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

那摘抄本上,滿是回憶作文

本文已影響 6.29W人 

我有一本摘抄本,放在我書櫃的正中間。它不像別的書籍,它從來不會落上灰塵,我差不多每天都會用到它。從一年級到現在,它執着地堅持作爲摘抄本的獨有的“性格”與“情感”。

那摘抄本上,滿是回憶

翻開它的第一頁,映入眼簾的是充滿稚氣的鉛筆字,歪歪扭扭,大小不一。但細細看來,一筆一畫卻寫得極其認真。記得那是剛上一年級,爸爸給我買了一個特別厚的本子,封面是皮的,說是什麼“摘抄本”,還說讓我多讀書,往這個本子上記東西。我興奮得很,趕忙從書櫃裏翻出一個拼音版的《安徒生童話》仔仔細細地讀了一遍裏面的一篇《醜小鴨》,然後工工整整地把其中的一些片段記在了摘抄本上,邊抄寫,邊細細地品味着醜小鴨被趕出家門時的心情。

再往後翻,是方方正正的黑筆楷書。那應該是三年級的時候。那時,我迷上了老舍的文章,覺得它有一種質樸的鄉土味道。媽媽看我喜歡,就帶我讀了老舍寫的《母雞》。我本來還挺高興,但翻開書一看,哇,這麼多字我都不認識,這可怎麼讀呀?媽媽耐心地教我查字典,認生字。“雞雛”一詞我不懂,媽媽讓我獨立思考,我連蒙帶猜,好不容易纔猜到了“雞雛”的意思。《母雞》總讓我想起五歲那年在老家的一段回憶,想起姥姥家那隻倔強而又通人性的老母雞。

翻到最後一頁,正是前些日子抄寫的魯迅的《祝福》。現在寫的字自然要比以前好看一些,但還是比不上爸爸在書上記的筆記。現在,我摘抄本上記的東西也和以前大有不同,大部分記的都是一些我偏愛的東西,而很少是那些生字什麼的了。現在我一般是一個人讀書,看到好的章節段落,就習慣性地摘抄下來。我慢慢學會了獨立思考,書裏面有很多的問題等着我去思考:祥林嫂的感情經歷那麼悲慘,爲什麼後來人們不同情她呢?祥林嫂要是沒有失去她的兒子,她的命運會又會是什麼樣的呢?如果祥林嫂在這個時代,人們會怎樣對待她呢?

摘抄本里收錄的每一篇文章,都有着作者的獨特性格和情感認知。當然,也都記載着我的理解和性格,記載着我的一段學習和思考經歷,記載着我的喜怒哀樂。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