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話題

暖民心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精選5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8.11W人 

篇一:暖民心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

暖民心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精選5篇)作文

爲着力解決社區三公里內困難羣體充分就業、省域範圍內勞動用工信息不對稱等突出問題,織密就業幫扶“一張網”,發揮政府組織引導、市場主體調節的作用,讓勞動者和用工企業感受到更多暖心服務,__區制定20__年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

一、行動主題

實施就業促進行動,推進民生惠企政策

二、行動時間

20__年全年

三、服務對象

(一)就業困難人員、失業人員及其他有就業意願的社區居民;

(二)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單位。

四、行動目標

20__年,所有城市社區參與“三公里”就業圈建設,力爭60%城市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募集青年就業見習崗位不低於250個,開發公益性崗位不低於500個,落實全區機關事業單位、“三支一扶”、“特崗教師”等政策性崗位招錄(招聘)計劃。高校畢業生留蚌就業率達70%以上,中等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畢業生留蚌就業率達70%以上。舉辦招聘會不少於20場次。全年開展補貼性培訓3900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600人。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1550人次以上。

五、工作舉措

(一)深入推進“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升級完善“三公里”就業服務平臺功能,擴大“三公里”就業圈覆蓋範圍,推動基層就業服務網格化管理、精準化服務、智能化共享,幫助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便捷掌握就業政策、崗位招聘信息等,促進更多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持續擴大社區就業崗位供給。鼓勵各鄉、街開發更多靈活就業、新形態就業崗位,滿足社區居民不同就業需求。加強對社區周邊個體工商戶等實體的崗位需求摸排,及時精準推送給社區居民,幫助居民實現充分就業、“家門口”就近就業。

(二)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羣體穩定就業。積極落實“百萬大學生興皖”“兩強一增”行動,運用市場化社會化辦法增加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羣體就業創業崗位供給。落實大學生在蚌就業租(購)房、助學貸款代償待政策。支持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投身城鄉社區服務和鄉村振興領域。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爲有需要的農民工免費提供“131”(1次職業指導、3個適合的崗位信息、1個培訓項目)幫扶服務。募集青年就業見習崗位不低於250個和公益性崗位不低於500個,確保有需求的未就業畢業生都能夠參加見習活動,確保有安置需求且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都能得到公益性崗位安置。加強脫貧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幫扶,確保務工就業規模總體穩定。統籌做好退役軍人、建檔立卡退捕漁民、殘疾人等重點羣體就業創業。

(三)大力做好企業常態化招工用工服務。實施“兩保五對接”“三級三方服務千企”行動,落實重點企業用工服務“白名單”制度和常態化服務機制,繼續完善人社服務專員制度,爲重點企業提供“一企一策”個性化用工招工服務。實施直補快辦行動,通過部門數據協同、精準鎖定政策享受主體,採取“免申即享”,促進援企穩崗政策落地。常態化開展勞務對接活動,鼓勵各鄉、街之間建立勞務對接機制,促進勞動者市內轉移就業。充分利用全省求職用工“一網通”平臺(__公共招聘網),及時動態更新我區企業崗位招聘信息、勞動者求職信息,讓勞動者求職更加方便快捷、企業用工更加精準高效。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加強校企合作,擴大技能人才供給,開展補貼性培訓3900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600人。

(四)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促進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加快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平臺建設,提供市場化就業服務,支持市場化引進高端人才。強化人力資源市場日常監管和勞動保障監察行政執法。圍繞重點羣體和重點行業,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穩就業促就業行動。積極組織職業指導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指導青年羣體、就業困難人員等合理設定就業預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常態化開展“四進一促”穩就業活動,組織實施公共就業服務專項行動,舉辦“2+N”特色招聘會。面向重點羣體、用人單位、園區、高校等分類宣傳就業政策及服務信息,持續提升羣衆獲得感和滿意度。

六、政策支持

(一)“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獎補。對每年“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推進工作較快、成效較好(完成“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當年目標任務)的3個縣、區,由市級財政給予最高30萬元獎補(與省級獎補不重複享受),主要用於統籌落實就業創業政策支出。對認定的“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按照不低於10000元/年的標準給予獎補,主要用於社區就業創業服務、政策宣傳及“三公里”就業圈宣傳推廣等,所需資金從市、縣、區財政資金列支,其中:市級財政承擔40%,縣(區)財政承擔60%。

(二)“三公里”就業圈就業補貼。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對運營機構組織重點羣體穩定就業、靈活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給予運營機構300-500元/年/人的穩定就業服務補助、100元/次/人的靈活就業服務補助。對運營機構、就業幫扶車間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給予運營機構、就業幫扶車間400元/年/人的就業援助服務補助。各項補助、補貼從就業補助資金列支,有關補助標準按照__省購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指導目錄執行。

(三)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聚焦脫貧勞動力、農民工、失業人員等重點羣體就業需求,精準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四)運營費用補助。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引入第三方運營機構運營蚌埠市“三公里”就業圈建設,按照服務城鎮勞動年齡段人口每人總費用1元的標準,給予運營機構經費補助,所需資金從市、縣就業補助資金中支出。

篇二:暖民心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

爲貫徹____關於實施更多有溫度的舉措,落實更多暖民心的行動,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羣衆的急難愁盼問題的指示要求,着力解決社區“三公里”內困難羣體就業不充分、全區範圍內勞動用工信息不對稱、本地勞動力資源外流等突出問題,紮實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脫貧人口、退役軍人等重點羣體就業幫扶,在尊重勞動者自主擇業的同時,進一步發揮政府促進、市場調節的作用,織密就業幫扶“一張網”,爲勞動者和用工企業提供更多暖心服務,根據市人社局關於暖民心行動部署安排,制定此方案。

一、目標任務

(一)促進社區居民就近充分就業。以社區爲載體,聚焦困難羣體就業,實施“三公里”就業圈建設,促進社區居民“家門口”就業;以建設“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爲抓手,持續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失業人員及其他有就業意願的勞動者儘快實現就業,減少失業人數、縮短失業時間,推進更加充分就業。20__年力爭50%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

(二)促進人力資源精準匹配對接。聚焦勞動力資源供求信息不對稱、技術工人緊缺、重點羣體就業等難題,發揮組織就業、技能就業的重要作用,着力解決企業缺工和高質量就業問題。募集青年就業見習崗位641個左右,推動高校畢業生留皖就業率達71%以上,每年幫扶高校畢業生實現就業或參加就業準備活動600人以上;開發公益性崗位390個左右;提高技能人才供給,開展補貼性培訓4700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1340人,引領全區技工學校不斷深化產教融合;強化企業招工用工服務,開展“三級三方服務千企”行動,舉辦招聘會不少於115場次,有效緩解企業缺工問題。

二、工作措施

(一)助力“家門口”就業

1、打造社區就業服務平臺。大力開展“三公里”就業圈建設,幫助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便捷掌握就業政策、崗位招聘信息等,達到“三公里”內享受公共就業服務、實現就業的目標,促進更多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積極爭先進位,爭取獲得省政府對每年認定“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工作推動進度較快、成效較好的鄉(鎮)、辦事處獎補。

2、擴大社區就業崗位供給。綜合運用資金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政策,加大對家政服務、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行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支持力度,按規定給予各類就業創業補貼,穩定崗位供給。鼓勵各地開發更多靈活就業、新形態就業崗位,滿足社區居民不同就業需求。加大對社區周邊個體工商戶等實體的崗位摸排,及時精準推送給社區居民。

3、幫扶社區困難羣體就業。每年開發公益性崗位390個,託底安置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實現就業的困難人員,確保每一位有安置需求、符合條件的困難人員都能得到公益性崗位安置。落實定期聯繫失業人員制度,完善困難人員檔案,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提供一對一就業援助,主動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幫扶,使有就業需求的都能得到就業服務、符合條件的都能享受就業政策。

(二)促進重點羣體就業

4、強化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供給,提供全方位就業創業服務。推動訪企拓崗,支持國有企業、優質民營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投身城鄉社區服務和鄉村振興領域。全年募集青年就業見習崗位641個,確保每一名有見習需求的未就業畢業生都能夠參加見習活動。

5、促進農民工實現充分就業。紮實推進“兩強一增”工作,加強在鄉農民工定期聯繫和分級分類服務,暢通就業求助渠道,建立健全動態更新的崗位儲備機制和多方聯動的快速響應機制。圍繞“三接三業”工作目標,常態化開展“接您回家”活動,在服務我區務工人員外出就業的基礎上,支持鼓勵他們在提升技能水平、積累創業資本後積極回鄉發展,反哺家鄉建設,帶動其他勞動者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密切關注在外農民工就業情況,失業農民工可在戶籍地、常住地、就業地、參保地進行登記。精準提供就業幫扶,爲有需要的農民工免費提供1次職業指導、3個適合的崗位信息、1個培訓項目,每年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3450人次以上。加強與省內省外勞務協作,通過本地消化和省內外勞務協作,引導儘快實現就業。

6、鞏固脫貧勞動力穩定就業。加大就業幫扶力度,延續實施就業脫貧相關政策,通過“四個一批”就業幫扶模式,推動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願的脫貧勞動力全部實現穩定就業,防止發生返貧致貧。健全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等“三類戶”開展定期覈查、跟蹤監測,精準掌握就業狀況。對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確實需要裁員的企業,提前介入指導,同等條件下優先留用脫貧人口及防止返貧監測對象。

7、推動退役軍人高質量就業。開展退役軍人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退役軍人“就業起航”行動,組織開展退役軍人就業服務月活動,舉辦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拓寬就業渠道,精準提供創業指導、就業援助、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就業。加大創業扶持力度,持續推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園地建設,激勵更多退役軍人回鄉創業。

(三)強化企業用工服務

8、建立重點企業用工服務機制。健全重點企業用工常態化服務機制,在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建立重點企業“白名單”制度,落實用工“包保”責任制。組建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經濟和信息化、發展改革、商務等部門組成的招工服務專班、招工小分隊,爲重點企業提供“一企一策”個性化用工招工服務,讓企業用工有保障、季節性缺工有緩解。人社部門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招用工服務,爲企業招引創造良好用工環境。

9、推動求職用工“一網”通辦。依託__公共招聘網運行機制,完善崗位供需匹配的有效性。加強企業崗位招聘信息、勞動者求職信息動態更新,通過後臺大數據精準匹配、信息推送,推進實現缺工企業崗位需求“一網發佈、省市區共享”、勞動者就業需求“一點填寫、精準送崗”。推廣求職用工“慧就業”APP小程序,讓勞動者求職更加方便快捷、企業用工更加精準高效。

10、持續擴大技能人才供給。圍繞勞動者就業需求,精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0__年開展補貼性培訓4700人次以上。加強校企合作,鼓勵企業與技工學校開展技能人才訂單培養、委託培養、短期培訓,爲企業“量身打造”技能人才。推進以企業、技工學校、社會評價組織等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改革,引導企業將評價結果與待遇掛鉤,多方位打造技能人才成長渠道,年新增技能人才1340人。

(四)深化多元服務機制

11、提升就業創業服務水平。加強“勞動最光榮,奮鬥最幸福”就業觀宣傳,努力營造崇尚勞動、積極就業的社會氛圍。積極組織職業指導進校園、進社區等,指導青年羣體、就業困難人員等合理設定就業預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常態化開展“四進一促”穩就業活動,組織實施公共就業服務專項行動,舉辦“2+N”特色招聘會。對就業容量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行業,健全規模性失業風險預警機制,加大困難行業企業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培訓留工穩崗。面向重點羣體、用人單位、園區、高校等分類宣傳就業政策及服務信息,讓公共就業服務“觸手可及”,持續提升羣衆獲得感和滿意度。

12、鼓勵支持創業帶動就業。積極構建創新創業政策體系,着力打造創新創業熱土,促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積極舉辦“贏在__”“__創匯”等賽事,圍繞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羣體,精選一批優秀創業項目,促進參賽項目成果轉化。積極整合就業幫扶車間、家庭農場、閒置場所等,進一步拓展創業園區數量和容量,努力讓各類創業項目留得住、能發展。持續推進__小吃品牌化發展,以小吃創業帶動靈活就業,力爭到20__年底,全區“__名小吃”生產經營主體達到350個,帶動就業3000人以上。

15、強化落實勞動者權益保障。充分發揮“接您回家”工作站的保障服務作用,爲在外農民工提供就業諮詢、依法維權等服務,隨時關注他們的就業動態。發揮全國一體化在線監管平臺作用,持續加大根治欠薪工作力度。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政策體系,實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技能提升項目、開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專項行動。

三、相關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按照____提出的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人民羣衆急難愁盼問題的指示要求,針對全年就業工作任務,進一步加大超常規工作力度,統籌就業補助資金、財政資金等各類資金支持就業促進行動,促進市場主體穩定就業崗位,促進高校畢業生、困難人員、失業人員和返鄉農民工等重點羣體儘快實現就業,確保就業局勢穩定。

(二)加快任務落實。針對市分解部署的641個青年見習崗位,我們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進度,確保在9月底之前完成。同時要加強統籌協調,針對性擴大機關事業單位、“三支一扶”、“特崗教師”等政策性崗位招錄(招聘)數量,助推全省完成不低於3萬個的目標任務。

(三)加強工作調度。堅持結果導向,建立完善羣衆評價機制,把羣衆滿意不滿意、有沒有得實惠作爲檢驗工作成效的關鍵,真正把好事實事做到羣衆心坎上。區就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開展常態化調度,適時委託第三方機構開展就業政策落實情況調查評估、重點羣體就業情況電話回訪等,重點核查就業促進行動各項政策舉措推進落實情況。

四、就業促進行動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獎補。對認定的“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按照不低於6000元/年的標準給予獎補,主要用於社區就業創業服務、政策宣傳及“三公里”就業圈宣傳推廣等,所需資金從各級財政資金列支。

(二)“三公里”就業圈就業補貼。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對運營機構組織重點羣體穩定就業、靈活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給予運營機構穩定就業服務補助、靈活就業服務補助。對運營機構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給予運營機構就業援助服務補助。對經營實體開發公益性崗位,組織公益性崗位對接,服務就業困難人員到崗就業,按規定給予經營實體公益性崗位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具體補助標準按照__省購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指導目錄執行,所需資金從就業補助資金列支。

(三)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聚焦脫貧勞動力、農民工、失業人員等重點羣體就業需求,精準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所需資金從就業補助資金列支。

(四)企業吸納重點羣體就業補貼。對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新招用應屆高校畢業生的,按每人1000元標準給予企業一次性擴崗補助,並按照3000元/人標準給予高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補貼;對與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或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自主就業退役軍人、脫貧人口簽訂12個月以上勞動合同,並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小微企業,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其它獎補按現有政策執行。

篇三:暖民心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着力解決社區“三公里”內困難羣體充分就業、縣域範圍內勞動用工信息不對稱等突出問題,在尊重勞動者自主擇業的同時,進一步發揮政府促進、市場調節的作用,織密就業幫扶“一張網”,爲勞動者和用工企業提供更多暖心服務。

(一)促進社區居民就近就業、充分就業。建設2個“三公里”就業圈試點社區;20__年力爭40%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到20__年70%以上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

(二)促進人力資源精準匹配。20__年高校畢業生去向留宿率達7%以上,到20__年高校畢業生去向留宿率達11%以上;大力提高技能人才供給,年均新增技能人才700人;年均舉辦招聘會不少於68場次,達成就業意向不少於950人。

二、主要內容

(一)以社區服務爲載體,助力“家門口”就業

1、創新社區就業服務平臺。大力開展“三公里”就業圈建設,完善社區公共就業服務軟硬件建設,促進更多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幫助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便捷掌握就業政策、崗位招聘信息等。

2、擴大社區就業崗位供給。加大對家政服務、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行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支持力度,按規定給予各類就業創業補貼,穩定崗位供給;鼓勵開發更多靈活就業、新形態就業崗位,滿足社區居民不同就業需求。加大對社區周邊個體工商戶等實體崗位需求摸排,及時精準推送給社區居民。

3、幫扶社區困難羣體就業。每年開發公益性崗位220個,託底安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爲緩解當前階段性就業壓力,在鄉鎮、社區(村)開發安全信息員等臨時性專項崗位220個,安置有就業意願的失業人員,根據工作任務和工作時間,由財政資金給予不低於我縣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落實失業人員幫扶制度,完善困難人員檔案,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提供“一對一”就業援助,主動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幫扶措施。

(二)以擴容提質爲關鍵,促進重點羣體就業

4、支持高校畢業生縣內就業。每年募集青年就業見習崗位420個左右。針對當前就業嚴峻形勢,新增開發241個短期就業見習崗位,安排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3-6個月就業見習、參與疫情防控等服務;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等政策性崗位招錄(招聘)計劃550個以上。

5、促進農民工縣內就業。每年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1000人次以上。爲有需要的農民工免費提供1次職業指導、3個適合的崗位信息、1個培訓項目。密切關注返鄉農民工情況,精準推送就業崗位,引導其到重點企業就業。加強對脫貧人口就業幫扶,確保務工就業規模總體穩定。

6、推動退役軍人高質量就業。開展退役軍人能力提升專項行動、退役軍人“就業起航”行動,組織開展退役軍人就業服務月活動,舉辦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拓寬就業渠道,精準提供創業指導、就業援助、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就業。積極實施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等措施,激勵更多宿松籍退役軍人回鄉創業。

(三)以供需匹配爲抓手,強化企業用工服務

7、建立重點企業用工服務機制。健全重點企業用工常態化服務機制,落實重點企業用工服務責任制。成立招工服務專班、爲重點企業提供“一企一策”個性化用工招工服務。在開展重大項目招商引資時,縣人社部門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招用工服務,爲企業招引創造良好用工環境。

8、打造縣內求職用工線上平臺。充分利用“__公共招聘網”“宿松人社”“宿松就業”等平臺,提高崗位供需匹配的有效性。加強企業崗位招聘信息、勞動者求職信息動態更新,讓勞動者求職更加方便快捷、企業用工更加精準高效。

9、擴大技能人才供給。圍繞我縣急需緊缺職業(工種)和勞動者就業需求,精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0__年開展補貼性培訓3700人次以上。加強校企合作,鼓勵企業與職業院校開展技能人才訂單培養、委託培養、短期培訓,爲企業“量身打造”技能人才。推進以企業、社會評價組織等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改革,引導企業將評價結果與待遇掛鉤,多方位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長渠道,年新增技能人才7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00人。

(四)以提升質量爲支撐,深化多元服務機制

10、發揮多元服務主體作用。引進和培育一批有核心產品、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3A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規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落實《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__省人力資源市場條例》,推動用人單位依法用工,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誠信服務。強化人力資源行業監管,定期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

11、提升就業創業服務水平。加強“勞動最光榮、奮鬥最幸福”就業觀宣傳,努力營造崇尚勞動、積極就業的社會氛圍。積極組織職業指導進校園、進社區等,指導青年羣體、就業困難人員等合理設定就業預期,樹立正確就業觀。常態化開展“四進一促”穩就業活動,組織實施公共就業服務專項行動,舉辦“2+N”招聘會。做好就業容量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行業失業風險預警監測。面向重點羣體、用人單位、園區等分類宣傳就業政策及服務信息,讓公共就業服務“觸手可及”,持續提升羣衆獲得感和滿意度。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獎補。對認定的“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給予社區6000元一次性獎補,主要用於社區就業創業服務、政策宣傳及“三公里”就業圈宣傳推廣等,所需資金從縣級財政資金列支。

(二)“三公里”就業圈就業補貼。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運營機構組織重點羣體穩定就業、靈活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按規定給予運營機構穩定就業服務補助、靈活就業服務補助。對運營機構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按規定給予運營機構就業援助服務補助。對經營實體開發公益性崗位,組織公益性崗位對接,服務就業困難人員到崗就業的,按規定給予經營實體公益性崗位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各項補助、補貼從就業補助資金列支,具體補助標準按照安慶市購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指導目錄執行。

(三)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聚焦脫貧人口、農民工、失業人員等重點羣體就業需求,精準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四)階段性穩就業補貼。結合穩就業需求,按規定統籌使用就業補助資金和地方財政資金,對在疫情防控期間保持正常生產、不裁員或少裁員的餐飲、零售、旅遊、交通運輸等特困行業企業,按政策規定給予一次性穩定就業補貼。

(五)臨時性專項崗位補助。對臨時性專項崗位安置失業人員就業的,根據安置人數,由省級財政給予崗位所在地3000元/人的一次性獎補。

篇四:暖民心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

一、年度目標

20__年,力爭50%(5個)城市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募集青年就業見習崗位260個左右,開發公益性崗位430個左右,開發一批機關事業單位、“三支一扶”“特崗教師”等政策性招錄(招聘)崗位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高校畢業生留黃就業率逐年提升。舉辦招聘會不少於90場次。全年開展補貼性培訓2750人次以上,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1400人次以上。

二、推進舉措

(一)推進“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建設。擴大“三公里”就業圈覆蓋範圍,推動基層就業服務網格化管理、精準化服務、智能化共享,提升社區就業服務水平,更多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擴大社區就業崗位供給,鼓勵開發更多靈活就業、新形態就業崗位,加大社區周邊個體工商戶等實體崗位摸排,及時精準推送給社區居民,爲社區重點羣體提供精準就業幫扶,促進社區居民“家門口”就業。

(二)促進重點羣體穩定就業。持續開展高校畢業生“築巢引鳳”行動和返鄉羣體就業“就業無憂”行動,運用市場化社會化辦法增加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羣體就業創業崗位供給。募集開發一批見習崗位和公益性崗位,確保有需求的未就業畢業生都能參加見習活動,確保有需求且符合條件的困難人員都能安置公益性崗位。加強脫貧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幫扶,確保務工就業規模總體穩定。統籌做好退役軍人、退捕漁民、殘疾人等重點羣體就業。

(三)強化企業招工用工服務。進一步深化駐企服務保障“三強兩優”行動,持續開展“兩保五對接”“三級三方服務千企”等活動,落實重點用工服務“白名單”制度。落實援企穩崗政策,鼓勵企業“點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培訓機構“上菜”。積極開展人力資源勞務對接協作,持續開展__縣企業招工“定製服務”。依託安徽公共招聘網黃山分站,完善崗位供需匹配的有效性。擴大技能人才供給,精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四)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開展高標準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強化市場日常監管和勞動保障監察行政執法。圍繞重點羣體和重點行業,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穩就業促就業行動。利用“高校直通車”等就業服務品牌,組織職業指導進校園、進社區等,開展求職能力實訓試點,指導青年羣體、就業困難人員等合理設定就業預期。常態化開展“四進一促”穩就業活動,組織實施公共就業服務專項行動,舉辦“2+N”特色招聘會。面向重點羣體、用人單位、園區、學校等分類宣傳就業政策及服務信息。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獎補。開展縣級“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認定,對認定的區縣級“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按照6000元的標準給予獎補。

(二)“三公里”就業圈就業補貼。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對運營機構組織重點羣體穩定就業、靈活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運營機構穩定就業服務補助、靈活就業服務補助。對運營機構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給予運營機構就業援助服務補助。對經營實體開發公益性崗位,組織公益性崗位對接,服務就業困難人員到崗就業,由就業補助資金按規定給予經營實體公益性崗位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具體補助標準按照安徽省購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指導目錄執行。

(三)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20__年一季度,對企業招用人員初次在__就業或新招用返鄉人員,且依法連續繳納社會保險費3個月以上的,由縣財政按800元/人標準給予企業新增就業補貼,每戶企業最高不超過8萬元。

(四)引進勞動力獎補。對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各類社會組織爲我縣企業引進勞動力的,根據20__年1月1日以後新簽訂12個月以上勞動合同的人員數量,由縣財政統籌資金按照每人300元的標準對機構、組織給予補助。

(五)校企定製培養一次性就業補助。對與縣內定製企業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滿8個月以上的我市本科院校、高職、中專畢業生,按照本科、大專、中專分別給予學生本人10000元、5000元、3000元一次性就業補貼。

(六)市外大中專畢業生招引一次性就業獎補。對在我縣首次就業,且與我縣符合條件企業簽訂三年以上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費滿8個月的市外高校、職業院校畢業5年內的本科、大專、中專畢業生,分別給予學生本人10000元、5000元、3000元一次性就業補助。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幫助我縣企業招引大中專畢業生,根據經人力資源機構介紹引進、在我縣首次就業、且與我縣符合條件企業簽訂三年以上勞動合同並繳納社會保險費滿6個月的市外高校、職業院校畢業5年內畢業生人數,按照500元/人標準給予經營性人力資源機構一次性獎勵,對當年引進符合條件人數達到50人以上的,再一次性給予20000元獎勵

篇五:暖民心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堅持把就業促進行動擺在十大暖民心行動中的首位,聚焦“就業難”與“招工難”突出問題,從重點羣體和市場主體實際出發,進一步發揮政府促進就業的作用,讓勞動者和用工企業感受更多暖心服務。

(二)具體任務。1。幫扶社區居民就近充分就業。以社區爲載體,實施“三公里”就業圈建設,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失業人員及其他有就業意願的社區居民就近就業。20__年力爭全市40%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到20__年全市70%以上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2。促進人力資源供需精準對接。聚焦勞動力資源供求信息不對稱、技術工人短缺等難題,暢通人力資源供需信息的對接與匹配。大力提高技能人才供給,年均新增技能人才1500人;舉辦招聘會不少於90場次,達成就業意向不少於3500人,企業缺工問題得到有效緩解。3。推動“53353”拓崗行動落地落實。募集開發一批就業崗位,安置有就業意願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因疫情失業人員等重點羣體。20__年開發青年見習崗位650個、短期見習崗位378個、政策性崗位招錄(招聘)計劃不低於360個、公益性崗位342個、臨時性專項崗位342個,崗位開發在9月底前完成。

二、工作措施

(一)以社區服務爲載體,助力“家門口”就業

1、創新社區就業服務平臺。大力開展“三公里”就業圈建設,幫助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便捷掌握就業政策、崗位招聘信息等,達到“三公里”內享受公共就業服務、實現就業的目標,促進更多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常態化開展“送崗進社區”等貼近羣衆需要的服務。

2、擴大社區就業崗位供給。綜合運用資金補貼、稅收優惠、金融支持等政策,加大對家政服務、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行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支持力度,按規定給予各類就業創業補貼,穩定崗位供給。鼓勵各地開發更多靈活就業、新業態就業崗位,滿足社區居民不同就業需求。加強對社區周邊個體工商戶等實體的崗位需求摸排,及時精準推送給社區居民。

3、幫扶社區困難羣體就業。每年開發公益性崗位342個,對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實現就業的困難人員託底安置。20__年在鎮(街道)、村(社區)開發安全信息員等臨時性專項崗位342個,安置有就業意願的因疫等原因失業人員,根據工作任務和工作時間,給予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鼓勵各鎮(街道)、村(社區)積極開發、儲備更多臨時性公益性崗位。落實定期聯繫失業人員制度、就業困難人員分級分類就業援助機制,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提供一對一就業援助,主動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幫扶,確保有就業需求的都能得到就業服務、符合條件的都能享受就業政策。

(二)以擴容提質爲關鍵,促進重點羣體就業

4、支持高校畢業生本地就業。以促進高校畢業生回桐留桐就業創業爲導向,加大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宣傳,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出臺的人才引進與培育政策措施。支持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鼓勵引導高校畢業生投身城鄉社區服務和鄉村振興領域。每年募集青年見習崗位650個,確保每一名有見習需求的未就業畢業生都能夠參加見習活動。20__年,開發378個短期就業見習崗位,安排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3-6個月就業見習等服務。全市機關事業單位和“三支一扶”、“村醫定向”等政策性崗位招錄(招聘)計劃不低於360個。

5、促進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紮實推進“兩強一增”工作,全年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2300人次,創業培訓不低於300人次。爲有需要的農民工免費提供1次職業指導、3個適合的崗位信息、1個培訓項目。密切關注外地返鄉農民工情況,把推進脫貧勞動者就業、農村困難家庭人員就業與解決企業用工短缺有機結合起來,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加強對脫貧勞動者就業幫扶力度,確保務工就業規模總體穩定,確保脫貧人口務工就業不少於2。9萬人。大力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安置脫貧人口就業,確保總體規模基本保持穩定,保持就業幫扶車間數量及帶動脫貧人口就業人數總體穩定。

6、推動退役軍人高質量就業創業。開展退役軍人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就業起航”行動,組織開展退役軍人就業服務月活動,舉辦專場招聘會,拓寬就業渠道,精準提供創業指導、就業援助、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就業。爲有創業需求和創業意願的退役軍人提供創業指導,加大創業扶持力度,激勵退役軍人回鄉創業。

7、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實施20__年殘疾人就業扶持工程,對殘疾人自力更生、自主創業給予資金扶持;紮實做好殘疾人就業宣傳年活動;開展殘疾人種植、養殖、農村電商等實用技術技能培訓和殘疾人定(穩)崗就業援助等活動,引導就業困難的殘疾人或殘疾人家庭實現就業。

(三)以供需匹配爲抓手,強化企業用工服務

8、建立重點企業用工服務機制。進一步完善人力資源市場日常招聘機制、用工保障服務應急解決機制、聯動服務機制、校園招聘及校企合作機制,健全重點企業用工常態化、規範化、服務化。建立重點企業“白名單”制度,落實用工包保責任制。將一次性缺工50人以上的重點工業企業、招商引資新開工投產項目作爲服務重點,加強鎮(街道、園區)和部門聯席會商,實現“重點交辦”、“快速反應”,做到“一企一策”、“特事特辦”,讓企業用工有保障、缺工有緩解。

9、擴大勞務合作成果。充分利用“兩皖”勞務對接中__與__縣之間合作機制,強化勞務合作密度,提升勞務合作效能。同時積極走出去,到人力資源豐富地區探索新建勞務合作基地,組織有用工需求的企業赴勞務合作基地開展招聘活動,大力招引企業急需的技能員工。

10、引進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針對企業用工形式多元化和用工需求的差異性,20__年引進市外人力資源服務公司3家,以後每年增加1家以上。積極鼓勵本市人力資源服務公司發展壯大,充分發揮人力資源服務公司在企業人力資源配置、人員輸送、技能培訓、後續管理服務等方面的作用。

11、推廣應用求職用工“一網通”平臺。推廣“__就業”微信公衆號、“__人力資源市場”抖音直播號,發佈崗位招聘信息、勞動者求職信息,實時與“__公共招聘網”、“安慶公共招聘網”無縫對接,通過後臺大數據精準匹配、信息推送,推動實現缺工企業崗位需求“一點發布、全市共享”、勞動者就業需求“一點填寫、精準送崗”。

12、擴大技能人才供給。圍繞社會急需緊缺職業(工種)和勞動者就業需求,精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0__年開展補貼性培訓3200人次以上。大力發展技工教育,穩步擴大系統培養技術工人規模,提高高級工培養比例,每年穩定向社會輸送400名合格技術工人。加強校企合作,鼓勵企業與技工、職業學校開展技能人才訂單培養、委託培養、短期培訓,爲企業“量身打造”技能人才。推進以企業、技工院校、社會評價組織等共同參與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引導企業將評價結果與待遇掛鉤,多方位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長渠道,年新增技能人才1500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0人。

(四)以提升質量爲支撐,深化多元服務機制

13、發揮多元服務主體作用。積極鼓勵支持本地競爭力強的3A級及以上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引進一批聚焦主業、能引進緊缺人才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規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落實《網絡招聘服務管理規定》《__省人力資源市場條例》,推動用人單位依法用工、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誠信服務。強化人力資源行業監管,發揮各類社會組織參與就業服務積極作用,依託各類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等,引導行業自律、規範內部治理,定期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

14、提升就業創業服務水平。加強“勞動最光榮,奮鬥最幸福”就業觀宣傳,努力營造崇尚勞動、積極就業的社會氛圍。積極組織職業指導進校園、進社區等,指導青年羣體、就業困難人員等合理設定就業預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常態化開展“四進一促”穩就業活動,組織實施公共就業服務專項行動,舉辦“2+N”特色招聘會。對就業容量大的批發零售、住宿餐飲等行業,健全規模性失業風險預警機制,加大困難行業企業扶持力度,鼓勵企業培訓留工穩崗。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獎補。高標準推進就業促進行動,打造“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失業人員及其他有就業意願的社區居民就近就業,推動更加充分就業。對達到省級、市級、縣級“三公里”充分就業示範社區標準的,分別給予社區10000元、8000元、6000元的一次性補貼,主要用於社區就業創業服務、政策宣傳及“三公里”就業圈宣傳推廣等,所需資金由同級財政統籌安排。

(二)“三公里”就業圈就業補貼。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運營機構組織重點羣體穩定就業、靈活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按規定給予運營機構穩定就業服務補助、靈活就業服務補助。對運營機構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按規定給予運營機構就業援助服務補助。對經營實體開發公益性崗位,組織公益性崗位對接,服務就業困難人員到崗就業的,按規定給予經營實體公益性崗位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各項補助、補貼從就業補助資金列支,具體補助標準按照安慶市購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指導目錄執行。

(三)招工引才補貼。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職業中介機構、職業經紀人招引返鄉或市外人員到重點工業企業或重點招商引資企業穩定就業一年以上,按照1000元/人的標準給予職業介紹補助。其中就業補助資金承擔300元/人,其餘部分由市財政依託人才基金統籌解決,每戶人力資源企業享受補貼不超過10萬元/年。

(四)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聚焦脫貧人口、農民工、失業人員等重點羣體就業需求,精準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五)一次性擴崗補助。企業新招用應屆高校畢業生,簽訂勞動合同並參加失業保險的,按照1000元/人標準給予企業一次性擴崗補助,並按照3000元/人標準給予高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補貼。所需資金由就業資金承擔。

(六)臨時性專項崗位獎補。對臨時性專項崗位安置因疫等原因失業人員就業的,根據安置人數,按規定由省級財政給予3000元/人的一次性獎補。

四、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保障。要把“就業促進行動作”爲重中之重,落實屬地責任,真抓長抓、快乾實幹,真正把好事實事辦到羣衆心坎上。“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創建、重點羣體就業、企業用工服務等已納入年度就業創業考覈和年度績效評價內容,要共同推動任務逐項落實。

(二)強化資金保障。統籌就業補助資金、職業技能提升專賬資金、鄉村振興銜接資金等保障各項政策落實,加大財政資金對就業促進暖民心工程的支持力度。

(三)強化服務保障。就業促進行動責任重大,任務艱鉅,要加強協同配合,及時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要加大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力度,面向重點羣體、用人單位、園區企業等分類宣傳,讓公共就業服務“觸手可及”,持續提升羣衆獲得感和滿意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