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

寒號鳥評課稿(精選2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8.43W人 

篇一:寒號鳥評課稿

寒號鳥評課稿(精選2篇)

《寒號鳥》是一篇童話故事,文中敘述了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做窩的不同態度和結果,說明了懶惰沒有好結果,勤勞才能創造幸福。整篇童話故事內容簡單,語言樸實無華,但其中卻蘊涵着豐富的內涵。

鮑老師的這堂課就整體而言是比較成功的,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和細節處理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借鑑和學習的地方。下面我就將自己在本次聽課中的一些感受作如下評議

一、快速導入,激發興趣

課一開始,鮑老師由句子“每到冬天來臨,有一種動物總會在大山的夜裏,不停地叫:哆囉囉,哆囉囉。這是誰在叫?”引出課題——寒號鳥,指導讀好“號”這個多音字。然後由句子“寒號鳥重複着哀叫:哆囉囉,哆囉囉。”理解“哀”字,先是讓孩子猜猜怎麼叫,然後從字理上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爲學習感悟課文做好了鋪墊。

二、抓住情感主線,教學層次分明。

同樣一堂課,一百個老師可能有一百種上法,同樣一篇文章,一百個老師可能有一百種解讀。鮑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本文的情感定位在對比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做窩的不同態度上,以此作爲課堂教學的情感主線。將感情目標分成:“整體感知、初步體驗;感情朗讀、逐層體驗;引導想象、昇華體驗”三步達成。通過與文本的親密接觸,層層深入,步步遞進。

三、“讀”中感悟,昇華內涵。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應該是閱讀教學永恆的主題,“以讀爲本”應該是閱讀教學的基本理念。這篇文章中的對話共兩次,比較適合學生的感情朗讀。教師抓住這一文本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師生對讀、分角色讀、同桌互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來進一步瞭解文中兩位主人公對待生活的不同態度,使讀與悟、品與思並重,且對每一次的“讀”都有不同的要求,儘量讓學生在每一次的讀中都能有不同的收穫,不同的體驗。

四、鏈接《羣鳥學藝》在閱讀中尋找寒號鳥的影子,鮑老師通過相同主題的文段的閱讀,讓學生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

五、抓住文中留白,引導想象,深化主題。

《寒號鳥》一文中留白較多,供學生思考的空間也很大,他們更需要有一個細細品位、靜靜思索的“場”。如鮑老師在指導孩子讀完“哆囉囉,哆囉囉,寒風凍死我,明天就打窩。”這句話時,讓孩子們想象,這個時候寒號鳥心裏會想什麼?寒號鳥不聽喜鵲的勸說,喜鵲心裏又會想些什麼?如果那個寒冷的夜晚寒號鳥沒有被凍死,他會說什麼,又會做什麼?從寒號鳥的和喜鵲的不同命運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學生交流後,感慨較多,在多元理解中,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總之,這節課的亮點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也很多。課堂短短的35分鐘,成爲師生共度的一段難忘時光,讓短短的一節課留給學生無盡的回味,乃至帶給學生深遠的影響。

篇二:寒號鳥評課稿

今天,有幸聽了吳老師帶來的《寒號鳥》一課,受益匪淺。作爲一節課題研討課,吳老師的這節課無疑是成功的。在上課前吳老師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做了充足的準備,還特地製作了喜鵲和寒號鳥的板貼,足見其用心程度。課堂教學的設計和細節也是細細揣摩,多次修改,令人敬佩,值得學習。

《寒號鳥》是一篇童話故事,文中敘述了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做窩的不同態度和結果,說明了懶惰沒有好結果,勤勞才能創造幸福。整篇童話故事內容簡單,語言樸實無華,但其中卻蘊涵着豐富的內涵。吳老師在教學中時刻抓住低年級教學重心,教學目標明確,板塊清晰,環環相扣。

一、注重朗讀,讀中感悟。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吳老師在教學中十分注重朗讀,不僅朗讀的形式多樣化,如:指名讀、齊讀、分角色讀等等,而且循循善誘指導學生讀出情感。比如:在讀小喜鵲的話時,吳老師提問:“誰來做一做擔心的喜鵲,讀讀它的話?”學生踊躍舉手朗讀,但學生朗讀時的語氣略顯緩慢,無法讀出喜鵲的擔心,這時,吳老師引導“如果能夠再着急一點,會更好。”進而,引導學生在朗讀時體會角色的心情。在讀寒號鳥的話時,提醒學生“讀的時候就應該懶洋洋地讀,儘量慢一點。”“如果能夠拖長一點,慢一點,懶洋洋一點會更好。”進而,引導學生一遍想象畫面,一遍朗讀,讀出情感。低年級的小朋友,雖然有意識要讀出情感,但是由於其剛開始接受系統性教育,自身的基礎相對較弱,知識儲備也相對不足,想要真正讀出感情還是存在一定困難。但吳老師帶有明確指向性的引導,讓學生掌握了朗讀的技巧,令學生的朗讀水平有了極大地提高。

二、隨文識字,理解字義。

隨着精讀課文的展開,在學習第一段對話的教學中,學生找出的喜鵲做窩的句子,在細讀品味的過程中瞭解到喜鵲一大早飛出去是去找枯草的。這時,吳老師展開對生字“枯”的教學。首先,讓孩子讀準字音,接着由“枯草是什麼草?”這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枯”字的含義,最後指導書寫,加深記憶。

三、適當拓展,關注表達。

在教學時,吳老師不僅關注了課文內容,也注重學生表達能力地提升。比如:在講到寒號鳥凍得直打哆嗦時,除了讓學生理解“凍得直打哆嗦”,同時也引導學生還可以怎麼說,感受同樣意思的句子可以用不同的表達方法,並引導他們今後也可以這樣去寫,從而學以致用。

在課堂最後,吳老師提問:“小朋友故事講到這兒結束了,你知道寒號鳥爲什麼會凍死的?”並要求用“因爲……所以……”的句式來回答,這不僅是對課文的回顧與總結,更是教會學生“因爲……所以……”這組關聯詞的使用,極大地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這節課的亮點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也很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