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話題

黨建引領社會基層治理案例(精選5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8.58W人 

篇一:黨建引領社會基層治理案例

黨建引領社會基層治理案例(精選5篇)作文

__位於__市中心區域,規劃體量6。5萬,總建築面積4。58萬,總投資約5億,是__集團__運營中心進軍地州的第一站。自購物廣場建立以來,成立商圈黨組織,挖掘黨建資源,融入社區黨建聯盟,與轄區黨組織共駐共建共治,做好羣衆服務、做實便民服務、做優“兩新組織”服務,積極探索“黨建促發展、商圈共繁榮”的商圈黨建新模式。以黨建賦能商圈融合發展,把非公企業黨建擺在突出位置,將不同系統不同行業的經濟實體緊密凝聚起來,建成吃、穿、玩一站式的消費站點,逐步構建紅色商圈綜合體,用心創造全民共享的善治商圈。目前購物公園日平均客流達3。5萬人次,日銷售業績達280萬。

黨建引領,構建“紅色商圈”

按照集團黨委“因地制宜、便於管理、服務發展”的原則,商圈黨組織用心構建紅色商圈。一是抓實基層組織建設。榆華社區黨總支積極探索,以__爲載體,成立了愛琴海商圈黨組織,作爲商圈黨建工作的核心;以行業爲紐帶,將商圈內行業相同、產業相通的企業商戶聯結起來,建立多個網格黨小組。在縱向維度形成了“榆華社區黨總支—商圈黨組織—網格黨小組”的商圈管理網絡。在橫向維度商圈黨組織主動加入社區黨建聯盟,有機鏈接所在轄區5家黨建聯盟單位、7家大黨委成員單位黨建資源,形成“縱向隸屬,橫向聯動”的黨建共同體。二是加強黨建工作指導。社區黨總支提前介入,社區總支委員交叉進入__黨組織,任商圈黨組織黨建工作指導員,紮實開展黨的工作,探索構建“社區黨總支—網格黨支部—黨羣服務驛站—黨員經營戶—普通經營戶”服務鏈,實現黨的工作全面覆蓋。三是強化黨員日常管理。目前,在商圈從業的流動黨員共7名,商圈黨組織對商圈流動黨員臨時管理,建立流動黨員管理檔案,健全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制度,引導購物公園內從業的流動黨員主動亮明身份,發揮先鋒作用“不掉隊”。四是融入社區黨建聯盟。商圈黨組織聯絡員進入社區大黨委任職,聯合所在轄區黨建資源,重點圍繞推廣招商、優化營商環境等方向,向26家商戶提供一站式集中辦理審批的示範招商模式,打造了一批有力量、有力度、有水平的商圈“紅色基點”,以黨建引領商圈發展。

共建共享,創建“服務商圈”

商圈黨組織堅持商圈黨建以服務黨員、服務羣衆、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爲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延伸服務觸角,構建寬領域、多層次、全覆蓋、廣受益的服務格局。一是做好黨羣服務。爲了讓商圈黨組織開展服務有場所,黨員學習有陣地,交流工作有舞臺,商圈黨組織在__內打造商圈黨羣服務驛站。以商圈服務驛站爲依託,採取線上線下“提”、上門走訪“問”、互動交流“談”等形式,徵集購物公園內企業商戶、黨員職工服務需求,有機整合資源,化解企業、商戶問題。二是是優化便民服務。整合購物公園紅色商圈內有效資源,合理設置便民服務站點,開闢了1個便民服務點,設置1個母嬰室、13個休息區,在商圈顯著位置配備1個黨建版面、1個便民服務工具箱等,構建與羣衆零距離的優質服務體系,讓“十五分鐘生活圈”內居民羣衆享受商圈提供的全面服務。三是做實志願服務。商圈黨組織依託榆華社區黨總支“三雙”工作機制,設立1個黨員服務窗口,組織黨員志願者開展疫情防控、商場指引、諮詢服務等活動,爲入場顧客提供便捷服務;商圈黨組織爲商戶黨員、普通黨員羣衆提供各類暖心服務,鼓勵員工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主動奉獻服務社會。四是開展暖新服務。目前,__共有“兩新”組織105個,爲積極尋求黨建工作與商圈經濟發展的結合點,實現共駐共建、共贏共享,商圈黨組織開展“暖新服務”活動助推非公企業順利起步,結合商圈內快消店規模大,外賣小哥易聚集的特點,建立“兩新”組織驛站,爲“蒼洱紅騎”提供便利快捷“暖新服務”。在商圈黨組織主導下,組織開展“黨員示範店”評選活動,用好典型引路,挖掘非公企業優勢力量,不斷提升服務質量。

協同共治,打造“善治商圈”

商圈黨組織堅持制度先行、規範服務原則,出臺多項服務管理制度,推動購物公園內各類組織、經濟實體協同治理。一是強化商圈自治。商圈黨組織加強對駐場商戶的引導,號召商戶主動承擔門前環境清潔、垃圾傾倒、廣場非機動車擺放等責任,強化內部管理,鼓勵黨員在矛盾糾紛調解一線亮出身份,協助商戶排憂解難,構建商圈自治體系。二是參與社區共治。由榆華社區黨總支牽頭,將商圈納入社區第一網格治理,在網格黨支部協助下,商圈黨組織、黨員員工、黨員志願者共同織密治理網絡,開展安全、消防隱患大排查、大整治、疫情防控、綜治維穩等工作,爲構建和諧商圈增添紅色力量。三是助力街道善治。組織轄區黨員、志願者參與購物廣場疫情防控,共計參與200餘人次,營造安全經營環境。商圈黨組織與黨建聯盟單位共同發力加強就業服務,免費提供政策宣傳、用工指導、技能培訓等,共組織開展就業培訓4場,推動商圈健康發展。與社區黨建聯盟良性互動,組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中國傳統文化傳承、紅色故事演繹、“慶國慶文藝展演”“送藝術進社區”等特色的文化活動20餘場,舉辦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活動1場,增強商圈人文內涵,凝聚青年愛黨愛國信念,展示商圈“年輕新銳”的黨建形象。

篇二:黨建引領社會基層治理案例

近年來,__新區__街道__社區結合轄區“兩新”組織多、品質小區多的特點,探索打造基層黨建新模式——紅色商圈綜合黨委,打造“多方共商、多元共治”的“黨建+治理”新格局,有效激活商圈治理“紅色引擎”。

探索建立“街道黨工委—社區大黨委—紅色商圈綜合黨委—商圈黨總支—商圈網格黨支部”五級組織體系,實現黨組織全覆蓋,並通過“雙找”(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活動,充分吸納黨員。目前,紅色商圈綜合黨委共有黨員173名。整合轄區政府部門、文體場所、志願服務隊等多方資源,積極搭建以商圈綜合黨委爲核心、以商圈黨總支爲基礎、以服務中心爲平臺,企業、商戶參與的商圈黨建工作和社會治理體系。

建立健全紅色商圈聯席會議制度,搭建紅色商圈議事協商平臺。每個季度定期開展職能部門參與的現場辦公會,分析研判當前紅色商圈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重難點問題以及羣衆反映強烈的“急難愁盼”問題,不斷創新構建“機制共建、黨建共商、黨員共管、資源共享、難題共解、活動共辦”的組織體系。

通過共同締造理念,開展“三帶”(下沉黨員、社區幹部、志願服務隊)活動,調動居民積極性,共同參與到社區治理中,解決羣衆關心的商圈事項。主動邀請轄區內公安、工商、稅務、城管等部門,每週定期進駐商圈,開展宣講實事政策活動。商圈黨支部通過激發社會組織活力,不斷創特色、建亮點、挖潛力,因地制宜抓好黨建陣地建設,鞏固提升黨組織在商圈發展中的領航作用。

成立紅色商圈服務驛站,通過組建微信羣、QQ羣、釘釘羣等方式,暢通社區和商圈的溝通渠道。創新實踐具有商圈特色的黨員管理模式和活動模式,發揮黨員誠信經營戶帶頭作用,策劃創建紅色商圈示範點,打造“紅色食谷”“紅色商場”“紅色商鋪”,評選8戶“流動紅旗”,舉辦107場“紅色商品展銷會”、109場黨員“紅色聯誼會”,組建黨員“小紅帽”志願服務隊。

打造並推廣以“商圈黨建+雙向活動”爲特色的積分制管理辦法,對積分靠前的商圈商戶、黨員幹部在子女上學、家庭醫生簽約、產業發展指導上給予政策傾斜。同時,開展“積分兌換商家服務”活動,攜手“__女企業家協會”,每月開展一次公益活動,每季度開展一次積分評選,對社區居民積分排名靠前者給予商家折扣優惠卡、停車券等獎勵。

篇三:黨建引領社會基層治理案例

爲深入貫徹落實黨的__大精神、紮實推進城市社區“三抓三促”行動落地見效。今年以來,__社區堅持黨建引領,聚焦問題短板,抓基層、打基礎,認真學習借鑑新時代“楓橋經驗”,大力推行“333”工作法和“張__調解室”,全面推進平安社區創建,不斷完善矛盾糾紛、信訪問題排查化解機制,進一步爲社區主動創穩工作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一、以黨建引領爲根本,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一是堅持黨建引領。__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探索創新區域化黨建工作模式,構建黨組織領導的基層治理格局,積極履行總支書記“第一責任人”責任,將抓黨建、促治理、優服務貫穿始終,有效整合轄區資源和力量,發揮各職能部門作用,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研判部署,解決困難問題。二是堅持責任到人。通過“大黨委”聯席會議、協商議事會議、綜治維穩工作例會和週一議事日等方式,統籌協調“大黨委”成員單位、企業負責人、社區民警、物業公司、樓棟長、社區志願者、居民代表等各界力量參與治理,明確總體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確保任務精準到點,責任落實到人。三是堅持網格化工作體系。嚴格按照《__省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辦法(試行)》要求,以小區、道路界線、樓棟分佈特點、人口數量及居住集散程度將轄區合理劃分爲6個網格,將轄區200多名在職黨員和65名居民黨員劃分到網格,協助網格員開展政策法規宣傳、安全隱患排查、矛盾糾紛調處、惠民政策落實等工作。

二、以源頭治理爲基礎,打造社區治理“新體系”。

一是優化常態化排查體系。堅持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和信訪問題大排查大化解集中行動,通過組織網格員深入到小區、廣場、商業門店等場所,主動傾聽居民心聲,全面集中、深入掌握社情民意,真正瞭解居民羣衆所思所想所需,真正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迴應”。二是建立信息收集研判體系。以“333”工作法和“張__調解室”爲抓手,常態化、全方位、多角度收集矛盾糾紛信息和潛在風險隱患點,分析研判,打造“一體化”政務服務中心,推動隊伍進中心、活動進中心、溝通進中心、民情進中心、服務進中心,實行一體化運行、一站式服務,促進政法綜治、應急管理、綜合執法、社會保障、環境保護、衛生健康等各項工作落地見效,確保將矛盾糾紛早發現、早行動、早預防、早化解。

三、以羣防羣治爲關鍵,健全基層治理“新機制”。

一是建立整體聯動機制。全面統籌整合政府、綜治、企業等各方力量,充分發揮人民羣衆主體作用,着力構建權責明晰、高效聯動、上下貫通、運轉靈活的社會治理體系,切實形成風險聯排、人員聯控、矛盾聯調、安全聯管的良好局面。增強基層社會治理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二是建立多元化解機制。針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對一般性糾紛,通過健全居民需求網絡、搭建服務平臺,建立“社區吹哨、部門報到”“居民吹哨、幹部報到”制度,廣大社區報到幹部、志願者通過主動走進小區,進一步接觸研判,亮身份、踐承諾,摸清其訴求意向和矛盾類型,制定具體化解措施,深入解決矛盾糾紛,爲各類特殊人羣提供精準服務。三是建立跟蹤回訪機制。爲防止隱性矛盾的再次發生,確保調解質量,對重點矛盾糾紛事件逐案逐人設立化解責任臺賬和責任人,採取電話回訪、上門回訪等形式,及時瞭解矛盾糾紛雙方動態、思想狀況,嚴防矛盾糾紛再次發生,提升基礎防範和源頭管控水平,並及時總結固化經驗,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切實把握工作主動權。

四、以服務至上爲核心,提升基層治理新效能。

一是強化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通過“五進”活動、微信羣轉發等方式,廣泛宣傳《民法典》《法律援助法》《人民調解法》《行政複議法》及《信訪工作條例》等相關法規政策,引導羣衆自覺遵守法律,表達合理訴求,從源頭遏制各類矛盾糾紛的發生。二是強化精準關愛,解決實際困難。認真借鑑新時代“楓橋經驗”,充分發揮各級網格員和社會力量作用,通過責任到人和多方聯動監管,對轄區17名特殊人羣,做到定期走訪管到家、就業服務管到崗、組織活動管到隊。併爲生活困難家庭辦理了城市低保,讓特殊人羣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三是強化智慧載體,提升服務質效。充分發揮綜治E通手機終端作用,在劃分網格的基礎上,對人口、房屋、戶籍、特殊人羣等信息進行及時更新錄入,實現了網格、樓棟、單元、戶的縱深覆蓋。同時,建立網格微信羣,實現居民發個微信就能解決問題,並廣泛應用到預防化解矛盾、防範社會風險、排除安全隱患工作中,促進了基層治理各項工作平穩有序發展。

篇四:黨建引領社會基層治理案例

__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圍繞破解基層治理部門聯動難、上下互動難、鄉鎮(街道)統籌難、羣衆參與難、資源下沉難、權責匹配難、活力激發難等問題,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以實施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三年行動爲抓手,以系統的思維、改革的精神、堅定的決心深入推進基層治理理念、思路、模式變革,推動治理重心下移、資源下沉、保障下傾,全力構建黨建引領、城鄉一體、條塊協同、精準服務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模式,實現基層治理從“傳統管理”到“現代治理”的轉變,全面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構建一貫到底的治理體系,提升黨建引領力

堅持抓黨建與抓治理融合推進,以高質量黨建促發展、強治理、惠民生。一是五級聯動抓治理。市縣鄉三級成立由黨委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領導小組,把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和試點創建工作作爲“一把手”工程,市縣兩級成立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任主任的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委員會,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作爲“書記領航”項目,明確鄉鎮(街道)黨(工)委履行主體責任,村(社區)黨組織履行具體責任,形成市級主導、縣級主管、鄉級主抓、村級主戰、網格感知一貫到底的“動力主軸”。二是強化制度抓統籌。出臺《__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三年行動計劃(20__—20__年)》及鄉、村、網格、平臺“1+4”政策體系,配套制定22個改革文件,對基層治理體制機制、組織架構、方式流程、力量配備、運行體系進行系統性、重塑性改革。實行“一月一調度、一季一部署”,加強對各項工作的動態管理、分析研判、督促落實,確保步調一致、同頻共振。並建立考覈評價機制,把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納入綜合考覈和各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覈內容,並提高在綜合考覈中的權重,倒逼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三是激發活力抓保障。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分類推進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黨員空白村(居)民小組“清零”行動,紮實推進“五強五好”村(居)民小組黨支部建設,調整優化村(居)民小組黨支部1593個,新成立外賣送餐、快遞行業、交通運輸3個行業黨委,組建網格黨組織1萬餘個,推動黨的組織體系貫穿到基層治理單元。注重典型引路,市級財政每年預算1600萬元,創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示範縣(市、區)1個、示範鄉鎮(街道)10個、示範村(社區)100個,採取以獎代補予以獎補,有效激發基層黨組織抓基層治理活力。大力推行“積分兌換”“以案定補”“擂臺比武”“金牌網格員”評選等激勵機制,用“小舉措”撬動“大治理”。

構建一體高效的運行體系,提升條塊統籌力

以“下沉、賦權、增效”爲抓手,一體推進鄉(鎮、街道)、村(社區)、網格改革。一是做強鄉鎮(街道)社會治理中心(綜治中心)。按照“2+5”(鄉鎮(街道)行政機構設置原則上不超過2個、事業單位機構設置原則上不超過5個)模式,調整優化鄉鎮(街道)內設機構,構建簡約高效的管理體制,全市137個鄉鎮(街道)均設立了社會治理中心(綜治中心)並實體化運行。深化鄉鎮(街道)賦權擴能,賦予鄉鎮(街道)綜合管理權、統籌協調權、應急處置權、參與建議權、人事建議權、反向考評權,制定出臺鄉鎮(街道)行政權力事項、公共服務事項、“屬地管理”事項3個清單。持續深化“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機制,實施基層治理“一件事”模塊化運行改革,推動跨層級、跨領域、跨行業治理“頑疾”集成辦理、高效辦結。二是做優村(社區)“治理單元”。全面夯實基層基礎,全市1688個村(社區)嚴格按照“7+X”功能區佈局要求,規範化建設社會治理中心(綜治中心)。規範村(社區)事務准入制度,編制13項村(社區)工作準入清單、16項爲民服務事項清單和17項村(社區)小微權力清單,全面釐清村(社區)權力邊界和職責範圍。專項整治村(社區)臺賬多、牌子多、檢查考覈評比過多過濫問題,把村(社區)黨組織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上來。三是做實網格“神經末梢”。出臺《__市城鄉網格化服務管理條例》,抓實網格劃分、人員配備和實體運行,暢通基層治理“毛細血管”。設置“鄉鎮(街道)—村(社區)—網格”三個層級網格,實現“多網合一”,全市共劃分一級網格137個、二級網格1688個、三級網格3萬餘個,並實行編碼管理、動態調整。按照“選聘爲主、多元補充”原則,建強專(兼)職網格員隊伍,注重從老黨員、老幹部、志願者等人員中選聘網格員,全市配備專(兼)職網格員6。3萬餘名,全覆蓋開展崗前培訓,持證上崗。充分發揮網格員“眼耳鼻舌”作用,推動網格感知更細膩、反應更靈敏、服務更精準。市縣鄉均成立網格化服務管理辦公室,實行視頻化調度指揮,推動網格事項“發現受理—分析研判—流轉處置—跟蹤督辦—考覈評價”全流程閉環運行,實現小事一格解決、大事全網聯辦。

構建一事通辦的服務體系,提升民生保障力

依託“城市大腦”,整合數據資源,建強“一網統管”平臺,建立高效便捷的基層治理服務平臺,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受理、審批“一網通辦”。一是推行“一箇中心抓治理”。整合辦公場所,堅持便民實用、因地制宜,將鄉鎮(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爲民服務中心、社會治理中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文化服務中心等整合到黨羣服務中心,統一名稱,規範牌匾,合理設置功能區,優化提升服務功能,打造爲民服務綜合陣地。二是推行“一個窗口管辦結”。整合服務窗口,全面推行政務服務“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務”改革和村級代辦服務,系統推進鄉鎮(街道)、村(社區)政務服務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完善村代辦、鄉受理、縣審批聯動機制,建設全流程不見面、零跑動、智慧辦政務服務新模式,審批時限在法定時限基礎上壓縮60%以上,高效便捷服務企業和羣衆。三是推行“一部熱線管受理”。整合熱線電話,推行接訴即辦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改革,整合除110、119、120、122之外的40餘個熱線電話,建成以12345爲語音呼叫號碼的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實行“7x24小時”全天候人工服務,優化接訴、派單、辦理、考評等全流程環節,推動一號諮詢、一號響應、一號受理,實現接、辦、轉、督、訪全業務流程閉環管理,不斷提高服務效率。四是推行“一支隊伍管執法”。整合執法隊伍,深入推進“一支隊伍管執法”改革,將基層所需、鄉鎮(街道)能接、部門可放的執法事項按法定程序分批下放,市級梳理確定首批執法事項18項,推動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實體運行,有效解決了過去城市管理、市場監管、文化市場、農業農村、生態環保、自然資源等行業系統“單線”執法卻無法處理的執法難題。五是推行“一個平臺統數據”。整合數據平臺,打破數據壁壘,依託“城市大腦”及“雪亮工程”等智能化、信息化建設,建成一體化的__市域社會治理與公共信息服務平臺,開發“平安__”APP,通過“信息採集—上報—分流研判—處置反饋—覈查—結案歸檔”閉環運作,實現了網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巡,事在格中辦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大力推廣使用門禁人臉識別、道閘車牌識別、一鍵報警裝置、智能高清探頭等可視化信息技術和智能感知技術,全面推進智慧鄉鎮(街道)、智慧社區、智慧村組、智慧小區建設,爲市民提供人性化的智能服務,也爲做好重點人員管控提供堅實的科技支撐。

構建一線聚集的隊伍體系,提升治理戰鬥力

樹立重實幹、重實踐、重實績鮮明導向,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建設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基層治理隊伍。一是充實鄉鎮(街道)人員力量。堅持減多補少、減上補下,打破編制資源一覈定終身的慣例,市級統籌推進編制資源跨縣調劑、縣域內跨層級調劑,全市調整縣(市、區)事業編制總量1146名,推動973名事業編制下沉鄉鎮(街道),平均每個鄉鎮(街道)調增編制7名,確保鄉鎮(街道)編制總量不低於縣級編制總量的12%。聚焦鄉鎮(街道)“混崗混編”導致事業單位人員職稱晉升難、崗位聘任難等問題,市級出臺調整優化職稱晉升和崗位聘任政策,通過事業單位“大崗位”設置,新增正高級職稱58個、副高級職稱91個、中級職稱205個,打通了鄉鎮(街道)事業單位職稱晉升和崗位聘任通道。從市縣機關、珠源百人計劃中選派165名優秀年輕幹部到鄉鎮(街道)掛職,充實基層力量。二是加強村組隊伍建設。持續推進農村“領頭雁”培養工程和優秀人才“歸雁”工程,鞏固深化村(社區)“縮面提標”改革成果,全面推進村級組織“大崗位制”改革,並按每個村(社區)每年1。5萬元落實經費保障。持續深化“五面紅旗村(社區)”推選,通過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抓基層治理現場答辯、擂臺比武等方式推選“基層治理紅旗村”,給予村(社區)正職每人每月不低於300元、副職不低於200元的標準上調報酬,切實激發村(社區)幹部工作積極性。三是推動職級幹部下沉。按照基層需要、應下盡下要求,按每個村(社區)不少於3人要求,統籌整合鄉村振興駐村工作隊,向1686個村(社區)全覆蓋選派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隊員5147名,其中新增選派1388名,爲基層一線注入“新動力”,同時,出臺《__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隊選派管理辦法》,每季度下發重點任務清單,督促工作隊員在崗履職、發揮作用。

構建一呼必應的動員體系,提升發展凝聚力

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組織力、牽引力、凝聚力,把各方面力量有效組織起來、發動起來,着力構建黨建引領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層治理共同體。一是大力解決民生問題。牢固樹立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理念,按照“看得見、摸得着、能感受、更實在”要求,統籌推進脫貧攻堅、掃黑除惡、創文創衛等重大工作,深入開展“我爲羣衆辦實事”實踐活動,集中精力做好教育、就業、醫療、養老等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工作,推動解決了“學生號”公交、小學生課後服務、“智慧停車”等羣衆關心關注的民生實事,強力解決了中心城區商品房不動產權登記等急難愁盼的歷史遺留問題,廣受羣衆好評,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二是廣泛發動羣衆參與。充分發揮基層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紮實推行黨員戶掛牌公示和黨員積分制管理、設崗定責、志願服務、聯繫羣衆等制度,示範帶動羣衆全面參與鄉村建設、基層治理,組織羣衆聯防聯控、羣防羣治、互相監督、嚴格管理。持續加強城鄉基層精神文明建設,全面完成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修訂完善,積極選樹道德模範,推廣運用“道德銀行”“紅黑榜”“愛心超市”等經驗做法,激發羣衆參與基層治理積極性。三是構建多元共治格局。健全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基層聯繫點制度,大力推行“協商在基層”“鄉賢參與基層治理”等實踐,實施“萬企幫萬村”“萬名人才興萬村”“校企聯村”等行動,健全“五社聯動”機制,全面深化“先鋒引領·愛在珠源”黨員志願服務、“紅袖章”等志願服務品牌創建,依託行業領域社會組織廣泛開展社會管理、矛盾調處、環境衛生等服務,構建社會治理共同體,切實構築起人人蔘與的基層治理體系。

篇五:黨建引領社會基層治理案例

__村位於__區__鎮東部,距中心城鎮7。5公里,轄13個居民組,共505戶1806人,國土面積4。76平方公里,耕地3312畝。近年來,__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結合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踐行“五共”理念,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立足長遠、結合實際,突出規劃引領,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發展特色產業、完善基礎設施,讓__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根本性改善,羣衆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質的飛躍。

01、堅持黨建引領,激活組織活力

依託“灣組黨小組+黨員中心戶+黨員+羣衆”的四級“微治理”模式,__村成立5個灣組黨小組,發動49名黨員示範帶動932名羣衆參與其中。在村黨支部的領導下成立灣組理事會11個,實現服務羣衆“零距離”,激活基層組織活力。

20__年爭取__區美麗鄉村整治村建設資金168萬元,結合紅色__廟教育基地精心打造__小集鎮,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花卉、雪棗和蔬菜等特色產業發展勢頭較好,和美鄉村成效顯著。

20__年,__村作爲__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爭取資金400萬元。深度挖掘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擦亮了“紅色__”金字招牌。

02、激活能人活力,壯大集體經濟

通過實施“雁歸農谷百千萬”工程,__村將本村走出去的經濟能人、社會名人、文化達人等組織起來,進一步激活鄉賢資源、凝聚鄉賢智慧、彙集鄉賢力量,爲村集體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村黨支部引導黨員周學桂發揮先鋒作用,發展蔬菜種植200畝,帶動126人務工就業,戶均增收8000元。引進__花卉公司合資投入300萬元,發展花卉種植產業30畝,每年可爲村集體增收20萬元。

03、開展共同締造,提升治理水平

作爲__區首批省級共同締造試點村,__村結合“下基層、察民情、解民憂、暖民心”實踐活動,深入開展“灣組夜話”活動,組織“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宣講會20餘場,收集整理意見建議36條。村黨支部運用“五共”理念,發揮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發動26戶羣衆無償提供田地4060平方米修建“致富路”;羣衆自發捐款15。1萬元,修建紅色小遊園,村莊面貌得到極大改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