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作文

本文已影響 8.21W人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17世紀的英國詩人約翰。多恩用一首詩表達了自己的願景。這樣“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聯繫在一起的時代確實來了,只是每個人都變成了孤島,整個時代都被碎片化。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碎片化的信息時代大幅度放低了媒體從業者的門檻。媒體人不再需要科班出身,促成了自媒體的崛起,可當一個媒體人沒有公信力、沒有權威性、甚至沒有真實姓名的保障,道德的束縛輕捅即破,法律的約束又在路上,爲了博取眼球,就算是漫無邊際也可大肆報道。

自媒體傳播的碎片化信息充斥在你我周圍,即使是假新聞,也會飛快傳播。一旦輿論提供了一個焦點,諸如“八達嶺老虎傷人”、“產婦墜樓”,網友們就會化身蝗蟲,悄無聲息地蠶食着當事人,站在屏幕後的他們,在正義的大旗下,一口一口將當事人吞沒,魯迅先生所描述的“人吃人”莫過於此。

可笑的是,他們莫大的勇氣來源於難辨真假的碎片信息,而脫胎於勇氣外的,只是一具具佝僂的身子,口誅筆伐的同時,他們冷漠的表情紋絲不動,這種虛無主義的消極心態,使他們各自爲營。儘管信息碎片化有助於聯繫所有人,可他們所關注的,也僅限於腳下的一畝三分地。

這份冷漠鑄就了懷疑,整個世界都陷入了信任危機。我們懷疑紅十字會的捐款動向,懷疑耄耋老人的倒地動機,懷疑政府政策的“利民主義”。他們自己又化身爲憤世嫉俗的犬儒主義,用碎片化的生活賦予他們的言論的利劍,企圖刺穿欺騙他們的“醜陋”現實。

在碎片化時代之前,18歲的食指被隔離、關牛棚,他用手撐住太陽的未來,堅定地相信未來;在碎片化時代當下,還是有媒體人,會深入戰地、走進貧困山區乃至追究霧霾的成因。

當下我們正通往波茲曼所預言的“娛樂至死”的過程中,可在此之前,碎片化所達到的不僅僅是每個人都是孤島的時代,可我們是可以選擇的,仍然有人爲慈善捐款,仍然有人扶起倒地的老人,仍然有人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選擇去信任。我們所企及的,應當是一個愛與崇高的時代。

“不要問我喪鐘爲誰而鳴,它爲我而鳴”,那纔是我們理想中的“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的理想社會,碎片化仍是時代的烙印,可人道主義卻是我們的精神源泉。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