樣的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條件下創造的?

教師相機板書:奇蹟

2.完成學習任務(一)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

(1)交流一:

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

思考:讀着這樣的青山,你的腦海裏會出現哪些詞語?

指導朗讀:想象畫面去朗讀,自由練讀,齊讀。

(2)交流二:

十五年啊,綠化了八條溝,造了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①思考:讀着這句話,你從哪裏看出這是了不起的奇蹟?(生交流數字)

②聯繫比較:三千七百畝林網相當於多少個我們學校?

③指導朗讀:這一連串的數字背後是老人十五年的艱苦歲月;

這一連串的數字面前卻是滿山遍野的綠。讓我們用朗讀來感受這種奇蹟吧!

(3)交流三:

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山洪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着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老人說:“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

①思考:讀着這句話,你彷彿看到、聽到了什麼?

預設:抓住“如臂如股”“勁挺”“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體會樹的勇敢與堅強;

抓住“這樹下的淤泥有兩米厚,都是好土啊”感受老人對植樹造林的堅守與奉獻。

②朗讀指導。

3.完成學習任務(二)老人是在什麼情況下創造的奇蹟?

(1)讀懂大環境中的險惡。

①抓住關鍵句“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

引導閱讀:山溝所處的大環境是怎樣的呢?

交流一:關注地理環境,如,“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怪物盤踞之地”等。

交流二:關注歷史記載,如,“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

②教師小結,相機板書“大環境:環境險惡”。

(2)讀懂小環境中的艱苦。

①抓住關鍵句“我還知道這個院子裏的小環境”

引導閱讀:院子所處的小環境是怎樣的呢?

交流一:關注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儉樸、單調的生活。

交流二:關注三個典型事例,即“五位老漢離世”“老伴靜靜過世”“女兒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②教師小結,相機板書“小環境:生活艱苦”。

四、對比閱讀,理解“青山不老”

1.從學習提示,明確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三):聯繫課文內容,想一想課文爲什麼以“青山不老”爲題。

2.看今日之青山:這是一片怎樣的青山?

(1)找出描寫青山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

(2)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個怎樣的景象?

可以用什麼樣的詞語來概括?預設:綠意盎然、翠色慾滴、鬱鬱蔥蔥、蔥蔥蘢蘢……

(3)用自己的語言把讀到的畫面描繪出來。

3.想昔日之青山:這條山溝以前是怎樣一番景象?想象畫面。

4.悟“青山不老”之含義:經過剛纔對“青山不老”的對比學習,現在說說你對“青山不老”是怎麼理解的?

(1)出示課文結尾,有感情地朗讀。

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

(2)啓發思考:“另一種東西”到底是什麼,爲什麼能“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3)理解“不老”的精神與品格。

連綿的青山代代常綠,老人無私奉獻、造福後代的精神也必將永存。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的意義卻在茫茫青山之中得到了擴展,而且將隨着青山永垂不朽。

教師相機板書:精神永存

五、佈置作業

描繪一張畫像,定格老人形象。

採訪中,作者應該會給老人留影。那會是一-張怎樣的照片呢?他會選擇怎樣的風景作爲照片的背景,他又會選取老人怎樣的姿態、神情定格在照片之中?

請你根據課文展開想象,寫一段話來描繪一下這張照片。

篇二:青山不老教案

教材分析:這篇課文語言生動優美,現實和過去互相比照,敘述與描寫互相輝映,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蹟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讓我們看到了我國人民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堅定決心。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悟老人植樹造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3.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能夠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知道很多人在爲保護家園而默默地奉獻着。

4.通過大、小環境和老人創造的環境的對比,體悟“青山不老”的內在含義。

教學重難點:1.瞭解課文內容,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2.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領悟老人植樹造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畫,激情導入

1.課件出示: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林圖。

2.師:同學們,瞧,參天的楊柳,勁挺在山窪山腰;綠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在這令人如癡如醉的林海背後,凝聚着一位可敬的老人畢生的心血和執着的追求。他爲青山披綠衣,青山爲他獻鍾情。同學們,你們想認識他嗎?(板書課題:青山不老。)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流暢,並圈出自己認爲最關鍵的詞語。

2.課件出示重點詞,指名讀、齊讀。

3.師:自由選擇下列詞語中的五個,用這五個詞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扛上肆虐盤踞綠洲歸宿奇蹟宏偉價值命運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蹟

1.抓“奇蹟”。

師:青山爲證,綠樹爲憑。老人綠化造林,執着地堅守着大山。從他的事蹟中,用一個詞語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蹟)

2.感“奇蹟”。

課件出示:十五年啊,綠化了八條溝,造了七條防風林帶,三千七百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快速瀏覽課文,想想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找出相關句子,齊讀)

3.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寫到了這一奇蹟?學生之間交流相關內容。(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這一奇蹟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自由讀課文並進行概括。

(1)出示: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學習第2自然段)聯繫課文,結合資料和圖片,瞭解惡劣的自然環境。

(2)出示:我還知道這個院子裏的小環境。(學習第3自然段)交流分享:概括老人創造的奇蹟,以及自己對老人的看法。

4.默讀課文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勞善良創造了這片綠洲,用有限的生命創造了無限的價值,生命的意義在茫茫青山中得到無限擴張,而且將隨着青山永垂不朽,這是不會因爲年齡的增長而變老的。)

四、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1.思考:課文爲什麼以“青山不老”爲題?

2.師:同學們,如今這位老人已離開了我們,再看看這一片青山,你想對老人說些什麼呢?用幾句話寫一寫。

篇三:青山不老教案

設計理念

1.從整體感知課文,再到逐步體會課文的深刻含義,最後又迴歸到整體,讓學生對課文的整體理解真實而深入。

2、體現略讀課文的特色,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過程,習得快速提取、整理信息的能力。

3、藉助隨文練筆,使學生的思維與語言相得益彰。

教學目標:

1、認識“虐、踞、淤”三個生字,理解“肆虐、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日月同輝”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感受老人的形象,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閱讀課文感受老人形象,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

教學過過程:

一.提題質疑,初讀課文

1.揭題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略讀課文——青山不老(板書)

2.質疑

師:看這個題目,你想課文會寫什麼?是否真的如此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努力讀準字音,讀通課文,這篇課文有許多詞語比較難讀難理解,老師給大家提供一些幫助:(大屏幕出示)

晉:山西省的別稱

西伯利亞:在俄羅斯內介於烏拉爾山脈和太平洋岸之間的地區。

肆虐:任意地殘殺或迫害。

盤踞:霸佔。文中指乾旱、霜凍、沙塵暴等經常出現在晉西北。

縣誌:記錄一個縣的歷史、地理、風俗、人物、文教、物產等的專書。

如臂如股:就像手臂和大腿一般結實、堅挺。

鐵鍬(qiāo):起砂、土的工具。

3.檢查朗讀

師:都讀通了嗎?挑戰一下,挑選你認爲最難讀的一段話讀給大家聽。

4.解疑

剛纔有同學猜想課文會寫樹,寫山,現在你知道,是在寫什麼?

板書:一位老人

二.瞭解老人

1.學習課文,提取信息。

師:那麼,這究竟是怎樣一位老人呢?我們再來讀課文,看看從課文中能找到關於這個老人的哪些信息?然後同桌交流一下,看看哪一桌找到的信息更多更全。(學生自讀、找的時候,教師巡視,適當點示一下)

2.交流:你們瞭解了一些什麼?(師根據學生講的內容簡單板書)

這麼多的信息,我們來梳理一下,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老人的?現在請你利用這些信息,用一段話有條理、有順序地來介紹這位老人。先自己準備一下,然後說給同桌聽聽。

請一位同學來介紹一下。

三.感受變化

1、引出寫景的話:通過研讀課文,我們已經瞭解了這位可敬的老人。現在,我們再來看課文,課文除了向我們介紹了老人的這些內容之外,還花了很多筆墨寫到了青山綠樹,你能找到那些語段嗎?

(屏幕出示)

2、大家大聲地讀讀這兩段話,讀着讀着,你的腦海中跳出了哪些詞?

師:真是綠意盎然啊,這樣的景色在我們江南是不足爲奇的,然而這一切所處的環境是中國的晉西北,這個地方以前是怎樣的呢?

屏幕出示:

這是中國的晉西北,是西伯利亞大風常來肆虐的地方,是乾旱、霜凍、沙塵暴等與生命作對的怪物盤踞之地。過去,這裏風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頭。縣誌載:“風大作時,能逆吹牛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墜。”

4、請反覆地讀讀這段話,你能讀懂嗎?

(重點解決西伯利亞大風、盤踞等難理解的詞)

5、師小結引讀:是的,常年的乾旱、霜凍、沙塵暴讓這裏變成了荒漠,沒

有草,沒有樹;一眼望去,只有黃色的風沙漫天卷地,可就是這樣一個寸草不生的地方,如今——生接讀,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曾經,這裏只聽得呼呼的風聲摧殘着生命的存在,可如今,——到處是綠色的風波,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

四.感受主題

師引導:荒漠變成了綠洲,同學們,透過這參天的大樹,密密的叢林,我們還看到了什麼?

小結:是的,巍巍的青山記錄了老人15年如一日,綠化家園的足跡。這篇課文的題目是——青山不老,不老是的什麼?不老還是什麼?是啊,老人和這片青山,這片綠樹已經融爲一體,他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讓我們一起走進這片老人創造的綠洲,去感受老人這份不老的情懷。

五.隨文練筆

當作者結束了對老人的採訪時,給他照了一相。你能想像一下,那會是一張怎樣的照片?照片中會有什麼呢?我們不妨將這一切都融入在這張照片之中,請你根據課文,展開想象,用一段話來描述這張照片。

篇四:青山不老教案

教學目標:

1.讀讀記記“治理、歸宿、盪漾、領悟、風雨同舟”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3.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老農改造山林、綠化家園的艱辛和決心。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青山是不會老的”這句話的含義,理解作者的感悟,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意旨。

教學準備:

1.學生根據略讀課文的要求進行自學。

2.引導學生了解我國晉西北地區沙化現象以及植樹造林的狀況,使學生有初步的感性認識。

、播放課件,導入新課

1、播放我國晉西北地區土地沙化的課件資料(或出示相關圖片資料),引導學生暢談感受: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談話:上一課中,印第安人對土地的眷戀與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動了我們,這節課,我們將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在晉西北這塊土地上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蹟。

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閱讀提示”,明確要求:

⑴默讀課文,思考:這位老人創造了怎樣的奇蹟?這一奇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的?

⑵聯繫課文,想一想作者爲什麼說“青山是不會老的”。

2、小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瞭解課文大意。

3、檢查學生自學情況,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三、感受“奇蹟”

1.再讀課文,找找老人創造了什麼奇蹟。

預設交流點:

(1)窗外是參天的楊柳。院子在山溝裏,山上全是樹。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捲過濤聲,葉間閃着粼粼的波光。

課件展示林海,這段話中有兩個“全”,讓你感受到了什麼?指導讀這段話。

(2)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

點撥:一畝約667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50平方米,你能想象老人種了多大面積的樹林嗎?

(3)楊樹、柳樹如臂如股,勁挺在山窪山腰。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這山已失去了原來的坡形,依着一層層的樹形成一層層的梯。

點撥:你覺得這是一些怎樣的樹?它們的作用是什麼?你能用課文中的話來說嗎?

2.老人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這一奇蹟的?

(1)“大環境”──險惡。

你從哪裏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險惡?

學生用文中語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話。

(如有條件可用課件補充介紹晉西北的地理、經濟、西伯利亞大風、沙塵暴等資料。)

(2)“小環境”──艱苦

你從哪些地方看出艱苦?

指導朗讀相關語句。

四、感悟“青山不老”

1.自讀,找出相關的重點句:作爲一個山野老農,他就這樣來實現自己的價值。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2.我們如果明白了“另一種東西”指的是什麼?那我們就能輕而易舉地理解“青山是不會老的”。

要想理解“另一種東西”是什麼,那麼必須先要理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想想“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的字面意思是什麼?(和山山水水一起共同存在,和太陽月亮那樣一起發出光輝。)

老農能和山水永遠存在嗎?能像日月一樣發出光輝嗎?請大家聯繫上下文想一想:到底是什麼與山水共存、與日月同輝呢?

理解:創造的青山與山水共存,歷盡千辛萬苦創造奇蹟的精神與山水共存,爲了生存環境堅持做鬥爭的精神品質……

師:是啊,老農不僅留下了這片青山,還留下了更爲寶貴的東西——與環境做鬥爭的不屈精神,綠化家園、保護環境的奉獻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這一切將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帶着這份感動,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描寫作者感受的話。

師:那你現在能理解“青山是不會老的”這句話的含義了嗎?是什麼不會老?

學生理解。

五、回顧全文,積累沉澱:

1.讀了文章,我想留在心裏有很多感動,那讀讀讓自己深受感動的句子吧!

2.學習了課文,相信你對課文中的很多詞語的妙用,句子的寫法有了自己的理解吧,那就請你把這樣的詞語、句子積累下來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