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話題

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的徵文(精選10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6.12W人 

篇一: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的徵文

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的徵文(精選10篇)

《一粒粟》

那年秋天,吳老太在鎮子口開了家小飯店

吳老太啊,可不像她的姓似的,一無所有,相反,她兒孫滿堂,拿着老教師的退休金,住着自家乾淨整齊的小院。她本可以頤養天年,可是她還是找了份事情做,似乎永遠閒不下來。

聽同學說吳老太店裏的飯菜特別好吃,我就纏着父母,想着一定要去一次。

飯桌上,我一邊扒拉着米飯,一邊說道:“爸,下週六我生日,我想去吳老太那吃飯。”我爸想也沒想,直接拒絕了我:“那天咱們自己在家裏吃,你媽給你做好吃的。”

我聽了越發委屈,大吼着:“就去一次不行嗎?天天吃這些東西,我都吃膩了。”爺爺這時卻來了興趣:“是鎮子口那個吳老太嗎?想當年啊,遇上三年大饑荒,她們一家硬是靠着樹皮草根還有政府救濟活了下來。後來她爭氣,考上了高中,又上了大學,竟然不要縣城的只好工作,回到鎮子裏當了個老師……”我打斷爺爺:“這和我有什麼關係,現在咱吃穿不愁,哪還會餓死人呢!”

父親眼裏透出了不耐煩,我見狀,把碗裏剩的米扔進垃圾桶,摔了筷子,轉身回了房。只聽到爺爺奶奶在那心疼道地喊着浪費啊,造孽喲。

我的心裏卻毫無波瀾,第二天中午,趁着父母都去上班,我拿了自己存下五塊零錢,跑去了吳老太那。吳老太正在門口曬太陽,慈祥的臉上佈滿皺紋,一副眼鏡襯得她有些文人氣質。

服務員見我過來,問我要吃什麼。我看着乾淨整潔甚至有些豪華的小店,心裏犯了嘀咕,這可和我常去的早點鋪不一樣,頓時心虛了起來。五塊錢能買什麼呢?我看了眼菜單,似乎只買得起一碗米飯。我用蚊子般只能自己聽到的聲音說了句:“要,要一碗米飯。”服務員被逗笑了:“小孩子別鬧了,哪有單點一碗米飯的啊,找你家裏人帶你來吃哈。”我的臉羞得通紅,趕緊揣着錢準備跑出去。這時吳老太叫住了我,我不好意思擡頭看她,低着頭不停地絞着自己的衣角。只聽吳老太吩咐服務員:“正好我也要吃飯,你多準備一份送給這孩子吧。”

說完,吳老太就坐到我的對面。“是前街王家的孩子吧,我和你奶奶關係還不錯。”見我耳朵通紅,渾身不自在,吳老太又勸慰道:“沒事,以後想吃隨便過來。”剛巧飯菜上來了,香氣頓時佔領了我的領地。米飯晶瑩潔白,顆粒分明,泛着油光的小炒肉還有魚香茄子也是讓人無法抗拒。

這時我卻發現吳老太的米飯和我碗裏的不一樣,有些許發黃。看着我好奇的樣子,吳老太笑了,分出一小碟給我。

我吃了一口,差點吐出來。既不香甜,也不黏稠,味同嚼蠟。

吳老太看我這樣,笑了出來:“哈哈哈,現在的人啊,吃的不是常規粳米就是進口香米之類的品種,你吃的那碗就是泰國香米。我這份是雜交秈米,不好吃,也不好買。”我聽了更加疑惑,趕忙詢問她怎麼不吃這些好吃的米,非要吃這些。

她無奈地搖了搖頭,解釋道:“袁隆平發明了雜交稻對吧,但現在基本不吃雜交稻。它們大多都用來做飼料,或者工業生產。可他的雜交稻品種好種啊,不管是鹽鹼地還是丘陵地,都能種植,一年長三茬。第一茬品相好又飽滿,就可以屯起來吃,第二茬空殼多,但是可以喂牲口,第三茬啊,把雞鴨放進去,就不用管了。就因爲種了這個,大家纔不怕會被餓死。”

說完,又重重地嘆息道:“袁隆平可是我們的大恩人,80年代那會兒,他讓大家都吃飽了飯。雖說現在不用大面積種植,但這種稻子給我們的飽腹感,是我們的底氣。三年饑荒那會,真的是餓怕了,現在嘛,吃這些就當在憶苦思甜。”我看着眼前這位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老人,心裏由衷地感到敬畏。一粒米是用一滴汗換來的,如今的溫飽不愁,也是前人不斷鑽研試驗的成果。我爲我昨天的行爲羞愧,我沒能理解那一粥一飯,來之不易。但今天這次,這是我上過的最好一堂課。

我端起剩下的米吃了個精光。從那以後,我做到了,做到了珍惜每一粒糧食,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前人的饋贈。

篇二: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的徵文

《我是節約小能手》

節約,很重要嗎?

是的,很重要。全世界每六秒就會有一個兒童因飢餓死亡。可見,節約是多麼重要。

一天中午,我放學歸來,滿頭大汗,早已餓得前胸貼後背,肚子“咕咕”地抗議着。於是,媽媽便帶我去一家快餐廳,到了那裏,我的腿放得像麪條一樣了。但是,一看到這兒有許多美食。我立刻活力回射,點了各種各樣的東西:Q彈的日本豆腐,脆脆的雞翅,香辣的茄子……

我坐在位置上,迫不及待地拾起筷子,輕輕一夾,含到口中,又輕輕一咬,一口即化,回味無窮。再猛地往嘴裏送上幾大口米飯,真爽啊。此時我吃成了大花臉,樣子很滑稽。我又手抓雞翅,牙齒一咬,手使勁一撕,再像一頭飢餓的狼一樣,灌了幾大口米飯,快速嚼動……我狼吞虎嚥,臉上、桌上、甚至地上全是米粒。我正準備席捲一口,媽媽制止了我,說:“快把米粒撿起來!”我小聲地嘟囔:“不就幾粒米嗎?幹嘛這麼計較!”媽媽一聽,瞪了我一眼,用嚴肅的、命令的口吻問道:“到底撿不撿?”我剛想反抗,忽然看見媽媽劍眉一橫。眼睛彷彿射出個利劍,讓我不寒而慄,我像只溫順的小羊一樣顫顫巍巍地嘀咕:“是……是——是。”邊說邊畏手畏腳地俯下身子,挑着一粒粒米,過了好久,才擡起頭。我腰痠背痛,霎時醒悟:我才撿幾粒米就累成那樣,那農民伯伯不是更辛苦了嗎?

一飯一粥,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惟艱!”這時,媽媽也調來幾張照片,我被驚呆了!那是非州兒童。他們瘦骨嶙峋,面黃肌瘦,似乎只剩下骨頭……我恍然大悟,默默地打包回家……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節約是很重要的,爲了難民,讓我們一起攜手做節約小能手吧!

篇三: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的徵文

《土地帶給我們糧食和希望》

我們每一個人的根都紮在農村,每一粒糧食都與土地息息相關。父輩們“面朝土地背朝天”在黃土地裏刨食,不知付出了多少辛勞和汗水。

小時候,每到“三夏”大忙季節,我們會放“忙假”,回家給大人“搭把手”收小麥。那時候,沒有什麼農用車輛,都是用架子車一趟一趟把麥捆從地裏拉到麥場上攤曬。父親把麥捆一層一層裝在架子車上摞得很高,再用繩子捆結實。他在前邊駕轅拉車,我在後邊幫忙推車,有時候,車軲轆陷進鬆軟的土地裏,根本拽不動。幾畝地的小麥拉完,便開始晾曬,碾場,翻場。我們這些小孩自從參加了繁重的體力勞動,回頭再去讀課本上“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才更加體會到糧食的金貴。

儘管這樣辛苦,我們家一年也有青黃不接的時候。到了二三月,麥子剛開始拔節,家裏已經沒有餘糧了。父親總去村上五伯家借小麥,等到新麥子收回來,再連本帶利還給人家。父親那時總說,有白蒸饃涼麪吃,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我曾經穿過多年軍裝,在部隊的時候,有一件事讓我記憶猶新。一天剛吃完早飯,正準備政治學習的時候,忽然傳來緊急的集合哨音,只見中隊長跟司務長一臉嚴肅地站在隊伍前邊。不一會,炊事班長提過來一個泔水桶,上邊漂着兩個半塊饅頭。中隊長命令從第一排的戰友開始,挨個上前撈起饅頭,一人一口,直到把那兩塊饅頭吃完。輪到我的時候,我眯起眼睛,聞着有些酸味的饅頭,硬着頭皮咬了一口,再遞給下一位戰友。等我們吃完從泔水桶撈出來的饅頭,感覺有些噁心,甚至有想嘔吐的感覺,由於部隊紀律的約束,最後還是生生地憋住了。中隊長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浪費糧食是最大的可恥。往後誰再把吃不完的饅頭扔進泔水桶,這一桶泔水都讓你們喝完!”從此以後,中隊再也沒有發生過糟蹋糧食的事情。

“細雨落成河,粒米湊成籮”。如今我們的生活確實是好了,但勤儉節約的美德不能丟,這也是部隊這個大家庭教給我的。

如今,每次回農村老家,我看到地裏像士兵般排列整齊的玉米,看着地頭一行行的豇豆、茄子、辣椒,還有憨態可掬的大南瓜。我就會在地頭蹲下,深深呼吸來自田野泥土的芳香。耳邊似乎也會迴盪起那首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

土地帶給我們糧食和蔬菜,更帶給我們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不浪費糧食,纔不會辜負土地對人類的厚愛和信任!

篇四: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的徵文

《糧》

一顆一粒,

飽含愛與汗水,

一米一面,

築起身體的圍牆。

當嫩芽破土而出,

滿載陽光與希望,

糧逐漸成長,

在風中搖曳,

在雨中鏗鏘,

雖無怨無悔,

確也飽經滄桑,

待秋風漸起,

落地成糧。

節約糧,

本爲責任。

食糧盡,

方爲尊重。

愛糧節糧,

分享美德,

弘揚傳統,

傳遞正能量。

篇五: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的徵文

《糧食日-隨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

生在農村,土地是我最親密的夥伴。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田地裏幹活是那些最歡樂的時光之一。我喜歡清晨的露水,喜歡微風輕拂鐵桿喜歡小蟲子在田野間亂蹦亂跳,喜歡淡淡的清香。我喜歡你是我想象中的模樣。

一點點的長大,我發現自己更加喜歡田地。我開始加入到收糧的行列,我好像看到了那些豐碩的果實在相互攀比,只爲博農民們會心的一笑。我在豐收的喜悅氣氛中睡去,在夢中,我向那些拼了命長大的果實們一一道謝,我們好聚好散。

後來,我離開農村,離開農田,去城鎮裏上學。那裏綠瓦紅磚,多了一絲氣派,少了一絲生機。我知道,我可能要永遠的離開那片農田,我知道我和它的聯繫會漸行漸遠。但我還是會時常想起我和它的某一次對話。

城市化不斷推進,農田被各式各樣的建築佔據,莊稼被連根拔起,我的心被刺痛,我一點點的失去最親密的夥伴,一聲簡單的告別也沒有。但是我知道,在遙遠的某個地方,還有一些我的夥伴,它們被珍視,被依賴,被善待,這激勵着我不斷前進。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根,沒有農業支持的國家會走遠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失去農業支持的中國,失去了樹立的根基,怎樣在如此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披風斬浪?。

作爲一名大學生,特別是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的一名學生,我們都更應該尊重,以及熱愛糧食。糧食是人賴以生存的基礎,敬佩糧食是我們成功的關鍵。在我們目所不能及的地方,依然存在着饑荒,有人在爲吃飽肚子而煩惱,有人再爲活下去而殫精竭慮。都說人,生而平等,可有人一出生就在爲糧食擔心,我們還有什麼資格浪費,還有什麼資格不去尊重糧食?

很幸運,我可以成爲一名糧食行業的參與者,很高興我可以和糧食有更多的親密接觸,很高興我可以把我學到的東西分享給別人,讓他們加入的節糧愛糧的行動中去。我們的理念會踏遍祖國的每一片大地,我們永遠驕傲自豪。

如果有來生,我想成爲一刻種子,隨風起舞,去到那個嚮往的地方,爲世界添一份生機。

篇六: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的徵文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節約糧食作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都沒有改變。

民以食爲天。從小爸爸媽媽就要求我吃飯時不剩飯剩菜。媽媽說我們國家每年浪費掉的糧食可以讓兩億人吃上一年。“怎麼可能?”我有些不信。於是我開始留心觀察身邊浪費的現象。

我發現:在學校裏,雖然老師不斷在班會上強調,要節約糧食,要光盤行動,但總有個別同學趁老師不注意,把碗裏還沒有吃完的飯菜倒掉了,比我還高的垃圾桶竟然裝滿了剩菜剩飯;在大街上,總有小朋友把吃剩下的食物、零食隨處扔掉;在餐館裏,叔叔阿姨們總是點很多很多的大魚大肉,用餐結束後,桌子上有很多菜幾乎都沒吃……

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俄烏戰爭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網上有報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人在捱餓。所以,雖然我們不用捱餓,雖然這些事離我們很遙遠,但如果我們再浪費糧食,那就是可恥的行爲。

現在我終於明白爸爸爲什麼每次都把碗裏的米飯吃得乾乾淨淨,媽媽爲什麼總是把吃剩的菜留着第二天吃,他們是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我要節約糧食呀!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糧食安全是事關人類生存的根本性問題,減少糧食損耗是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途徑。其實節約糧食並不困難,只要我們行動起來,從認真吃完每一餐開始,我們每人每天節約一點兒糧食,全國一天就能節約幾噸甚至幾十噸糧食,拒絕舌尖上的浪費,我們義不容辭!

篇七: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的徵文

《浪費猶如河缺口,節約好比燕銜泥》

在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以看到浪費糧食的現象。也許你並未意識到自己在浪費,也許你認爲浪費這一點點算不了什麼,也許你仍然以爲我們祖國地大物博……由於近年來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裏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後果是很嚴重的!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元,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

然而事實擺在眼前:我國人口己超過13億,每年的淨增長是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減少;全國40%的城市人口消耗的糧食依靠進口。在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因此減少糧食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佔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着耕地。

現實絕對不容樂觀!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爲。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記住:節約糧食從我做起。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糧食調查的結果是:112個發展中國家(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狀態。聯合國人口活動基金組織80年代初宣稱,當時世界穀物產量可以養活60億人口。但就在同一時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億左右,可是卻有4。5億人捱餓。1995年,世界人口增長到57億,捱餓人口數字增加到10億。1972年,由於連續兩年氣候異常造成的世界性糧食歉收,加上前蘇聯大量搶購穀物,出現了世界性糧食危機,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於1973年和1974年,相繼召開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糧食會議,以喚起世界、特別是第三世界注意糧食及農業生產問題。但是,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世界糧食形勢反而更趨嚴重。據當時預測,在80年代世界糧食仍將趨向短缺。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大會關於世界糧食日的決議,正是在世界糧食供求矛盾日趨尖銳的背景下作出的。

浪費可恥,從某種意義上說簡直是“犯罪”。凡事貴在堅持,節約要從點滴做起,尤其需要堅持。一天兩天可以,一年兩年呢?更長的時間呢?不僅僅是對糧食,要讓節約內化爲自覺,成爲習慣。而且,在長征途中,有許多革命先烈因飢寒交迫而死。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要不人我們怎麼對得起那些革命先烈呢?

同學們,當我們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我們唱起雄壯的國歌時,我們心中充滿了自豪和幸福。我們爲自己是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而自豪,我們爲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歌唱。但同時,你們有沒有爲我們的祖國憂愁呢?

我國人口衆多。世界上平均每五個人中就有一箇中國人。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統計,我國人口已達十三億。而我國的耕地面積呢?僅僅佔世界耕地面積百分之七,卻養活着佔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成爲我國第一個大問題。你們爲我國這一最大的問題憂慮過嗎?

我們有共產黨的領導,我們有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我們早已解決了舊中國幾千年沒法解決的人民吃飯問題。我們應該爲之自豪!可是,透過下面的數字,我們也應該看到,沉重的人口包袱不僅使吃飯成爲一個大問題,而且也影響着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

有這麼一組數據,2000年我國穀物、棉花、肉類的產量均佔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糧食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還低,甚至低於一些發展中的國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國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不知多了多少倍嗎?可是由於人口猛增,人均佔有糧食竟比唐宋時代還少了200多公斤。

同學們都知道聯合國把每年的10月16日定爲世界糧食日,黨中央、國務院決定把世界糧食日的那一週定爲節糧周,我們要開展各種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主題活動。今天,我們知道了國情,進一步明確了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特殊意義,我們每個同學都要從現在做起,要拿出實際行動,爲黨爲國家分憂,把愛惜糧食、節約糧食的活動紮紮實實地開展下去。

在此我倡議:

1、同學們都應該具有節約糧食的意識

2、帶動身邊的人一起節約糧食

3、多多開展節約糧食講座

4、多組織相關活動

篇八: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的徵文

《節約糧食,反對浪費》

現如今,學校食堂,餐館,甚至家庭中,浪費似乎已成常態,而光盤似乎是另類。習慣浪費,即使中國地大物博,恐怕也難以承受14億人的浪費。

中國小學教育就有節約糧食的觀念。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強制下,中國新生代都學習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然而,中學、大學食堂裏不乏懂得節約糧食的新生代仍舊浪費着。顯然,衣食無憂的生活,使新生代滿足於當下,全然不知浪費的威脅。浪費糧食,實在可恥。糧食養育着我們,亦如我們的父母,我們理應愛惜它,節約它。

中國在最艱苦的時代,以解決人民吃飽穿暖問題爲奮鬥目標,如今,中國到了全面決勝小康時刻將奮鬥目標轉變爲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我們的長輩勤儉節約纔有現在的新中國,時代發展的接力棒此刻交到我們手中,我們理應繼續沿襲這種美德——勤儉節約。美好生活,或是在金碧輝煌的廳堂裏一餐盛宴,或是闔家團圓共享天倫之樂,或是在愛人的懷抱裏,凝視着對方眼神的嫣然一笑。美好生活是建立在吃飽穿暖的基礎之上的。浪費糧食豈不是在走回頭路?

物以稀爲貴。如今中國糧食不斷地生產着,因爲過多,而得不到人們的重視。如果不是我國科學家袁隆平雜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大大提高了我國的糧食產量,中國或許仍在爲吃不飽而發愁。身在福中不知福,是可怕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們終要爲浪費糧食而付出代價。

在我看來,我校食堂裏顯而易見的大的泔水桶是一個使學生們浪費糧食的理所當然的理由。學校裏,個別女學生,打了太多的飯,要麼是胃口小,要麼是心裏想着要減肥,而只吃一小部分,剩下的全部倒入泔水桶中。而大多數學生浪費的原因是偏食,偏食顯然是不好的習慣,不利於健康。這就是爲什麼有的學生偏胖,有的學生偏瘦,正在長身體的時間,黃金時期,偏食、浪費糧食,關乎身體健康,沒有健康,其他的一切不過浮雲罷了。正所謂,食不淨生病,食不盡生蠅。

今年的疫情爆發,足以見糧食的重要性。武漢封城,需要從外地不斷地供應糧食和生活用品。疫情期間,各大網絡平臺都倡導:少出門多居家。正值春節,普通人家受到外出約束,可以放行時,超市、小吃店往往一掃而空。民以食爲天。糧食是生活的必需品,善待糧食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節約糧食,反對浪費的標語是有宣傳作用的,學校裏對學生的教育是必要的。節約糧食,從我做起,從大家做起。讓我們互相督促,讓節約糧食更進一步。

篇九: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的徵文

《拾麥穗的母親》

時光的腳步總是在步履匆匆中,送走了春天,迎來了夏季。收割後的地裏,總會遺留很多麥穗。

在我童年的時候,每逢莊稼地裏的麥子收完,母親總是手提竹籃,一路撿拾。一隻麥穗,在母親的手裏能掂出很沉很沉的份量,這種份量重過災荒年月受飢捱餓的後怕,也養成她一生節儉樸實的習慣。哪怕只有一穗,母親也像見到了寶貝,小心翼翼的彎腰撿起。牢牢捏着,用嘴吹氣,吹掉麥穗上的塵土,留下麥籽。

那時候,糧食是那麼金貴。母親說農民種一茬麥,出力流汗,不容易。要讓它顆粒歸倉。除了母親,地裏沒有其它人撿拾麥子,她一有空,就往割完麥的田地裏跑。有時,出於好奇,我跟在母親身後,撿了小小一把麥,母親說那樣拿着不行,你看我的,撿起一隻麥穗,手指緊攥穗頭的根部(即與麥杆相連的地方),撿上兩三穗後,把右手的交給左手攥着,右手繼續撿拾,左手的麥穗會越聚越多,捏成一大把後用長麥稈在麥穗根部纏繞兩三圈,把麥穗扎得緊緊的。

她說你看看,這樣一綁多好,既整齊又不零亂。一上午,我照着母親的樣子,撿拾了五六把麥穗,綁齊紮緊,成就感滿滿的。夏收過後,母親總能撿拾幾袋子麥,夠一家人一年的口糧。

麥穗就像飛鳥,遺落在大地。拾麥穗的人頻頻彎腰,一步一叩首。如今,很少能見到拾麥穗的人了,那些遺落田裏的麥粒,己成爲記憶中的畫面,可我總覺得,越是久遠的,越是值得珍惜和懷念。

篇十:世界糧食日和糧食安全的徵文

《藏在糧倉裏面的愛》

少年時憧憬吃上大米白麪、過上好日子的斑斕光影,已在記憶屏障中漸漸遠去。但母親做的簡陋糧倉,卻是我們一輩子的念想。

七十年代初期,糧食匱乏,農村實行集體經濟,生產隊上工記工分,我所在的生產隊人多地少,年底按人口分點口糧、分票(糧票、布票、肉票等),僧多粥少,捉襟見肘,平時僅一點大米白麪都是留在家裏來親戚時食用。當時我八、九歲,弟弟五、六歲,爸爸在外地煤礦下井,媽媽當生產隊隊長。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春風吹遍了中華大地,偉大的祖國響起了改革開放的樂曲。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媽媽是種地的行家裏手,分到手的地不足一畝,又買了人家一畝多地,種起了糧食。繳完公糧,有點餘糧,於是媽媽便在房子的西北角,請人幫忙搭起了一間十幾平米的草棚,開始置辦糧倉。整平好地,支墊好二層間矩相同的四排磚,上面放置木板,就成了糧倉“地基”。然後木板放上兩個一樣大的舊簸籃(篾匠用竹子編制),作爲糧倉的底座,蘆葦拆子作爲擋牆,倒進一些糧食,坐實拆子,一點一點圈,倒進一袋一袋曬乾的穀子,螺旋式捲上,分放着兩個小糧倉(一個小麥、一個水稻),足有一米多高,各能存進五、六百斤糧食,上面做成一個尖頂,用洗乾淨的舊衣服罩上,就象兩座古典寶塔,纖巧精緻,珠交露幔,賞心悅目,沁人心脾。媽說,別看這個糧倉做得土,但很實用,通風好,防潮、防溼,穀子不容易生蟲。

白駒過隙,我和弟弟也長大成人,離開了家。母親一人在家,從人工鐮刀收割稻麥到聯合收割機收割,都是她一人在操勞。收割完後,母親就挎上菜籃子到地裏和沿途撿拾遺漏了的糧食,曬乾搓摘,顆粒歸倉。其實母親省吃儉用,捨不得吃大米、面,天冷時一頓稀飯(麥麩做的)吃一天。每到春節,是媽媽最開心的日子,她提前給糧倉“打扮”,貼上“自力更生、豐衣足食”“五穀豐登、物阜民康”的春聯,倒“福”紅字,掛上玉米、黃豆、花生等種子,準備的臘肉、殺好的雞、魚等年貨,再配上紅棗、年糕等,蘊含着農家樂文化,吸引城裏親戚勤來串門觀賞的“眼球”。

如今,母親已到古稀之年,我和弟弟勸她不要種地,但她已習慣了田野裏夕陽西下的美麗,聞慣了土地與莊稼的芳香,說:“身體硬朗,不幹活,好像缺點什麼。”以至現在仍精神矍鑠,耕耘在黑土地上。

母親的簡約糧倉,傳遞着人間的溫暖,賡續着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滋養了我們的初心,淬鍊了我們的靈魂,令人難以忘懷。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