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載體話題

就業促進行動方案(精選6篇)作文

本文已影響 8.21W人 

篇一:就業促進行動方案

就業促進行動方案(精選6篇)作文

一、年度目標

20__年,將“三公里”就業圈平臺建設範圍擴展至全縣所有鄉鎮、村居,力爭6個以上城市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募集青年就業見習崗位540個左右,開發公益性崗位270個左右,全縣機關事業單位、“三支一扶”等政策性崗位招錄(招聘)計劃不低於110個。高校畢業生留__就業率達71%以上。舉辦招聘會不少於90場次。全年開展補貼性培訓4930人次以上,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2250人次以上。

二、推進舉措

(一)推廣“三公里”就業圈平臺建設。擴展“三公里”就業圈覆蓋範圍,推動基層就業服務網格化管理、精準化服務、智能化共享。擴大社區就業崗位供給,鼓勵開發更多靈活就業、新形態就業崗位,加大社區周邊個體工商戶等實體崗位摸排,及時精準推送給社區居民,促進社區居民“家門口”就業。

(二)促進重點羣體穩定就業。開展“青年人才回鄉工程”“兩強一增”行動,運用市場化社會化辦法增加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羣體就業創業崗位供給。募集開發一批見習崗位和公益性崗位,確保有需求的未就業畢業生都能參加見習活動,確保有需求且符合條件的困難人員都能安置公益性崗位。加強脫貧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幫扶,確保務工就業規模總體穩定。統籌做好退役軍人、退捕漁民、殘疾人等重點羣體就業。

(三)強化企業招工用工服務。開展“兩保五對接”“三級三方服務千企”行動,落實重點用工服務“白名單”制度。落實援企穩崗政策,鼓勵企業“點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培訓機構“上菜”。發揮省內、外勞務協作機制作用,常態化開展勞務對接活動。充分利用__公共招聘網、__人才網,實現全縣求職用工需求精準對接。緊盯功能膜產業需求,精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四)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開展高標準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強化市場日常監管和勞動保障監察行政執法。圍繞重點羣體和重點行業,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穩就業促就業行動。組織職業指導進校園、進社區等,指導青年羣體、就業困難人員等合理設定就業預期。常態化開展“四進一促”穩就業活動,組織實施公共就業服務專項行動,舉辦“2+N”特色招聘會。面向重點羣體、用人單位、園區、校園等分類宣傳就業政策及服務信息。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獎補。對達到省級、市級、縣級“三公里”充分就業示範社區標準的,分別給予社區10000元、8000元、6000元的一次性補貼,主要用於社區就業創業服務、政策宣傳及“三公里”就業圈宣傳推廣等,所需資金由就業補助資金統籌安排。對認定的“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按照不低於6000元/年標準給予獎補,用於社區就業創業服務、政策宣傳及“三公里”就業圈宣傳推廣等。

(二)就業見習補貼。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16-24歲失業青年,到見習單位參加就業見習。見習期間,見習單位給予見習人員發放見習生活補助,每人每月不低於2000元,其中就業補助資金按照每人每月1400元給予見習單位補貼;同時,見習單位爲見習人員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每人100元,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補助。

(三)招工引才,公益招聘相關補貼。民營人力資源機構,年度內一次性組織10人以上來我縣穩定就業6個月以上的,按照300元/人給予人力資源機構招工補貼,每戶人力資源企業享受補貼不超過10萬元/年。

(四)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聚焦脫貧勞動力、農民工、失業人員等重點羣體就業需求,精準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篇二:就業促進行動方案

一、年度目標

20__年,力爭50%的城市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募集青年就業見習崗位5100個左右,推動高校畢業生留皖就業率達71%以上。開發公益性崗位3100個左右。舉辦招聘會不少於900場次。全年開展補貼性培訓4。6萬人次以上,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3。4萬人次以上。

二、推進舉措

(一)推進“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建設。擴大“三公里”就業圈覆蓋範圍,推動基層就業服務網格化管理、精準化服務、智能化共享,更多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擴大社區就業崗位供給,鼓勵開發更多靈活就業、新形態就業崗位,加大社區周邊個體工商戶等實體崗位摸排,及時精準推送給社區居民,促進社區居民“家門口”就業。

(二)促進重點羣體穩定就業。開展“百萬大學生興皖”“兩強一增”行動,運用市場化社會化辦法增加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羣體就業創業崗位供給。常態化開展“接您回家”活動,逐步縮減農村轉移勞動力外出務工規模。募集開發一批見習崗位和公益性崗位,確保有需求的未就業畢業生都能參加見習活動,確保有需求且符合條件的困難人員都能安置公益性崗位。加強脫貧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幫扶,確保務工就業規模總體穩定。統籌做好退役軍人、退捕漁民、殘疾人等重點羣體就業。

(三)強化企業招工用工服務。開展“兩保五對接”“三級三方服務千企”行動,落實重點用工服務“白名單”制度。落實援企穩崗政策,鼓勵企業“點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培訓機構“上菜”。發揮市內、外勞務協作機制作用,常態化開展勞務對接活動。啓動高水平技師學院、優質技工學校和高水平專業創建,精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四)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開展高標準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強化市場日常監管和勞動保障監察行政執法。圍繞重點羣體和重點行業,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穩就業促就業行動,組織職業指導進校園、進社區等,開展求職能力實訓試點,指導青年羣體、就業困難人員等合理設定就業預期。常態化開展“四進一促”穩就業活動,組織實施公共就業服務專項行動,舉辦“2+N”特色招聘會。面向重點羣體、用人單位、園區、高校等分類宣傳就業政策及服務信息。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獎補。對認定的“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按照不低於6000元/年的標準給予獎補,主要用於社區就業創業服務、政策宣傳及“三公里”就業圈宣傳推廣等,所需資金從各級財政資金列支。

(二)“三公里”就業圈就業補貼。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對運營機構組織重點羣體穩定就業、靈活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給予運營機構300-500元/年/人的穩定就業服務補助、100元/次/人的靈活就業服務補助。對運營機構、就業幫扶車間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給予運營機構、就業幫扶車間400元/年/人的就業援助服務補助。

(三)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聚焦脫貧勞動力、農民工、失業人員等重點羣體就業需求,精準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對企業員工開展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

篇三:就業促進行動方案

一、年度目標

20__年,力爭18個城市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募集青年見習崗位不少於630個,開發公益性崗位不少於380個。舉辦招聘會不少於60場次。全年開展補貼性培訓不少於740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不少於2400人。

二、推進舉措

(一)推進“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建設。進一步拓展社區服務職能,深入開展“三公里”就業圈建設,推動基層就業服務網格化管理、精準化服務、智能化共享,更多社區達到“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標準。幫助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便捷掌握就業政策、崗位招聘信息等,達到“三公里”內享受公共就業服務、實現就業的目標。開發更多靈活就業、新形態就業崗位,滿足居民不同就業需求,幫助勞動者在“家門口”實現“宿速就業”。

(二)促進重點羣體穩定就業。大力實施“百萬大學生興皖”行動,紮實推進“兩強一增”工作,運用市場化辦法增加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羣衆就業創業崗位供給。募集開發一批見習崗位和公益性崗位,確保有需求的未就業畢業生都能夠參加見習活動,確保有就業需求的困難人員都能得到就業服務、符合條件的都能享受就業幫扶。加強脫貧人口、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幫扶,確保務工就業規模總體穩定。精準提供創業指導、就業援助、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保障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重點羣衆充分就業。

(三)強化企業招工用工服務。開展“兩保五對接”“三級三方服務千企”行動,落實重點用工服務“白名單”制度。落實援企穩崗政策,鼓勵企業“點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培訓機構“上菜”的服務模式。發揮勞務協作機制作用,常態化開展勞務對接、勞務輸出、勞務轉移等,有序實現本地勞動者轉移就業。積極推廣全省求職用工“一網通”平臺,推進實現缺工企業崗位需求“一點發布、全省共享”、勞動者就業需求“一點填寫、精準送崗”。圍繞社會急需緊缺職業(工種)和勞動者就業需求,精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強校企合作,鼓勵企業與技工院校、職業院校開展技能人才訂單培養、委託培養、短期培訓,爲企業“量身打造”技能人才。

(四)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開展高標準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強化市場日常監管和勞動保障監察行政執法。圍繞重點羣衆和重點行業,實施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穩就業促就業行動。組織職業指導進校園、進社區等,指導青年羣體、就業困難人員等合理設定就業預期。常態化開展“四進一促”穩就業活動,組織實施公共就業服務專項行動,舉辦“2+N”特色招聘會。面向重點羣體、用人單位、園區、高校等分類宣傳就業政策及服務信息。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獎補。對認定的“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按照不低於6000元/年的標準給予獎補,主要用於社區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及“三公里”就業圈推廣等公共就業創業服務。

(二)“三公里”就業圈就業補貼。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運營機構組織重點羣體穩定就業、靈活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按規定給予運營機構300—500元/年/人的穩定就業服務補助、100元/次/人靈活就業服務補助。對運營機構、就業幫扶車間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給予運營機構、就業幫扶車間400元/年/人的就業援助服務補助。

(三)公共招聘服務平臺補貼。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入第三方運營機構改造、維護、運營公益性公共招聘服務平臺,完善註冊企業與註冊求職者精準對接的功能,根據實現穩定就業的人數,對運營機構進行業績考覈並給予補貼。

篇四:就業促進行動方案

一、目標任務

重點解決社區“三公里”內困難羣體就業不充分,縣域範圍內就業供需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進一步發揮政府促進、市場調節作用,織密就業幫扶“一張網”,爲勞動者和用工企業提供更多暖心服務。

(一)促進社區居民就近就業

20__年,社區“三公里”就業圈平臺全縣所有鄉鎮駐地社區實現全覆蓋;20__年,全縣所有社區實現全覆蓋。20__年,“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覆蓋率達到50%,20__年達到60%,20__年達到90%以上;20__年社區“三公里”就業圈平臺居民累計登記人數1萬人,入駐企業1500家,提供在線崗位1。5萬個。力爭20__年,平臺居民累計註冊登記4萬人,入駐企業5000家,提供在線崗位5萬個。

(二)促進重點企業用工

每年舉辦招聘會不少於76場次,服務企業不少於1280戶次,達成意向數不少於1580人。大力提高技能人才供給,年均新增技能人才1200人。重點產業鏈企業動態缺工率不超過5%。

(三)促進高校畢業生來__就業

精準對接重點企業用工需求,結合高校專業設置,每年開展“招才引智進高校”活動不少於10場,促進校企合作不少於3次,開展返鄉畢業生專場就業招聘活動不少於2次。

二、工作措施

(一)實施三大計劃,推進社區“三公里”就業圈提質增效

1、實施擴容增量計劃。發揮縣就業工作領導小組牽頭抓總作用,由各成員單位、各鄉鎮(園區)彙總下屬單位、轄區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政府購買崗位招聘計劃和招聘公告信息,同步在社區“三公里”就業圈服務平臺發佈。加大市場開拓和崗位開發力度,擴大平臺入駐企業規模,利用社區“三公里”就業圈平臺同步發佈各類企業公益性崗位信息。把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就業幫扶納入社區“三公里”就業圈服務範圍,由運營機構協助社區免費提供高效、精準的實名制幫扶服務。

2、實施功能增值計劃。依託平臺技術革新,儘快熟悉系統完善和功能增值,完善社區就業人羣標註,加強APP推送、微信通知、智能語音、短信推送等新功能使用。利用好新開發“三公里”就業圈服務平臺的直播系統,圍繞地方特點和產業需求,開展特色技能培訓,強化重點羣體就業創業培訓和新業態新模式從業人員技能培訓,提升就業創業能力。

3、實施就業困難人員兜底計劃。每年開發公益性崗位800個左右,託底安置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實現就業的困難人員,確保每一位有安置需求、符合條件的困難人員都能得到公益性崗位安置。20__年,爲緩解當前階段性就業壓力,在鄉鎮(園區)、社區開發疫情防控員、安全信息員等臨時性專項崗位500個,安置有就業意願的因疫情等原因失業人員,根據工作任務和工作時間,由財政資金給予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探索建立公益性崗位穩就業響應機制,積極開發、儲備更多臨時性公益性崗位。落實定期聯繫失業人員制度,完善困難人員檔案,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提供“一對一”就業援助。縣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立“職業指導工作室”,鄉鎮(園區)、社區建立一批“職業指導工作站”,主動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幫扶,使有就業需求的都能得到就業服務、符合條件的都能享受就業政策。

(二)實施三大行動,促進重點羣體就業

1、實施“兩誠兩爲”行動,促進高校畢業生市內就業。實施“誠邀外地大學生來肥就業,誠邀在肥大學生留肥就業”行動。每年募集青年就業見習崗位470個,20__年新增290個臨時性就業見習崗位,安排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羣體開展3—6個月就業見習。完成市下達的科技特派員、“三支一扶”、“特崗教師”等政策性崗位招錄(招聘)計劃任務,支持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支教、支農、支醫和幫扶鄉村振興工作。持續擴大國有企業招聘規模,其中水電氣、公交等領域國有企業崗位增加比例不少於5%。

實施“爲企業找員工,爲求職者找崗位”行動。常態化開展“四進一促”穩就業活動,舉辦“2+N”特色招聘會,即每週三舉辦1次招工會、每週六舉辦1次招纔會,平時舉辦N場各類特色招聘會。廣泛運用空中宣講、帶崗直播等線上招聘方式,面向重點羣體、用人單位、園區、高校等分類精準推送就業政策及服務信息,讓公共就業服務“觸手可及”。

2、實施“兩強一增”行動,促進農民工本地就業。紮實推進“兩強一增”工作,加強在鄉農民工定期聯繫和分級分類服務,暢通就業求助渠道,建立健全動態更新的崗位儲備機制和多方聯動的快速響應機制。優先幫扶有勞動能力且有在本地就業意願的家庭,爲有需要的農民工免費提供1次職業指導、3個崗位信息、1個培訓項目,每年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3600人次以上。加強對脫貧人口就業幫扶,確保務工就業規模總體穩定。對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確實需要裁員的企業,提前介入指導,同等條件下優先留用脫貧人口及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力爭到20__年,農村居民新進入二、三產業就業人數達2萬人。

3、實施“就業起航”行動,推動退役軍人高質量就業。開展退役軍人“就業起航”行動,組織開展退役軍人就業服務月活動,舉辦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拓寬就業渠道,精準提供創業指導、就業援助、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就業。加大創業扶持力度,持續推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園地建設,激勵更多__籍退役軍人回鄉創業。

(三)建立健全五個機制,強化企業用工服務

1、建立重點企業用工服務機制。健全重點骨幹企業用工常態化服務機制,充分發揮人社服務專員作用,圍繞重點領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建立重點企業“白名單”制度,落實重點企業用工“包保”責任制。組建由縣人社、經信、發改、商務等部門組成的招工服務專班、招工小分隊,爲重點企業提供“一企一策”個性化用工招工服務,讓重點企業用工有保障、季節性缺工有緩解。重大項目招商引資時,縣人社等部門要積極會同有關部門做好招用工服務,爲企業招引創造良好用工環境。

2、建立勞動力資源協作機制。深化與皖北等勞務輸出地合作,建立區域對接、縣縣對接、鄉企對接勞動力資源協作聯盟,開展常態化勞務用工招聘活動。支持縣內重點企業與協作聯盟城市的技工院校、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交流,支持技工院校和職業院校輸送學生來肥就業。

3、建立就業信息化平臺共享機制。藉助全省求職用工“一網通”平臺,提高崗位供需匹配的有效性。加強企業崗位招聘信息、勞動者求職信息動態更新,通過__公共招聘網後臺大數據精準匹配、信息推送,推動實現缺工企業崗位需求“一點發布、全省共享”、勞動者就業需求“一點填寫、精準送崗”。依託__市人力資源服務子系統信息平臺,推廣使用全省求職用工APP小程序,讓勞動者求職更加方便快捷、企業用工更加精準高效。

4、建立技能人才常態化供給機制。圍繞社會急需緊缺職業(工種)和勞動者就業需求,精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每年開展補貼性培訓7500人次以上。加強校企合作,鼓勵企業與技工院校、職業院校開展技能人才訂單培養、委託培養、短期培訓,爲企業“量身打造”技能人才。推進企業、技工院校、社會評價組織等共同參與的評價制度改革,引導企業將評價結果與待遇掛鉤,多方位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長渠道。

5、深化多元化公共就業服務機制。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展自主品牌建設,培育一批守法經營、誠信服務的綜合性人力資源服務骨幹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加強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建設,引導行業自律,規範內部管理。定期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加強案件查處曝光,促進行業優勝劣汰。

加強“勞動最光榮,奮鬥最幸福”就業觀宣傳,努力營造崇尚勞動、積極就業的社會氛圍。充分發揮職業指導專業團隊作用,積極組織職業指導進校園、進社區等,指導青年羣體、就業困難人員等合理設定就業預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圍繞“芯屏汽合”“急終生智”“新光大道”等重點產業開展空中宣講、帶崗直播等線上招聘活動。

三、保障機制

(一)成立工作專班

成立由縣政府分管副縣長任組長,縣政府辦公室聯繫人社工作負責人和縣人社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縣直有關單位和各鄉鎮(園區)負責人爲成員的縣就業促進行動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縣人社局。

(二)加強政策支持

1、“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獎補。對認定的“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按照不低於6000元/年的標準給予獎補,主要用於社區就業創業服務、政策宣傳及“三公里”就業圈宣傳推廣等,所需資金從縣級財政資金列支。

2、“三公里”就業圈就業補貼。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運營機構組織重點羣體穩定就業、靈活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按規定給予運營機構穩定就業服務補助、靈活就業服務補助。對運營機構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按規定給予運營機構就業援助服務補助。對經營實體開發公益性崗位,組織公益性崗位對接,服務就業困難人員到崗就業的,按規定給予經營實體公益性崗位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各項補助、補貼從就業補助資金列支,具體補助標準按照__省購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指導目錄執行。

3、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聚焦脫貧人口、農民工、失業人員等重點羣體就業需求,精準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對於參加就業技能培訓的人員,按照“先繳後補、直補個人”方式,按培訓項目不同,給予最高2400元/人的培訓補貼,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發放生活補助;對開展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的,根據培訓合格人數給予企業800元/人的培訓補貼;對開展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的,按取得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人數分別按2000元/人、3500元/人、5000元/人給予培訓補貼。補貼標準按照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印發的《就業技能培訓職業(工種)目錄及補貼標準(20__版)》規定執行。省級目錄內的職業(工種)補貼標準,我縣不再提高;不在省級目錄內的,按照市人社局覈定標準發放。

4、階段性穩就業補貼。按規定統籌使用就業補助資金和地方財政資金,對在保持正常生產、不裁員或少裁員的餐飲、零售、旅遊、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企業,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一次性穩定就業補貼。

5、重點羣體就業補貼。對非市域範圍全日制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來我縣企業求職的,發放500元至1000元一次性面試補貼;對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職業院校畢業生在我縣重點企業穩定就業12個月以上的,3年內社會保險個人繳納部分給予全額補貼;對符合條件的家庭困難畢業生,按1500元/人的標準一次性發放求職創業補貼;對中小微企業新招用應屆高校畢業生,並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連續繳納社會保險費滿6個月的,按照1000元/人的標準給予企業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對與小微企業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並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業補貼;小微企業招用畢業年度和離校2年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並按照企業爲高校畢業生實際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企業補貼(不含個人繳納部分),補貼期限不超過12個月;對參加見習的高校畢業生按照2000元/月標準發放見習補貼;對畢業2年內的高校畢業生,首次創辦小微企業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並連續繳納社會保險6個月以上,給予1萬元初始創業補貼;對首次創辦小微企業的退役軍人、殘疾人、就業困難人員、脫貧勞動力、返鄉農民工等特殊羣體,正常經營6個月以上,並連續繳納社會保險6個月以上,給予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落實吸納就業補貼、園區房租、水電氣補貼等政策,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

(三)強化督導評價

工作專班要加強統籌協調,建立調度通報工作機制,強化監督問效,確保按時按質完成工作任務。成員單位和各鄉鎮(園區)按照職責分工、壓實工作責任,定期向專班彙報工作進展情況。

篇五:就業促進行動方案

一、目標任務

着力解決社區“三公里”範圍內困難羣體就業不充分、市域範圍內勞動力用工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在尊重勞動者自主擇業的同時,進一步發揮政府促進、市場調節作用,形成“政府主抓、園區主責、企業主體、市場主導、高校主場”工作格局,通過“挖掘潛力、外引擴容、吸引迴流、提技增能、線上線下”五條路徑,織密就業幫扶“一張網”,爲勞動者和用工企業提供更加便捷的暖心服務。

(一)促進勞動者充分就業。20__年,實現全市新增城鎮就業4萬人、新增轉移農業勞動力5。6萬人、新增技能人才1。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幫扶率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爲全市企業招工7萬人以上。

(二)促進社區居民就近就業、充分就業。目前,__主城區共69個社區,其他6個縣(市)共109個社區,力爭20__年實現75個社區達到充分就業社區標準,達標率超40%;20__年實現100個社區達到標準,達標率超55%;20__年實現120個社區達到標準,達標率超65%;20__年實現130個社區達到標準,達標率超70%。

(三)促進人力資源精準匹配。聚焦勞動力資源供求信息不對稱、技術工人緊缺等難題,發揮組織就業、技能就業的重要作用,着力解決企業缺工問題。在__4所高校畢業生留__就業率實現逐年增長,安徽科技學院20__年留__率8%,自20__年每年增長10%以上,到20__年達到40%;__學院20__年留__率15%,自20__年每年增長10%以上,到20__年達到40%;__職業技術學院20__年留__率60%,自20__年每年增長5%以上,到20__年超70%;__城市職業學院20__年留__率45%,自20__年每年增長6%以上,到20__年超60%。20__年舉辦招聘會1000場次以上,達成就業意向不少於2。5萬人。加大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幫扶力度,確保幫扶率100%。

二、工作措施

緊密結合我市實際,深入實施“四大行動”和“六大工程”,同步解決“就業難”和“招工難”,以更高質量、更加充分就業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

(一)深入實施“來__、正當時”高校秋招行動。抓住高校畢業生秋招黃金期,繼續開展“千企百校·智匯__”集中雲招引活動,將雲平臺和重點企業用工需求,通過第三方平臺推送至全國700餘所高校,擴大信息宣傳覆蓋面。探索在市內高校設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驛站”,助力市內高校畢業生留__就業創業,打通就業供需“最後一公里”。加強校企對接,充分利用部、省平臺組織市內重點缺工企業參與或舉辦各類校園專場招聘會。出臺高校畢業生築夢亭城若干措施,從優化供需對接、拓寬就業渠道、加強就業扶持等方面鼓勵高校畢業生留__就業創業。

(二)深入實施社保領域“降、緩、返、補、擴”助企紓困行動。實施“降、緩、返、補、擴”組合政策,幫助企業紓困解難。降,即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政策至20__年4月30日,費率按1%執行。緩,即針對餐飲、零售、旅遊、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企業,緩繳社會保險期限不超過1年,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返,即20__年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大型企業按30%、中小微企業按90%比例進行返還。補,即20__年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89萬人次,實施農民工技能培訓1。1萬人次,預計發放各類培訓補貼1000萬元。擴,即失業補助金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__年12月31日,按照規定給予繼續發放失業保險金、給予2000元一次性臨時生活補貼。

(三)深入實施“診千企、優環境、促和諧”兩年行動。加強企業和職工協調勞動關係能力建設、政府調整勞動關係能力建設和社會組織參與協調勞動關係能力建設,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全市勞動關係和諧穩定,助力打造“亭滿意”營商環境。20__年,完成規上(限上)企業規章制度合規性診斷、法律法規宣傳、用工服務指導1000戶以上。20__年,完成全市所有規上(限上)企業診斷、服務工作,規上(限上)企業全部達到和諧勞動關係示範企業認定標準。

(四)深入實施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清理整頓專項行動。進一步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監管,維護公平、規範、競爭、有序的就業環境,開展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整頓“四項行動”:以打擊“黑職介”爲重點,清理非法人力資源服務活動;以打擊虛假招聘爲重點,規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經營行爲;以打擊就業歧視爲重點,查處用人單位招聘違法違規行爲;以打擊侵害勞動者人身財產權益行爲爲重點,嚴懲與職介相關違法犯罪活動。

(五)深入實施“三公里”就業圈建設工程。大力開展“三公里”就業圈建設,幫助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便捷掌握就業政策、就業崗位招聘信息等,達到“三公里”內享受公共就業服務、實現就近就業。鼓勵開發更多靈活就業、新形態就業崗位,滿足社區居民不同就業需求。當前重點穩定29家平臺企業,實現近3000人的外賣騎手崗位,1300多個網約車駕駛員崗位以及4500個網絡貨運駕駛員崗位。6月底前,完成對社區周邊個體工商戶等實體崗位需求摸排,及時精準推送給社區居民。積極推進“零工驛站”建設,20__年建設30個網點,爲求職者提供1分鐘登記、1小時工作意向反饋、1天與企業有效對接、1周就業、1個月跟蹤回訪的“5個1”服務。

(六)深入實施“一中心多點”網絡化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工程。以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爲中心,以零工驛站、創業就業驛站等爲載體,打造網絡化就業服務體系,增強市、縣公共就業服務中心職能,將就業服務增容、就業陣線前移,打通政府、企業與求職者的信息壁壘,讓勞動者享受更加優質的就業服務。與第三方聯手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實時跟蹤瞭解就業動態數據,形成矩陣化聯動體系,實現區域就業閉環。探索推進__公共招聘網與在__高校網站數據互通共享,推廣求職用工APP小程序,讓勞動者求職更加方便快捷、企業用工更加精準高效。按照“五五”打法,持續推進“政府+園區+企業+市場”幫招模式,健全重點企業用工常態化服務機制,在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建立重點企業“白名單”制度,落實用工包保責任制,確保幫招7萬人以上,緩解企業用工難題,促進勞動者就業。

(七)深入實施重點羣體就業擴容提質工程。針對高校畢業生羣體,開展“四進一促”“人社局長進校園”等活動,多渠道爲高校畢業生宣傳就業創業政策。每年募集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崗位3000個以上,確保每一名有見習需求的未就業畢業生都能夠參加見習活動。20__年,開發2000個短期見習崗位,安排未就業畢業生參加3—6個月就業見習、疫情防控服務等;機關事業單位、“三支一扶”“特崗教師”等政策性崗位招錄(招聘)計劃不低於1600個;持續擴大國有企業招聘規模,統籌全市32家國有平臺公司加大招聘應屆大學生力度,其中供電、公交等領域國有企業崗位增加5%以上。針對就業困難羣體,每年開發3000個公益性崗位,實行託底安置,確保每一位有安置需求、符合條件的困難人員都能得到安置。20__年,在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開發疫情防控員、安全信息員、交通文明勸導員、環境監督員等臨時性專項崗位2000個,安置有就業意願的因疫情等導致失業人員,根據工作任務和工作時間,由各級財政資金給予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針對農民工羣體,紮實推進“兩強一增”工作,每年開展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2萬人次以上,爲有需要的農民工免費提供1次職業指導、3個適合的就業崗位信息、1個培訓項目。失業農民工可在戶籍地、常住地、就業地、參保地進行登記,享受均等化公共就業服務。密切關注受疫情影響從滬蘇浙等地返鄉農民工情況,通過本地消化和市內協作,引導儘快實現就業。常態化對脫貧人口外出務工情況進行監測,同時,積極發揮就業幫扶車間帶動就業作用,加強對脫貧人口就業幫扶,確保務工就業規模總體穩定。針對退役軍人羣體,開展退役軍人能力提升專項行動、“就業起航”行動,組織開展退役軍人就業服務月活動,舉辦專場招聘會不少於16次,拓寬就業渠道,精準提供創業指導、就業援助、職業技能培訓等公共服務,每年培訓900人,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就業。

(八)深入實施技能人才培育工程。圍繞社會急需緊缺職業(工種)和勞動者就業需求,精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0__年開展補貼性培訓3萬人次以上。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實現__技師學院獨立辦學,支持企業舉辦技工院校,穩步擴大系統培養技術工人規模,提高高級工培養比例,每年穩定向社會輸送2000名以上合格技術工人。加強校企合作,鼓勵企業與技工院校、職業院校開展技能人才訂單培養、委託培養、短期培訓,爲企業“量身打造”技能人才;鼓勵企業在相近或社會通用專業中選拔在校生組成“訂單班”,根據企業需求組織教學,提升畢業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開設“新型學徒制班”,打造“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業與院校雙師聯合”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完善以企業、技工院校、社會評價組織等共同參與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引導企業將評價結果與待遇掛鉤,多方位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長渠道,年新增技能人才1。6萬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000人以上。

(九)深入實施八大產業鏈產才融合工程。加強與第三方合作,完成對__八大產業鏈用工底數摸排,發佈月度、季度、年度八大產業鏈就業指數報告;通過“線上就業E站+線下就業驛站”模式,實現市內用工支撐;通過“市內+市外”模式,實現更大範圍人才支撐;通過與高校共建產業學院和實訓基地,加強八大產業鏈人才培育和集聚。開展線上“48+12+2+N”模式招聘推薦會,即每年48次(每月4次)單行業小型專場網絡招聘、每年12次(每月1次)跨行業中型網絡招聘會、每年2次(年初、年中各1次)多行業大型網絡招聘會。線下搭建專項就業驛站10個、開展3場專項招聘會、八大產業鏈求職諮詢會議2場。

(十)深入實施人力資源產業園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有核心產品、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20__年達到30家,20__年達到60家。積極構建“一個園區+一批平臺+一套體系+一支基金”的產業培育模式,既爲企業用工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同時也大力培育人力資源產業。鼓勵各縣(市、區)、__經開區、中新蘇__高新區建設1個市級人力資源產業園,暫不具備市級人力資源產業園建設條件的,要結合地方主導和人才需求,建設專業性、行業性人才(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集聚)市場。依託省勞動力資源協作聯盟,常態化開展市外勞務對接。充分發揮駐外農民工工作站作用,引導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加強與皖北地區人力資源勞務協作,建立市縣鄉企對接機制,適時組織園區企業赴皖北舉辦招聘會,引導皖北勞動者來__就業,幫助皖北勞動者提升技能水平、實現更高質量就業和融入就業地生活。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獎補。積極參加省級“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工作評選申報,力爭我市成爲全省3個較好市之一,至少1個縣(市、區)獲省評充分就業社區,除省級財政分別給予獎補外,對獲評的縣(市、區)由市級財政再給予30萬元獎補。對認定的“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按照不低於9000元/年的標準給予獎補(其中市級財政補貼3000元、縣級財政補貼6000元),主要用於社區就業創業服務、政策宣傳及“三公里”就業圈宣傳推廣等,所需資金從各級財政資金列支。

(二)“三公里”就業圈就業補貼。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運營機構組織重點羣體穩定就業、靈活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按規定給予運營機構穩定就業服務補助、靈活就業服務補助。對運營機構幫扶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根據就業人數,按規定給予運營機構就業援助服務補助。對經營實體開發公益性崗位,組織公益性崗位對接,服務就業困難人員到崗就業的,按規定給予經營實體公益性崗位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各項補助、補貼從就業補助資金列支,具體補助標準按照安徽省購買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指導目錄執行。

(三)全省公共招聘服務平臺補貼。通過政府購買信息化、精細化就業服務成果的方式,市財政每年按照中央及省下達就業創業資金的5%予以配套支持,主要用於引入第三方運營機構改造、維護、運營公益性我市公共招聘服務平臺,完善註冊企業與註冊求職者精準對接的功能,根據實現穩定就業的人數,對運營機構進行業績考覈並給予補貼;加大皖北地區勞動者轉移到我市穩定就業補貼力度,所需資金從就業補助資金中列支。

(四)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聚焦脫貧人口、農民工、失業人員等重點羣體就業需求,精準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20__年,因疫情防控實施靜態管理7日以上的天長市,可對因疫情防控停產停業的中小微企業,依據參加失業保險職工人數,按500元/人標準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同一企業只能享受一次,所需資金由失業保險基金承擔。

(五)階段性穩就業補貼。結合穩就業需求,按規定統籌使用就業補助資金和地方財政資金,可對在疫情防控期間保持正常生產、不裁員或少裁員的餐飲、零售、旅遊、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企業,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一次性穩定就業補貼。

(六)臨時性專項崗位獎補。對臨時性專項崗位安置因疫情等原因失業人員就業的,根據安置人數,由省級財政給予崗位所在地3000元/人的一次性獎補,各縣(市、區)財政再給予1500元/人的一次性獎補。

篇六:就業促進行動方案

爲深入貫徹落實《省人民政府關於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__府發〔20__〕__號)精神,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結合實際,制定如下方案。

一、總體要求

全面學習貫徹黨的__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____關於就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視察__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市工作要求,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高質量發展爲統攬,實施就業優先戰略,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完善重點羣體就業支持體系,加強困難羣體就業兜底幫扶,以高質量的人力資源開發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助力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全市平均每年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萬人以上,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5000人以上,促進困難人員就業3500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國家調控範圍內,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保持穩定,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

二、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

(一)推動高質量發展穩定和擴大就業

1、突出工業強市穩定就業基礎。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把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作爲經濟發展的優先目標,優先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產業、行業、企業,努力實現經濟增長和就業擴容提質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更大力度推進工業強市,把發展工業作爲首要任務,深入實施工業倍增行動,推進煤電鋼材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穩定就業基礎。

2、發展新興產業培育就業新的增長極。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優化營商環境,積極發展共享經濟、數字經濟,支持和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積極鼓勵靈活就業。依託新興產業的培育壯大,發展特色輕工及紡織、現代物流業;依託__氣候優勢和旅遊資源,促進現代服務業、養老業的升級發展,培育就業新的增長極。

(二)健全就業影響評估機制

3、開展重大政策就業影響評估。強化財政、投資、產業政策支持就業導向,綜合評估對本地區就業崗位、就業環境、失業風險的影響。

4、實施重點項目企業帶動就業評估。實施重大項目、招商引資時將對就業帶動量和質的提升作爲重要考量。重點項目實施單位和重點企業行業主管部門要動態掌握提供就業崗位需求信息,幫助項目和企業解決用工問題。政府投資工程項目要大力實施以工代賑,落實勞務報酬佔比規定。

5、開展就業形勢評估。開展就業統計監測,每季度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重點羣體、重點時段就業失業狀況,人力資源市場供求開展分析,提出應對建議。

(三)擴大市場化崗位供給

6、發展產業增加就業崗位。圍繞“四新”主攻“四化”,加快發展壯大“2+7”產業板塊,聚焦服務業重點產業等,挖掘就業崗位。發展“__三寶”特色產業、新能源電池及材料“風口”產業,壯大能礦裝備製造業規模,積極支持玄武岩、硫酸錳、紡織、鋁及鋁加工產品等產業發展壯大,增強產業帶動就業能力。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科技型企業培育,擴大就業空間。

7、大力招商引資促進本地就業。按照產業發展方向,落實產業優惠(扶持)政策,結合脫貧勞動力、易地搬遷勞動力、農村低收入人口等羣體就業需求,加大勞動密集型企業招商引資力度,更多吸納本地勞動力就業。

(四)穩定和擴大政策性崗位規模

8、穩定和擴大公共崗位招錄(聘)規模。根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編制存量,統籌公務員(人民警察)、選調高校優秀畢業生、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招聘,穩定公共崗位招錄(聘)規模。

9、穩定和擴大基層項目招錄(聘)規模。穩定和擴大“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三支一扶”計劃等基層項目規模。落實基層法官檢察官助理規範便捷招錄機制,穩定科研助理、訂單班招聘規模。按規定做好村(社區)專職人民調解員招聘。積極開發鄉村振興村務員、勞動保障協管員、社區工作者等崗位。

(五)支持企業穩崗擴崗

10、落實助企紓困政策。對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進行政策支持。參保企業上年度未裁員或裁員率不高於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30人(含)以下的參保企業裁員率不高於參保職工總數20%的,可申請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中小微企業按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60%返還,大型企業按30%返還,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__年12月31日。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以單位形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參照實施。對吸納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就業的企業,按規定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

11、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圍繞實體經濟和小微企業穩崗擴崗創新產品服務,加大貸款投放力度。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政策,圍繞農村勞動力、高校畢業生等羣體創業需求,通過“四個聚焦”(聚焦創業就業真擔保、聚焦服務重點善擔保、聚焦一站辦理快擔保、聚焦貸款安全能擔保)支持其創辦投資少、風險小的創業項目,對符合條件的落實免除反擔保要求,健全風險分擔機制和呆賬覈銷機制。對因自然災害、重特大突發事件影響流動性遇到暫時困難的創業擔保貸款借款人,可申請不超過1年的展期還款(展期期限內貸款不予以貼息),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__年12月31日。

三、促進重點羣體就業創業

(六)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羣體就業創業

12、落實留黔行動。認真落實高校畢業生留黔行動,用足用好各類政策性崗位,整合各類就業創業政策,強化就業服務供給,爲高校畢業生在__就業創業創造條件。

13、做實就業服務。做好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後信息銜接,確保每年8月底前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不低於80%。實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動態更新完善信息數據,確保年底實名登記就業率達90%以上。

14、開展職業指導。建立覆蓋全市高校的職業指導服務站(中心),按畢業生人數1:500的比例配備就業指導教師。舉辦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推動職業認知促進項目。鼓勵社會組織機構開展職業指導服務,組織優秀職業指導師進校園、進社區,提供職業指導服務,引導畢業生進企業,提升職業感知。

15、加強就業幫扶。實施青年就業啓航計劃,加強對失業青年的就業幫扶,開展職業指導和創業培訓,增強就業創業意願,提升就業創業能力水平,幫助他們儘快實現就業創業。落實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場地支持、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等政策,擴大一次性自主創業補貼對象範圍。

(七)促進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

16、培育勞務品牌帶動就業。挖掘培育勞務品牌,建好勞務品牌專家庫提供智力支撐,舉辦勞務品牌培訓班和市級優秀勞務品牌評選,培育壯大“__電工”“__護理工”“__礦工”“__羊湯工”“__三寶工”等優勢勞務品牌,促進穩定就業。

17、落實幫扶政策引導就業。落實對跨縣務工且穩定就業3個月及以上的脫貧人口(含監測對象)、易地搬遷人口、農村低收入人口給予一次性交通補助,對吸納脫貧人口就業的就業幫扶車間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和一次性獎補。按規定給予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新返鄉農村勞動力就業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深化易地搬遷安置區按比例安排就業機制。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安置區周邊以工代賑項目、基層服務管理和公共服務項目優先安排崗位吸納搬遷羣衆就業。

18、完善供需清單幫扶就業。建立完善“1+3”清單(崗位供給清單和就業人員清單、失業人員清單、有意願外出人員清單)制度,加強信息監測,動態掌握農村勞動力就業狀態和需求,分類幫扶,促進脫貧勞動力務工規模保持在24萬人以上。

19、引導返鄉就業創業助力鄉村振興。持續實施“雁歸興貴”行動計劃,開展支持返鄉人員創業專項行動,持續強化農民工就業服務,着力提升農民工就業能力,推進農民工創業示範園、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就業幫扶基地等創業載體建設,鼓勵引導有技能、有資金、有經驗的勞動力返鄉就業創業,助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支撐。到2025年,每年促進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返鄉就業創業3。6萬人以上。

(八)促進失業人員就業和加強困難羣體幫扶

20、做好失業登記和就業服務。通過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或失業登記線上服務平臺,多渠道及時受理登記失業申請,推進失業登記全覆蓋。精準掌握失業人員失業原因、技能水平、就業意願等信息,建立信息臺賬,健全分級分類服務機制,按照需求提供崗位推薦、技能培訓等就業服務。對超出失業登記年齡但有求職、培訓需求的,繼續提供就業創業服務。

21、落實失業保險政策。參加失業保險1年以上的企業職工或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可申請技能提升補貼,每人每年享受補貼次數最多不超過3次,政策實施期限截至20__年12月31日。對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做好失業保險金髮放、基本醫療保險費(含生育保險費)代繳和失業農民工一次性生活補助等常規性保生活待遇發放工作。

22、積極開展就業援助。將零就業家庭、低保家庭、脫貧戶和大齡、殘疾、長期失業等人員納入就業援助範圍。制定援助方案,打包兌現就業補貼政策。加強就業困難人員生活幫助,對符合條件的納入臨時救助或最低生活保障範圍。

(九)促進靈活就業和發展新就業形態

23、發展新就業形態。規範發展新就業形態,圍繞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開展網絡創業培訓,提升新就業形態羣體就業創業能力。行業主管部門加強本行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用工統計監測、監督管理和服務保障,掌握平臺企業新就業形態羣體的就業情況。

24、加強靈活就業人員服務。加大對靈活就業人員信息採集,圍繞特色產業、服務行業新形態就業需求搭建季節性、行業性靈活就業服務對接平臺。充分發揮行業部門統籌作用,加大對靈活就業人員分類培訓、崗位推薦、職業指導等就業服務,促進靈活就業人員多渠道就業。按規定兌現就業困難人員和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

(十)促進其他重點羣體就業創業

25、促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開通退役軍人優先辦理“綠色通道”。舉辦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活動,強化退役軍人職業技能培訓,拓寬行業教育合作領域,持續推進退役軍人教育培訓基地(孵化基地)建設,加強失業和就業困難退役軍人就業幫扶和援助。

26、促進殘疾人就業創業。開展促進和幫助殘疾人員就業服務活動,實施農村產業基地帶動就業、社會企業安置就業、輔助性就業機構幫扶就業、殘疾人自主創業等殘疾人就業幫扶行動,扶持殘疾人或其配偶就業創業。

27、促進其他羣體就業創業。搭建女性創業服務平臺,探索更多適合女性的彈性工作、居家等靈活就業模式,持續實施“錦繡計劃”項目。統籌做好戒毒康復人員、刑滿釋放人員等羣體就業創業工作。

四、完善就業公共服務體系

(十一)加強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建設

28、完善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以創建全國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範城市爲抓手,以城市爲中心,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就業服務網絡。推進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1中心4平臺”模式,在全市鄉(鎮、街道)、村(居)和易地搬遷安置點建設就業創業服務中心,黨員先鋒服務平臺、零工市場服務平臺、創業擔保貸款服務平臺、技能培訓服務平臺,提升就業創業服務水平。推廣“人社+村(社區)”服務模式,推動基本公共就業服務下沉到村(居),20__年底,縣、鄉級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100%,村級公共就業服務覆蓋率達到80%。

29、建設人力資源開發服務平臺。合理利用政府閒置場地,建設人力資源產業園,引入優質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參與人力資源服務。依託__省能源產業技能人才培訓基地、__市婦幼保健院臨牀技能培訓中心等資源,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促進就業。

30、創建就業服務示範社區。開展市級充分就業社區評選,積極創建國家級、省級充分就業社區,強化示範引領。認定爲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充分就業社區的分別給予一次性補助資金10萬元、5萬元、3萬元。建立公共就業服務機構評估機制,推進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示範點建設,對基層就業創業服務成效較好的示範點從就業補助資金中予以支持。

(十二)加強勞務協作平臺建設

31、建設東西部勞務協作平臺。加強與東部結對幫扶城市__省__市等地對接,建設東西部勞務協作站,共建__“一縣一企”“一縣多企”農村勞動力穩崗就業基地,引進__省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到__市開展就業服務,促進農村勞動力穩崗就業。

32、建設跨區域勞務協作平臺。在浙江、福建、江蘇、雲南等__籍人員務工集中的省份加強人力資源協作,互設勞務協作站點和共建勞務合作基地,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開展人力資源信息共享和崗前培訓、轉崗培訓、在崗技能提升培訓,加強有組織勞務輸出,提高就業穩定性和質量。

(十三)加強公共就業服務信息化建設

33、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用好__省勞務就業大數據平臺業務系統。改造升級__人事人才線上服務平臺功能,加強人崗數據歸集和分析研判,進一步提高人崗匹配度,持續推進線上匹配、線下推薦、動態跟蹤等就業服務。建設可視化數字化就業創業線上平臺,提高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服務能力。建設__市級公共就業創業網絡直播實訓基地。

34、提供智能化便捷化服務。開發用好“__就業一碼通”,智能化提供政策諮詢、招聘求職、零工服務、培訓登記、業務辦理等就業創業服務。推廣“直補快辦”“免申即享”便捷化服務模式,實現惠企政策“一網辦”“一窗辦”。

(十四)持續做好就業服務

35、優化線上線下招聘服務。開展好百日千萬網絡招聘、千校萬崗和民營企業招聘月、金秋招聘月、高校畢業生校園招聘月等線上線下招聘活動,確保實現“週週有招聘,時時有就業服務”。

36、常態化開展就業服務活動。結合產業發展、招商引資等需要,建立重點企業服務名錄,組建服務專員隊伍,開展崗位收集、技能培訓、送工上崗等服務。開展返鄉農村勞動力等重點羣體就業服務專項行動,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進社區、進企業等系列活動。

五、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十五)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37、加強企業用工指導。督促企業落實工時、休息休假等勞動標準。加強對勞動密集型企業、中小微企業的用工指導,引導企業改善工作環境、暢通職業發展通道,督促企業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

38、加強勞動爭議調處。強化部門聯動,完善勞動人事爭議多元處理機制,充分發揮基層調解組織在化解矛盾糾紛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將勞動爭議化解在基層;加大仲裁員和調解員培訓力度,提升勞動爭議調處效能,高質量運行“互聯網+調解仲裁”服務。

(十六)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39、依法處理侵權行爲。持續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依法查處招聘過程中的虛假、欺詐現象,依法處理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的違法行爲。

40、鞏固根治欠薪成果。通過強化“6211”根治欠薪工作機制(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6項制度、政府屬地和行業監管2個責任、1個正面激勵清單、1個負面懲戒清單),深入開展根治欠薪,依法處理惡意欠薪等違法行爲,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加強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法律援助工作,推進源頭治理,保障農民工工資及時足額支付。

六、保障措施

(十七)強化組織領導。各市(特區、區)要履行促進就業主體責任,定期分析研判就業形勢,部署推動就業工作,應對處置規模性失業風險。市、縣兩級就業和全員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要履職盡責,根據工作需要適時召開會議,研究解決就業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要將就業工作納入高質量考覈內容,全力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十八)強化資金保障。加強向上彙報對接,爭取資金支持。發揮好失業保險基金保障生活預防失業促進就業作用。統籌用好就業補助資金、東西部協作資金、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普惠金融發展專項資金等,加強就業創業服務平臺和信息網絡建設,加強資金使用監管和績效管理,加強資金使用調度,強化資金使用監管,開展資金績效評價,確保資金規範運行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十九)強化督導宣傳。加強對就業工作的督導,推進各項就業政策措施落實落細。積極宣傳就業工作先進經驗做法,選樹就業服務典型,營造良好的就業創業工作氛圍。採取羣衆喜聞樂見的方式,大力宣傳就業創業政策措施、促進就業工作典型經驗和先進人物,引導廣大勞動者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價值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